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自古文人为何对紫砂推崇备至?

2022-10-27  企鹅号  观复博物馆
加入收藏

宜兴紫砂,自古以来冠绝一时,文人墨客情独以钟。文人之所以对紫砂推崇备至,源于紫砂可以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寄情之物。

各样壶式古朴风雅,得趣悠远,质地醇厚,不媚不俗,如另稍加雕琢,不论诗词文句还是花鸟小景,都与文人气质十分相合。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句烹茶图六方壶

故宫博物院藏

在《茗壶图录》中紫砂被形容为:

“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紫砂艺术经历数百年潮流变化,饱经历史沧桑而魅力不减。自明清以来,不论物质生活是否富足,形形色色的爱好者对紫砂艺术的追捧都未曾中断。

清代 紫砂题诗茶壶

故宫博物院藏

壶敛口,圆腹,平足。拱形盖,桥形钮,环柄,直流。壶腹一面镌刻元朝刘迎《寒食阻雨招元功会话》诗中一句:“石泉槐火一时新”,诗尾署款“南林”。王南林,号南林,著有《素身圆清壶》传世。他是清中期著名紫砂陶艺师。他擅长制做紫砂茗壶。其壶形古朴,轮廓周正,沙泥色泽温润淡雅,是清中期紫砂壶中的佳品。

宜兴羊角山在1976年发现了紫砂窑址,从考古角度明确了北宋前期就有紫砂器制作。元人蔡司霑《霁园丛话》里有一段文字: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土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侧面反映元代亦有部分文人开始重视和关注紫砂与雕刻装饰艺术相结合了。

清嘉庆 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飞鸿延年壶 

故宫博物院藏

紫砂壶自然古朴、素淡清雅的品质恰与文人心境契合。明代的茶道具也在这股文人之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艺术品转化,更具有文化底蕴。

文人对紫砂茶具的深爱笃好,促成了文士名流与制壶名手的交游往来,或谈壶论艺,或以书画诗词亲自介入紫砂茶器的设计创作。

清中期,能书善画的艺术通才陈曼生即是其中杰出代表,陈曼生本人是篆刻大家,又精于书画,他将文人意趣注入紫砂制器中,其壶制形式雅而不俗,壶身的铭文镌刻更是雅韵横生。

曼生十八式

十八种壶式的设计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

不仅将紫砂工艺与文人的风雅生活密切结合,而且极大地带动了紫砂壶上的铭刻和款署名盛行,把文人参与紫砂创作活动提高到前无古人的新境界,对当时和后世的宜兴紫砂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长久以来,紫砂传承的经典壶型使用者众多,而精工的紫砂品茗杯则极少,观复博物馆推出「紫琢清韵系列紫砂品茗杯」诗风茶意,雅俗共赏。

紫砂雕刻是用刀在紫砂坯体上刻出图画或文字图形,每一刀都是着实的,近似于中国画白描的效果,主要依靠形象构图和刀法变化在紫砂器上表现饰纹。紫砂雕刻方法一般可分为沙地刻,清刻、阳刻,空刻、着色刻五种。

根据不同的器形和创作需要,选用以上几种方法组合运用,方能恰到好处,其中奥妙之处,乃需持物细观,慢慢品味。

画面的题材有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博古图录等。文字以吉词隽语为多,也常用诗词佳句,还有表达淡泊明志、清闲潇逸的词语,以正、草、隶、篆各种书体铭刻而成。

「如是观段泥四方杯」

此杯为四方样式,但较常态四方杯更多加变化。杯口方中有圆,刚中见柔,口沿出圆唇,外壁微曲敛收,至底束成矮足,与杯沿成阴阳相对之势。

此四方杯取优质段泥,质地坚实,匀细温润,外壁四方,镌刻文房清供及玉筋篆字。

杯身刻绘文房清供图极为精雅,奇石朴苍秀,菖蒲安淡泊,水盂纳清渊,笔落五峰山,一炉香馥青云上,玉筋留篆“如是观”

「无为乐之紫泥缸杯」

旧时寻常百姓之家与皇家贵胄之宅均在庭院中布置各类水缸,即为储水实用,也寓流转生财。

此杯以水缸为型,杯型简洁明练,典雅大方而实用,取优质紫泥,精塑成器,运刀如笔。

横刻“无为乐之”四字。《庄子·至乐》: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既有清高文雅之气韵,又得聚财纳福之寓望,故普众持其茗饮,身心俱喜。

「恒逸段泥品杯」

杯敞口,斜削腹,进底收束出足,倒置形似马蹄,是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杯式。此杯取优质段泥,精塑成器,结合书画元素装饰,极具文人雅趣。

画面为浅刻一枝梅花,枝斜清癯瘦骨,梢间缀点暗香,刀笔老练,笔墨意蕴深厚。杯身另侧刻“恒逸”二字,恒者,表天地,亘长永久;逸者,表安闲舒乐,超凡脱俗,不拘常法之自然境界。

紫砂雕刻艺术集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加上造型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艺术风格。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