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2020-07-26    
加入收藏

街道是城市的客厅,也是城市的名片。目前,北京中心城区街道存在路网密度不足,围栏多、树荫少、乱停放等问题。《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近日印发,今后街道空间设计将从“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在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如何设计更好的街道、打造更美的北京?

安全岛少、树荫少、乱停放

曾经的记忆中,老北京绿树成荫,街巷胡同里行人往来,路边小贩叫卖,熟人碰面打招呼闲聊,儿童奔跑玩闹,充满生活气息。

而如今,在这个国际大都市里,人们低头匆匆赶路,满头大汗,无处驻足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

朝阳区东大桥路口东侧是一个Y字母型岔口,由于路口距离太长,总有行人过马路时来不及赶在一个信号绿灯周期通过。

市民:“走到一半变灯了,就要站在马路中间等着。”

“没有类似于安全岛这种设施,就感觉过马路,特别是老人或小孩,需要高度紧张。”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东大桥路口行人过马路走到一半变红灯/记者拍摄

平安大街和平里路段和南锣鼓巷路段在地铁6号线修建完成后,一直是光秃秃的道路,没有任何绿荫。夏季午后3点多,行人在去地铁站的路上都是低头匆匆行走。

市民:“就这一块没有树叶,确实挺晒的。”

“光秃秃的,有点晒,南锣其实是挺放松的,这儿就完全没有那个氛围。”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烈日下平安大街没有树荫的路段/记者拍摄

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的行人便道布满了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变电箱、各类灯杆、路牌杆,行人通行时需要左躲右闪。其中一个路段的便道空间更是被圈起来作为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附近居民说,这样的环境已经存在十几年了。

市民:“一般就走在停车场里头,穿过去。”

“你像这儿宽了它可以停车,窄的可以搁电动车,挤得你只能下自行车道走。”

“公共设施占得非常好,但是我们有时候人倒是没有地儿。”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西四南大街在自行车道逆向行走的行人/记者拍摄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西四南大街便道布满各种设施/记者拍摄

以人为本,转变理念

街道空间既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带、绿化带等空间,也包括道路向两侧延伸到建筑等的扩展空间。目前北京的街道存在栏杆多、围墙多、树荫少、安全岛少等诸多问题,影响居民的居住生活出行品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副所长叶楠指出,这些问题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

叶楠:“路的事儿变成了一个工程,但是公共空间的部分,其实一直以来没有统一从城市设计角度有相关的要求。更多的可能老百姓是需要慢行使用这个街道,反倒就没人管了。所以像街道占比这么大的空间,就需要纳入规划管理的范畴。”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街道空间构成示意/网络图片

《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提出,北京街道空间的治理要在理念上实现转变:从“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从道路红线管控转变为街道空间整体管控、从部门条块管理转变为协同共治。

叶楠:“原来更注重效率,现在在效率的前提下更注重品质。这个品质,老百姓都在用的空间,就应该纳到视野当中。步行环境、骑行环境怎么样?原来不予考虑的,现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街道治理理念转变/网络图片

多留心观察北京的街道,会发现这两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底,崇文门路口新增设了安全岛。北京市交管局东城交通支队前门大队大队长梁雪峰说,行人通过路口的不安全隐患得到了根本解决。

梁雪峰:“这个南北向路口的距离比较长,有时候一个信号灯的周期一次性通过不了,所以我们在中间利用人行道通过护栏硬隔离,加上防撞筒,围成了简易的安全岛。然后向相关部门也提出建议,给予了采纳,把安全岛固化了,从设施、安全性、通过性方面都进行了加强。”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崇文门大街路口的安全岛/记者拍摄

同时,在崇文门路口南边的磁器口路口,以及两广路的多个距离较宽的路口,都新修建了安全岛。市民过马路安心多了。

市民:“红绿灯走半截变灯,站在安全岛上比较安全。”

“现在特别方便,马路也显得宽了。”

“过的时候不那么着急了。”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两广路的安全岛/记者拍摄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两广路的安全岛/记者拍摄

本周,东城区雍和宫大街完成改造全新亮相。此前,900多米长的雍和宫大街林林总总立着233根各类杆体,通过“多杆合一”整治改造,如今合并精简为77根。同时,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电力箱体经过“三化”改造,也就是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雍和宫大街原有的103台电力箱体精简成66台,并且全都退出了人行步道。

