<返回更多

读懂了现代货币,就读懂了现代世界经济运转的真相

2022-01-21    呼吸的烟囱
加入收藏

经典经济学认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求远大于供。

通货紧缩(deflation) 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与历史上的货币相比,现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化?

其一:与金银脱钩,以主权国家信用为背书,理论上,主权国家获得了无限印钞权。

其二:伴随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大生产,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维持人类基本生存的商品生产能力过剩或潜在过剩。

也就是说:国家可以无限印钞,而宽松的流动性并不必然导致一般消费品通货膨胀,货币流向了哪里呢?一是无法大规模生产复制的服务业;二是可以储存的战略资源;三是金融资产,所谓脱实向虚。

既然主权国家获得了无限印钞权,那国家征税的意义何在?

我们回到所有问题的起点,一个现代国家的实力体现在哪儿?

其一,资源。

其二,生产制造能力。

其三,创新能力

其四,军事能力

其五,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其六,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再生产

一个现代国家的组织和运转,是有目标和方向的,就是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实力就体现于以上6个方面。

如果把现代国家比喻为一个生命体,货币就是其运转的神经递质或激素,它的投放和回收,起两大功能:激励和抑制。

货币如何投放入市场?我们直接能看到的,就是通过商业银行借出去,就是贷款。我们中国是大政府,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工程,政府主导了很大部分货币投放。美国是小政府,但金融市场发达,由金融市场配置大部分货币流向。

政府主导货币投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公用事业方面,在尚处起步阶段的弱势产业方面,在看不到短期经济效益的高科技大工程方面,优势明显。缺点是效率低下,投入方向不一定正确,搞不好还很容易滋生裙带关系,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垄断和腐败。

由金融市场主导货币投放,优势是效率高,经济活力强,更有利于创新。缺点是注重短期利益,容易发展成一种钱生钱的金钱游戏,彻底失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来目的。

有激励就有抑制,现代国家的征税并非为了财政收入,而是为了抑制某些行业或产业的过度发展。典型的如烟酒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这样也就能理解房产税的作用了,抑制超出个人实际使用需求,过度占有城市居住空间。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货币实际上是主权国家分配财富和生产要素的权力,强调一下:货币即权力。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实际上也就拥有了在全球分配财富和生产要素的权力。众所周知,美元的支撑,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实力。如果任何国家具备了挑战美国科技和军事实力的潜在能力,美国的打压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现代货币的实质是分配财富和生产要素的权力;其更强调两大功能:激励和抑制。实现路径:强大的政府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如何扬长避短,这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大白话就是说:现代国家绝不差钱(因为有无限印钞权),难的是如何砸钱,把钱砸向哪儿,如何通过钱来激励国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西方国家直接发放补贴给个人,只是起到买选票的作用,乃饮鸩止渴,与发放毒品无异。)税收绝不是许多烟民想的拿去造航母了,国家向你们征税真的只是希望各位少抽点儿。

笔者还想讲一点题外话。大家都知道科技创新重要,看到老美每年诺贝尔奖拿到手软,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

我们为啥不行?我点拨一下各位就明白了。

比如我们国家计划大概2030年前后发射载人登月飞船,这个事情半个世纪前美国人就干过了,后来也不了了之。月球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上面的荒凉程度远超撒哈拉沙漠。登月的意义在哪儿?很多人举手示意,我知道,拉动技术进步。对的,实现登月这件事,需要人类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力,技术,工程,管理与协作,配套产业链,全都得到了跃升。

我们搞航母,大飞机,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比结果本身,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甚至更大。

很多人举手示意,你老糊涂了,你谈的技术工程,跟科学发现两码事嘛。

其实也没有很大不同,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这个未知世界是科学家躲在书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通常科学研究过程是这样的,科学家写一份标书,提出一个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以及实现这个目的已经具备的条件。如果课题申请成功了,研究经费拨下来,科学家就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把这个研究做出来,把预期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如此周而复始。可是这个预期成果真的重要?既然符合预期,又有多大创新?

其实这个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就是个幌子,这个实验过程,文献的查阅,科研设计,仪器操作甚至设计和制造,论文撰写,无不在提升科学家的科研能力,无不在提升实验环境和仪器装备。在实验过程中,偶然的发现,奇思妙想不断迸发。这才符合科学研究本来的逻辑:不经意间闯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时可能跟计划好的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走通一个研究过程,比获得一个预期成果,要重要一万倍。

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再那么关注预期成果,如果我们的科学家真正沉迷于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发现是水到渠成的事。

扯远了。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