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未来食品可全球追溯 中外科学家联合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框架

2020-10-27    
加入收藏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随着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从生产源头开始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普及。但更多时候,只能在区域内进行追溯,如何实现更大范围内甚至全球市场上的食品追溯系统?

未来食品可全球追溯 中外科学家联合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框架

区块链追溯用户功能权限示意图。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智慧农业创新团队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合作,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追溯框架,以增强中国和欧盟间食品贸易的可信度,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粮食和能源安全(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据悉,该论文也是中国农科院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了区块链农业应用技术行动倡议后,首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国际期刊文章。

据钱建平研究员介绍,食品贸易已成为满足全球食物需求的重要因素。加强双边或多边食品贸易信任对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深度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区域,对于食品跨境流通仍然缺乏可信的追溯系统。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技术特征包括去中心化、去信任、可集体维护、可靠等。目前区块链已经发展到3.0时代,从金融领域扩展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为此,中国农科院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了区块链农业应用技术行动倡议,并将农产品追溯区块链作为首要发展任务。智慧农业团队一直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追溯、农业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技术难点研究。

该研究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食品贸易为例,设计了一个概念框架;充分利用现有的追溯系统,分析了实物流、数据流和区块链流的特点,考虑到数据容量和数据隐私水平,采用了链上和链下相结合的混合数据存储方法;根据跨境食品贸易的特点,设计了出口数据记录、检测数据记录与验证、追溯查询跟踪等智能合约,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追溯交互式框架,以增加食品贸易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钱建平介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追溯框架能增强双边对跨境食品贸易信任,为在双边或者多边框架下促进国际食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共同资助。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