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收藏的标准如何定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善本, 什么版本的古籍才是善本呢?通俗来讲,“善”是“好”的意思,善本就是好本。
宋代以前所谓的善本,含意较简单,把校勘多遍、文字无拖延讹误、篇目篇章不残不缺的版本称为善本。如欧阳修的《文忠集》一四一卷《唐田弘正家庙碑》中说“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可见当时善本与书本身的品质好坏有很大关系,取决于出版商的态度和能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兵灾人祸,书籍大量被毁,留存下来的唐、宋、元本的书籍都非常珍贵,有的书籍一页难求,价值连城。能幸存下来的古籍书都成了善本。
明代以来,尤其是清代以后,藏书家和版本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善本,书非善本则不屑一顾,发展到后期,很多研究者几乎将古籍版本等同于善本。
如今,国内又掀起了一股古籍收藏热,拍卖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古旧图书让收藏爱好者们目不暇接。人们对善本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判断善本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古旧”,这是清代以来收藏家们公认的标准,即年代越久远、存世越稀少,则越“善”。以此标准衡量,宋刻本、元刻本、明嘉靖以前刻本、明活字本、明抄本、明万历以后罕见和刻印精美的刻本、清前期的旧抄本和稿本、批校本,以及清代中后期珍贵的抄本、稿本、批校本和刻印非常精美的刻本都能称得上善本,沒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当代的版本学家总结了前人的标准,同时又根椐今日之现况提出了作为划分善本的标准"三性"原则:即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1978年,全国图书界在南京召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写工作会议时,根据"三性"原则,又具体地明确出九条标准:
一、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及散页)。
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散页),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收藏快报》官方论坛|最专业的藏品投资|交流|鉴定|交易|拍卖平台。
三、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四、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五、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刻本、抄本。
六、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七、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八、在印刷术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插画的刻本。
九、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收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或有亲笔题记得收,一般不收。
根据上述标准凡符合者均可列入善本。
当时制定的这个标淮,是为了便于各地编目工作人员掌握,而实际上三性九条有其局限性,此后之学者也有相关的探讨,版本专家冀淑英先生在开善本编目工作会议时,对于什么叫善本,做过一个专题讲话,她说:
" 说到善本书的标准,和具备什么条件,在这方面,很难做出任何规定。过去有人主张以出版年限决定,如明代(17世纪)以前的刻本归入善本,明代以后刻本算作普通书,事实上是不可能这样硬性规定的,因为这很不合理。
书不比任何物品,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而且正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历史太长了,文化遗产也太丰富了,17世纪以下(清代)刻印的书,有许多在学术上极有价值的资料,有很多是当时宝贵的直接史料,有很多书品极好,刻印精美,或附有艺术水平很高的木刻插图,这样的书,尤其是清代乾嘉以前(18世纪前后)出版的书,有些现在确实也很少见了,不加以特别保存爱护是不对的。
相反的,即使是明代刻本(17世纪以前),也要分别内容性质,本身价值,并不一定都值得当作善本。因此,所谓标准和条件,实际上不可能截然以时代划分。更重要的一点,还是每个图书馆基础不同,情况不同,外界的要求和馆内的任务也不同,如果各自都有善本的话,则善本的标淮自然也不可能一致了。条件也只能是相对的,具体依自己情况而言,这正如采购图书的标准一样,甲馆要买的,并不是乙馆也一定要买,同一部书,乙馆不作善本的,也并不等于丙馆不必以之为善本"。
目前有善本书的单位,当然各有选取善本书的标准。这些标准,固然不可能全都一样,其中也不乏相同之点。一般看来,我们应强调内容,比如说思想性如何,资料价值如何,这是正确的。不过,对于旧书中的善本,如果是宋代或元代旧刻。即使内容在学术上没有很多参考价值,但七八百年前刻印的书,还是有特别保存价值的。
明刻本所以不一定全是善本,一方面明代内14世纪至17世纪,出版量空前庞大,由于数量之多,质量参差不齐的距离也较大,这样,也不能一律看待,如时代较后,价值不高的书(像万历以来北京国子监刻的史书,向不为人重视),就可另作考虑。同是万历(16世纪前后)刻本,如果一部是平常的书,另一部是小说或戏曲,甚至其中还有插图,无疑的,这部有图的小说或戏曲书,要比另一部价值重得多。因为这种作品,即使文学价值很高,过去也不为"士大夫"们所看重,流传下来的较少,另一方面,在雕刻印刷史上看来,附有木刻画的书,也是绝好的材料。
活字版印的书也一样,一般对时代相同的刻本和活字印本,总是比较看重活字本,当然,也还要具体看是什么书。通常说来活字印本总比较罕见,看重一些也是应该的。又如清高宗弘历在乾隆年间命大臣们修四库全书,在编纂中,对当时流传的书也作了详密的审定工作,不少重要的史料或思想内容很好的书(不是所有的禁书都如此),被列为禁书而毁掉了,如果我们看到幸存于今日的禁书,当然是要另眼相待的。
同时代的刻本,价值也可能相差悬殊,对价值的看法自然也是相对的。比如明代刻的明朝人文集,总比同时刻的一般五经、四书之类的内容有价值得多,清代刻的清人文集也如此。另外,书品如何,有时也是被人考虑的条件之一,如纸白版新,刻印精美的书,像明代的白绵纸印本,清代的开化纸印本,总是比较为人看重的。当今著名的古籍藏书家韦力先生还指出:冀淑英先生形象地、具体地讲述了可列入善本范围的古书,对于今天藏书爱好者来讲很实用,按此标准收书,只要没有看错,可以说百收不误。
作者陈孔坛
杜少陵全集 増附上下卷 清康熙53年版被收入四库全书
四书心印 清乾隆癸巳年写刻本 白棉纸
雪心赋 清康熙刻本 地理第一书.
左 三礼考注 明成化九年刻本 白绵纸3函16册 上海嘉泰成交价60万元 右 黄石斋先生遗书原稿 明黄道周撰明稿本1函4册
左楚辞章句十七卷 明正德十三年黄省曾 高弟刻本1函4册 上海朵云轩成交价3.2万元
左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 元胡三省撰元刻明弘治二年俢补本 白绵纸2册嘉德四季成交价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