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2020-11-04    
加入收藏

说起左宗棠,那是晚清时期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他为人高傲,却知错就改;他才华横溢,且人品端正。

 

好友郭嵩焘曾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才尽大,无不了之事,人品尤端正,所以人皆服他。”

 

其实,早年的左宗棠在科场上屡屡受挫,年逾不惑,仅仅考得一举人。

 

但在其人生的后几十年中,他却能后来居上,成为声名俱显的一代名臣。

 

这皆因他悟出了人生的三句箴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发上等愿

 

周国平说:

“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就无严肃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

 

这里所说的平庸,并不等于平凡,而是缺乏远大志向所导致的精神世界的贫瘠。

 

人若想摆脱平庸,须得发上等愿,用远大志向来填补精神世界的空洞。

 

左宗棠之所以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便是因为他始终心怀远大志向。

 

在一次会试时,寒窗苦读多年的左宗棠终于榜上有名,虽然位居末位,他仍十分高兴。

 

但就在揭榜时,却发生了意外。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考官发现上榜的人中多出了一名进士,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取消了左宗棠的进士资格,仅给了他一个“誊录”的名额。

 

这个职位最好的出路是成为县令,可左宗棠却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如此平庸。

 

想到自己干大事、成大业的志向,他便毅然返乡,继续苦读。

 

闭门读书期间,他写下一副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与他此后所提的“发上等愿”异曲同工,都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志向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它如同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你才不会迷失方向。

 

相传,茶圣陆羽是一个孤儿,很小便被父母抛弃,后来被一个和尚抚养长大。

 

他除了学习文化课之外,还跟着和尚学习茶艺,也正是从这时起,陆羽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当时,品茶还没有被社会主流认可,许多人认为喝茶与喝酒一样,都不是正途。

 

然而陆羽却不这么想,他非但不觉得喝茶是不务正业,还立下志向,要在茶文化上做出一番成就。

 

12岁时,陆羽偷偷溜出寺庙,找到邹老夫子并拜他为师,跟随他学习文化知识。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

 

成年后的陆羽已经具备了广博的学识,按照常理,他应该去考取功名,可他并没有这样做。

 

陆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立下的钻研茶道的志向,于是他决定隐居著书。

 

经过二十六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茶经》。

 

苏轼曾在《晁错论》中写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立志如同登山一样,志在顶峰的人,才有机会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景色。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终会随风飘荡,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心中有志向,前行有目标,你才不会落入平庸的陷阱。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结中等缘

 

杨绛说: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有登上高处的机会,也有跌落低谷的日子。

 

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站在高处不自傲,跌落低谷不自卑,这便是左宗棠所说的“结中等缘”。

 

立下丰功伟绩的左宗棠,在早年间也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由于深受朝廷器重,左宗棠内心充满了优越感,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可就是这样自负的他,却在一个乞丐面前低下了头。

 

在出征新疆时,左宗棠刚要出城,却被一个乞丐吸引了注意。

 

他看到乞丐摆了一盘残局,旁边挂着个“天下第一局”的招牌。

 

左宗棠素来对象棋很有研究,难逢对手,这个招牌可算是勾起了他的兴趣。

 

他来到乞丐面前,很快就破了残局。之后挥手扯下乞丐的招牌,带着大军出发了。

 

经过几年的战争,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就在他大胜而归之后不久,又一次遇到了那个自称“天下第一局”的乞丐。

 

左宗棠看到之后非常生气,打算上前扯下他的招牌。

 

这时候,乞丐抬头说话了:

“大人为何不与我再下一局,让我输得心服口服呢?”

 

左宗棠听后觉得有道理,便答应和乞丐下棋。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令左宗棠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他很快败下阵来。

 

从未棋逢对手的他很是不服气,又连下了三局,然而均以失败告终。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远不是乞丐的对手,可又心生好奇:自己出征前为什么赢了呢?

 

乞丐的一番话,让左宗棠幡然醒悟:

“上一次,将军将要出征,输给您是怕挫了您的锐气。

 

而今日您大胜而归,未免有些心高气傲。

 

赢了您,是提醒您要摆正心态。”

 

左宗棠听后非常惭愧,从那以后,他终于悟出了“结中等缘”的道理,收起了自负之心。

 

徐志摩曾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生本就是一个得失起落的过程,唯有坦然面对,才能活得精彩。

 

《警世通言》中有句话: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

 

起起伏伏是人生常态,无论志得意满还是怅然若失,你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谦而不自卑。

 

惟有如此,才能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守住内心平和的一方净土。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享下等福

 

周国平将人生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平凡,第二重境界是超凡脱俗,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每个人年轻时都不想成为平凡的人,都憧憬着拥有一段精彩的人生。

 

而左宗棠却告诉我们,人生不只有轰轰烈烈,还要“享下等福”,学会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许多人只知道左宗棠是一代名臣,却不知在那之前,他度过了整整20年默默无闻的日子。

 

在那段平淡无味的时间里,他过着自力更生的耕读生活。

 

左宗棠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代子孙,为人应“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其中,这“笃根本,去浮华”便是要学会“享下等福”。

 

要知道,领略世间繁华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经历过平淡的人生才算完整。

 

提起洪应明,许多人会想到那本旷古稀世的《菜根谭》,但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生活。

 

早年间,洪应明热衷世事,追求繁华。

 

到了晚年,他选择了一心向佛,归于平淡。

 

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居住在秦淮河一带,潜心著书。

 

在一次去集市买菜的时候,他发现,由于菜根非常苦涩,买菜的人都会去掉菜根。

 

洪应明当时的生活非常清贫,他看到菜根被丢掉,感觉很可惜,就将菜根带回家,制成咸菜。

 

一日,友人于孔兼到家中拜访洪应明,品尝了他用菜根腌制的咸菜。

 

于孔兼尝后连连叫好,因为这种咸菜不但无菜根的苦涩,还别有一番独特滋味。

 

洪应明解释道:

“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微品尝后便丢掉了。

 

实际上,菜根之香,只有享受得了平淡的人,才能尝出它的真味。”

 

《菜根谭》这一名字,也正是来源于此。

 

著名作家韩松曾说:

“所谓阅历,不是要走遍千山万水,而是在平淡中体味生活的苦涩。”

 

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既能领略千山万水的魅力,也能静下心来,享受平平淡淡的时光。

 

许多人都向往五彩斑斓的生活,殊不知,在简单朴素的柴米油盐中,也依然能够活出精彩。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左宗棠:懂得这3个处世之道,才是做人最高的智慧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箴言,也是李嘉诚在办公室里悬挂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

 

短短12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传递着经久不衰的智慧:

 

发上等愿,立远大志向,用崇高理想指引前进方向;

 

结中等缘,观人生起落,用平和心态铸就辉煌人生;

 

享下等福,过平淡生活,以恬淡心境品尝人生真味。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组成。

 

惟有学会这“上、中、下”的智慧,才能奏响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