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2021-09-28  中国宝石杂志  
加入收藏

人类对珊瑚(Coral)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来自地中海的红珊瑚当时在日本被称为Kowatari(“波斯舶来品”),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经由丝绸之路被引入日本。在中世纪的欧洲,珊瑚(Coral)被大量运用于宗教仪式的装饰品和念珠的制作上。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19世纪早期,珊瑚(Coral)在英国非常流行。一枝枝的珊瑚原料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输入到英国,英国的珠宝工匠运用不同的题材例如樱桃、浆果以及花卉造型创作出精美的珊瑚珠宝和雕刻品。成串的珊瑚珠成为少女们受洗时最受欢迎的礼品。在苏格兰,人们相信珊瑚可以令少女更加美丽健康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据记载,我国文献中“珊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山海经·海中经》记载:“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还描述了捕捞珊瑚不得而十分遗憾的故事(此珊瑚未确定是宝石珊瑚),那时的红珊瑚主要用作陈设和装饰。汉代的“丝绸之路”把外域的珊瑚带到了国内,一时之间,珊瑚之风盛行,汉代《西京杂记》中有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汉武帝也把珊瑚玉树盆景供奉在神堂之中。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可见自古以来无论中外皆视珊瑚为奇珍,用珊瑚作为饰物。在18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误以为珊瑚是海生植物,现在对于一些缺乏动物学知识的人来说,恐怕仍会有这样的误会。珊瑚的骨骼即珊瑚体的横切面上可见同心环带状构造和横切环带的放射装线;在纵切面上往往具有轴向“管道”造成的纵线。这种有机构造,是鉴别真假珊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正是这种构造特点加上某些珊瑚体具有与树木相似的外形(丛状),使得人们将珊瑚视为海生植物。实际上珊瑚是种海生腔肠动物,由软体和骨骼构成。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用作宝石材料的珊瑚只能是珊瑚的骨骼,即珊瑚体。由于珊瑚体的生长方式和结构构造,大多数珊瑚体往往是中空的,骨质也不宜加工抛光,因此,不是所有的珊瑚体都能用做宝石材料;只有那些质地致密均匀并具有良好抛光性能的珊瑚才能划入宝石之列。因此,尽管珊瑚的种类繁多,但是能用作宝石的种类并不多。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硬珊瑚虽然是重要的造礁珊瑚,但此类珊瑚的骨不宜作为宝石材料。宝石用的珊瑚绝大多数为八射珊瑚,亦称八放珊瑚。它们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滨海区或亚滨海区。八射珊瑚形态多样,有的具有钙质骨骼,有的具有角质骨骼。用做宝石材料的珊瑚按骨骼的成分可以分为钙质珊瑚和角质珊瑚两类。

大海深处的宝石——珊瑚

 


钙质珊瑚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此外还有大约3%的碳酸镁和1.5%~4%的有机质,以及微量的硅和铁等。有机质的存在增加了珊瑚的韧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加工和抛光性能。钙质珊瑚的颜色大多为白色或灰白色,只是当其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杂质时,才有可能呈现赤红、粉红、橙红等颜色。因此,受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珊瑚可以有不同的颜色,而不同种类的珊瑚又可呈现相同的颜色。

 

角质珊瑚的主要成分为角质有机质。折射率为1.54~1.56,但抛光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经加热可以弯曲;颜色大多趋向黑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