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小程序野蛮生长乱象频发

2019-05-15    
加入收藏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经常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想必大家对小程序都不陌生。或在小程序里玩一玩游戏,或在小程序上购物消费,或是通过小程序扫码骑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让这种不用下载和安装的应用程序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光,小程序野蛮生长也带来了频发的乱象。小程序真的安全吗?如何才能规范其发展?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image.png

2017年的1月,正当各大头部互联网企业围绕新零售、共享单车等场景应用拉开了新一轮大战的阵势,微信小程序低调上线,给不少已成鸡肋的App补上了一刀。以“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理念,实现“触手可及”的想法,微信小程序被张小龙寄予厚望,也受到市场的瞩目。伴随着微信小程序实现数量超过230万、日活用户超2.3亿人次的战绩,一些企业按捺不住也加入了小程序的江湖。从小米、华为等10家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快应用标准,到百度、阿里于2018年下半年推出小程序业务,一时间小程序炙手可热、风头正劲。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创新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新风口,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小程序快速发展中,一些乱象也由此滋生。想起前不久评论君玩的一款养猫的小游戏,刚开始还不亦乐乎,但渐渐地发现不仅赚取钻石、金币需要观看15秒广告,稍不留神还容易点进植入的链接,最终也只能放弃。除了广告过度植入的问题,媒体报道显示,有的小程序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成为售假、高仿的“新天堂”,有的小程序扮演着套路贷等违规APP“中转站”的角色,更有甚者一些网红小程序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谋取暴利。类似现象恐怕不单单是降低用户体验,更给我们的网络生活埋下了风险隐患,不得不令人忧心。

7-2.jpg

小程序之所以乱象频发,当然和开发者在利益驱动下投机取巧、钻空子有关,但这个板子不能光打在小程序运营主体身上。一方面,相比较APP动辄上百万的开发费用,一款小程序最低只需几百元就可以上线,这样低廉的成本让商业小程序门槛极低、违法代价小;另一方面平台方的监管机制不健全难辞其咎,虽然相关企业也会不定期清理一些违规小程序,但这种事后监管难以取代事前的严格规范,封禁处罚对于企业来说不痛不痒,“换个马甲”依旧我行我素成为常态。凡此种种,让不少违法违规的小程序,日益成为藏污纳垢的一角,急需用治理的阳光祛散互联网发展中的雾霾。

找病根为的是对症下药。面对乱象频发的小程序,听之任之绝对不行,相关企业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完善产品设计、履行好监督职责。比方说针对一些具有社会动员和媒体属性的小程序,资质审核和备案不能或缺;再比如一些通过小程序开展的违规经营活动,相关平台不妨建立黑名单,加大惩处力度,不给违法违规者卷土重来的机会;再比如针对一些小程序给用户造成的侵害,要畅通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建立更为便捷的一键投诉和高效的投诉反馈机制。当然治理小程序乱象,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重申“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一法则,为野蛮生长的小程序划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制度建设奠定合法合规的基石,才能护航小程序这一产品创新走得更远。

7-1.jpg

技术审慎,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必不可少的美德。这种审慎是在锐意创新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在赚取利益的同时考虑社会影响,也是在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避免傲慢和自大、保持敬畏和尊重。当然,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一个过程中也要提醒大家,切勿随意体验来路不明的互联网产品,保持一颗好奇而谨慎的心,格外重要。

这正是:网络走进生活,安全当为第一。创新脚步虽快,监管不能缺席。

大家晚安。(文 | 桂从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