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时期,到了晚上就会有人提着灯笼和梆子、锣巡夜打更,打更的作用有告知人们当下时间,提醒人们防火、防盗,通报夜间平安,作为闹钟叫醒人们起床。
在古代时期人们缺少计时的手段,白天通过观察日晷来确定时间,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只能通过沙漏、滴漏来确定时间,但是在于物资匮乏的古代,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沙漏等计时工具的,于是在晚上的时候衍生出了打更这个制度。
负责打更的人叫作“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个人拿梆子一个人拿锣,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开始巡夜,一边走一边敲。一晚上每个一个时辰巡一次,一晚上巡五次,从戌时的首更开始,到寅时五更结束,五更的时候差不多鸡叫,快天亮了。
打更的首要作用就是给人们精确报时,古时人们夜间娱乐项目比较少,到了晚上就睡觉,为了让人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更夫会在巡夜的时候报出现在的时间或者采用不同的节奏来敲打梆子、锣来告诉人们时间,首更的时候会一慢一快,连续打三下;二更的时候打一下之后又打一下,连续打多次;三更的时候一慢,两快,四更的时候一慢,三快,五更的时候一慢四快。
打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醒人们防火,在古时的社会没有电灯这样的照明工具,采用的都是蜡烛、煤油、火把等,而当时的人们的住房会使用到大量的木头或者是茅草,很容易引起火灾,更夫在巡夜的时候除了报时之外还会喊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警示语。
古时社会没有路灯,天黑之后就一片漆黑,也会有一些歹人趁着夜色行盗抢之事,更有人在巡夜的时候也会喊着关紧门窗,防贼防盗的警示语,当看到谁家门窗没有关紧,或者被的有被盗风险的时候也会提醒主人注意。
在古时有外地入侵或者强盗横市事情的发生,更夫如果能够按点报时证明今夜太平无事,到了三更子时的时候,更夫在报时的同时还会喊平安无事,既通报平安,也希望可以平安的度过今天并迎接明天。
打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人们当做闹钟,在古时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人五更寅时的时候已经快到天亮时分,人们听到五更的报时就会陆续的起床,洗漱、吃饭,为一天的劳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