王涛:“综合杆上有监控的功能,有环保监测的职能,等等。改造之后一眼就能看到北二环了。自行车道也适当的加宽了,机动车道虽然比以前变窄了,但是由于路口渠化的调整,反而比以前走的更通畅了。”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雍和宫大街北口的“多杆合一”改造前后/记者制图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雍和宫大街北口的“多杆合一”改造前后/记者制图

整治改造后,雍和宫大街的人行步道宽度从2米变为4米多,素净整齐。在附近工作生活的市民感叹,如今走在这条路上令人赏心悦目。

市民:“把几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对行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

“看着比较整洁,视野也比较开阔,出行方便了很多。”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雍和宫大街北口的“多杆合一”改造后/记者拍摄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雍和宫大街的电箱“三化”改造后/记者拍摄

重视街道,统筹整合

街道空间整治工作的推进不是一件易事。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表示,雍和宫大街“多杆合一”、电箱“三化”改造之前,经历了2个多月和十几个部门的反复沟通协调。本周最新启动的东四南北大街改造,设计方案更是反复修改了近30次。

王涛:“我们不停地跟设计一起去现场转。通过居民调查发问卷的形式,居民也提出很多的需求,包括两侧立面现在就48种样子,居民可以通过在库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式,对它的外立面进行装修改造。门前的绿地的设置,比如留一些口让买东西的人能进来,都是根据实际需求一点一点设计出来的。”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东四南北大街改造供居民选择的设计方案/记者制图

从东城区的街道改造可以看出,当下北京道路设计的核心已经出现质变,就是回归人本位。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副所长叶楠看来,街道以人优先,首先需要转变治理理念,不再只是为机动车快速通行的目标服务,而是要变成一个综合性、整体的生活概念。

叶楠:“街道空间内涉及管理的部门太多了。比如说园林管园林的,路边绿化隔离带就围起来了。然后市政要落一些市政箱体,地块里不好放,都会扔到公共空间。

其实道路空间如果不能很好的统筹,就是各自为政。所以在街道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发挥政府强大的整合空间资源的能力,考验政府的能力。”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街道空间与相关设施梳理情况示意/网络图片

目前,东城区已经实现70%的架空线入地,全市很多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都摇身变成了公园绿地、城市森林。未来,二环内的平安大街将分段改造增加中央绿化带,西城区将启动道路林荫化三年计划。

而以人为本,北京的街道设计还需要补上一个短板,就是路网的密度。有资料表明,在北京市总规的交通规划中,快速路、主干道的规划完成率很高,达到75%以上,而次干路、支干路的完成率只有20%。中心城区大部分路网密度不足5公里每平方公里,低于上海同类地区,也低于像东京、纽约、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对慢速交通明显重视不足。

《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提出缩窄行车道宽度等精细设计要求,并建议优先使用平面过街设施替代立体过街设施,把更多路权和交通便利让给行人和非机动车。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提出,除了直行式的人行横道,还可以考虑设立斜对角式、或者抬高式的人行横道,同时增加无障碍设施,打开不必要的围合,从而加密路网。

单菁菁:“比如说有一些城市公园,完全可以把围墙去掉,人们能够顺利的通过。不要让公园不必要的围起一个大围墙,所有的车、人都要绕着它去走,减少人们不必要的绕行。比如像龙潭湖公园,朝阳公园完全都可以建成开放式公园,跟天坛故宫这些带有历史文物保护的完全不一样。人们每天在上班途中能够走过一遍风景优美的环境,能够感受到绿茵,城市的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

深度|未来北京的街道有多美?看这儿

“以人优先”应更多用平面过街设施替代立体过街设施/网络图片

针对北京市总规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结构,《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也把街道分类确定为交通主导类、生活服务类、综合服务类、静稳通过类和特色类5种街道,不同街道有不同的设计要点。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秦红岭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尽快出台《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建议。在她看来,街道治理以人为本,要尽可能地留住烟火气,恢复北京街道的内涵。

秦红岭:“最怕是实体墙。上海曾经有过(政策),单位的用地退后(让出街道空间)以后给税收优惠或其他补贴。未来北京在提升街道的活力方面、业态的多样性方面,包括街道尺度的多元化方面,还是要探索。尤其是老城,只要能凸显出十几条文化探访路,文化特色一下就出来了。我们还可以鼓励一些业态聚集的街道形成特色,这恰恰是一个城市非常有趣的地方。很多有趣的城市一定是规划和自由生长的一个平衡状态。”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与时俱进。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都需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地做出调整。从“车优先”到“人优先”,一字之差,彰显温度,期待更加宜居和谐的北京城。

记 者 | 任雪娇

编 辑 | 朱艳婷

主 编 | 程 艳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