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新基建利好产业互联网,腾讯们迎来哪些机会窗口?

2020-03-23    
加入收藏

疫情期间,“数字化”派上大用场。

民众把以前常在线下进行的消费搬到了上线,在线买菜、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非接触式”线上服务爆发式增长,成为抗疫情、保民生的关键支撑。

企业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营销、云招聘、柔性生产、智能化工厂等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保证抗疫情、促经营两不误。

政府则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防疫检查系统、上线健康码等数字政务应用,提升了防疫效率、社会治理 。

新基建利好产业互联网,腾讯们迎来哪些机会窗口?

 

从数字化发展进程看,数字化正在从消费端走向产业端,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刚刚开始,而此次疫情,从民众、企业到政府对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式需求,等于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然而,疫情也是一场数字化大考和对产业互联网能力的集中演练。

产业互联网加速对“基建”提出新要求

因疫情迎来生机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企业并非个个“躺赢”,有的企业因平台无法支撑流量出现闪退、崩溃,“带宽”、“扩容”需要技术和实力支撑,而只有腾讯、阿里等少数实力很强的企业,可以做到快速扩容。

不少零售企业因为没有提前布局智慧零售、打通线上线下业务而无法满足民众“送货到家”服务;很多传统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因数字化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精准定位、触达目标客户;智能化水平较低的工厂,因工人无法返岗,复工之路挑战重重。

疫情也暴露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问题。比如:智慧城市不够“智慧”,社区防控基本要靠人力;人口摸排和疫情统计,主要靠打电话、反复填表等传统手段。

 

疫情在给产业互联网按下“加速键” 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而国家提出加快“新基建”进程,顺应了产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要求。

“新基建”涵盖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都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各种云上应用是“跑车”,那么,新基建就好比 “数字高速公路”,只有建好这条数字“高速公路”,各种互联网应用才能跑得快。

5G是发展高质量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乃至工业互联网的前提。5G最大的机会是使海量数据的有效传输成为可能,为垂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在此次抗击疫情中,5G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远程医疗、会诊等背后都是5G技术在做支撑。

大数据中心首次被列入加快建设的新基建条目,或许与疫情有关。疫情期间,视频、网游等云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数据量大增,云服务厂商扩容压力倍增,譬如,腾讯微信和阿里钉钉都出现历史流量高峰,腾讯和阿里都对数据中心进行了扩容。仅腾讯会议8天就扩容了100万核计算资源。

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流量持续增长,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需求增加,数据中心日益成为发展数字经济最为核心的基础设施。

如果说加快5G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让数据传输更快、数据量更大更丰富,那么,人工智能则能够高效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各行业各领域智慧升级。

如今,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运用于智能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例如,在疫情期间,腾讯人工智能CT设备在湖北最大方舱医院成功部署,最快2秒就能完成AI判定,不足一分钟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

 

疫情之下,基于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各种互联网应用纷纷落地,不仅实现了社会的平稳管控和运行,也是对各行各业数字化水平的练兵和大考,对未来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需求新要求。而随着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加速实施,将 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带来有力支撑。

产业互联网的机会窗口在哪里

这次疫情,让C端消费者、B端企业和G端政府的数字化认知和行为都发生了改变。相应地,带给产业互联网的机会主要来自:由需求侧(C端和B端)使用习惯养成而催熟的互联网应用;由供给侧(B端和G端)的数字化觉醒而带动的数字化转型投入。

1、由C端消费互联网带动的B端产业互联网服务,C2B模式的产业互联网最为受益。

这次疫情,让消费者更多选择通过在线的方式获得生活服务。

网上买菜:商超企业利用小程序、微信等智慧零售工具,采用到家配送业务模式,带动了到家业务订单量的增长。例如,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初六,微信小程序订单量同比增长3倍,交易额增长4.6倍。

在线义诊:之前很多医院不接受远程问诊模式,但本次疫情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向互联网医疗靠近。腾讯医典、好大夫在线等在线医疗平台免费开通在线义诊业务。很多人发现,一些小病其实不用去三甲医院,在手机上也能解决。

线上教育:大中小学都无法进行现场教学,上网课成为教师、学生们的新体验,线上教育的用户活跃度大大提升。

疫情普及了这些O2O在线服务,改变了用户认知,培养了线上消费新习惯,促进了零售、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和线上线下全渠道扩展,带动了智慧零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产业互联网板块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由消费互联网带动产业互联网服务中,C2B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大行其道。无论网上买菜、在线义诊还是网上听课,大多通过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的入口完成的。

2、企业被激发的数字化觉醒和降本增效需求,为相关数字化工具和SaaS应用带来大机会。

疫情期间,企业普遍启动了远程协同办公模式,利用腾讯、阿里、华为公司的推出视频会议服务,实现日常工作线上推进,减少面对面交流。

很多职场人会发现,通过一段时间使用视频会议等协同办公工具,已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疫情结束后,还会愿意选择远程视频会议。

可以想见,未来,在5G支持下,网络的带宽、时延水平大幅度提高,远程视频沟通会越来越便捷,像云端办公应用这样能为企业降本增效的SaaS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收入骤减,开拓数字化营销,改善经营。例如,餐饮企业西北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功能,让全国200多家门店客户经理和9万多名顾客紧密连接,为顾客提供食材订购和线上送餐服务。目前,西贝线上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80%以上。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厂,复工的进度和复工效率也越高,这也将促使制造企业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更愿意接受工业互联网。

总体来看,能够相对从容应对疫情大考的都是数字化转型比较到位的企业,这也激发了很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觉醒,将促进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3、政府为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会迎来大的窗口期。

疫情防控,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下暴露了大城市的防控重在社区,而其实上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很难覆盖到社区。疫情让智慧城市决策者们意识到,今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快速反应的城市管理能力。

2月10日,全国各地复工第一天,上海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引发了各方关注,这份《意见》出台也被看作是智慧城市的风向标。这份《意见》将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提升至重要地位。

 

“一网统管”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一个网,一个大数据共享平台,能够高效处置“一件事”。“一网通管”的落脚点在提高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可以预期,经历疫情大考后,像上海这样对原有城市治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升级的智慧城市建设会加速。囊括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大的窗口期。

应该说,经此一疫,在新基建政策加持下,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都会加速。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