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基金回购潮再现 基民该如何应对

2022-10-19  每日经济新闻  
加入收藏

每经特约评论员 蒋光祥

近日,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募纷纷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亿元为单位,出手回购自家若干权益类基金。对此,笔者认为,后续很可能还有其他基金公司跟进,或者已跟进但尚未公告。

基金公司回购自家基金这种情形在A股历史上并不少见。众所周知,伴随着今年权益市场的低迷,基金下跌幅度通常也很令人不安。以汇添富基金本次两只回购标的为例,近一年跌幅都在20%左右。饶有趣味的是,包括葛兰、傅鹏博在内的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跟随所在机构的步伐,回购或者自购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出手以百万元计。

实际上,国内50余家知名公募在今年春节前后也对自家权益基金展开过回购,回购总金额超过20亿元,大多数承诺持有至少一年,其中有新锐基金公司承诺持有不低于5年,信心满满。再往上追溯,基金回购也是屡见不鲜,可以理解为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在抄自己的底。虽然没有人敢说市场是否就此能反转,但大部分有经验的投资者还是愿意相信,此刻市场总归是处在一个相对底部的区域,买入后即便不是底,也总归能有所反弹,很可能会小有收获,这方面也能找到相关历史数据的支撑。

但对于持有这些基金公司回购基金的基民来说,可能还是心理安慰的作用更大。市场就沪指3000点展开反复争夺,许多基金的跌幅的确会让人情绪比较低落,如果投资标的是基民自己决策的还好,如果是来自银行等渠道端理财经理的推荐,那边现在压力这一头就落在了渠道端,那些理财经理们迫切需要安抚投资者。现在基金公司,乃至基金经理个人都拿出“真金白银”往里面投,总归有点同进退、共患难的意思,也表明了态度。否则基金经理当初给渠道端路演的时候舌灿莲花,现在跌到不闻不问,就没有下一次的信任可言。

这里面比较遗憾的一点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少基民最初接触权益类产品,往往选在了一个错误的时点。市场高点时闻风而动,莫名敢于放大风险,选择明显不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低谷时却又难以接受,一割了之,与A股的牛短熊长“相得益彰”。同时,数百亿规模的单只基金操盘向来不是易事,过往的收益率统计也不乐观。一旦行情急转直下,赛道变换,明星基金经理不挣钱甚至开始亏钱,基民们能否还能将基金经理视为偶像,颇为考验人性。能赚钱就蜂拥抢购,亏损了就带着怨恨赎回。

“赚钱是某总,亏钱是某狗”;“涨时是女神,亏了是大妈”。爆款基金虽然证明了“专业研究创造深度价值”的投资规律,但也将无形的压力堆砌到了基金经理个人身上。有过往业绩背书,有赚钱效应助攻,在市场高点募集的基金自然容易出爆款。但在高点成立的基金,建仓难度大,空仓压力更大。爆款频出,必然意味着市场已经大热了一段时间,很多板块尤其是所谓“赛道股”的估值都处于相对历史高位,后期板块的轮动性大增,市场调整则在情理之中。

对于已经被套或体验不佳的爆款基金持有者,事已至此,倒也没必要怨天尤人。短期的追捧没有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的认可必然来源于长期的价值创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