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考公热”反映当下年轻人的就业观:稳定的工作才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

2023-03-15  企鹅号  香樟连翘
加入收藏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不断攀升。有人说“大学就业季”正在变成“公考备考季”,甚至有年轻人戏称“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其实对于考公务员的迷恋,深深刻在我们中国人的DNA里,古人有句话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很多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对,但是这首诗可不止这一句哦,这首诗接下来是这么写的: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xxxxxx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来来来,看我加粗的字,放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你觉得是否适用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就是没错!因为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就是:耕读传家,买田置地,送小孩子去上学,科举入仕,当官走仕途。这才是中国人最正常的发展模式。

一般的中产阶级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历史和社会学知识,你应该能知道,在现代社会,律师、医生、教师、公务员这样的职业是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从事的职业之一。

从18世纪到现在, 经历了三四次工业革命,生产工具变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很多职业消失了,很多职业产生了,成为了新贵。但是,只要有人类在,稳定的中产阶级还是医师公这些职业。

当代的你可以说,程序员赚钱这么多,怎么不算中产阶级?那可是富裕阶级啊!他们一年赚的钱可比医师公好几年都多得多。多赚几年钱,早就北上广好几套房,财富自由了。优秀的程序员是稀缺的,更不要说你见过有40多岁还在一线写代码的程序员吗?35岁后,普通私企的职工都纷纷转行,甚至面临裁员下岗的风险。现在北京很多夜班滴滴司机,他们以前也是风华正茂的技术大拿呢。

但是你看看40多岁的医生、教师、律师、公务员这些职业,他们在干嘛?

40多岁是知名大律师,是著名大夫,是著名教师,是领导干部。当别的职业在担心中年危机,在害怕下岗,医师公这些职业反而是迎来收入最强,最香的时代。

稳定的中产阶级,是一个有持续性财富增值的可能。

通俗来说,这些职业是越老越吃香。

你说年轻人,会不会青睐这些职业?年轻人会不会倾向于选择这些职业?教师和医生的专业要求很高,律师也需要极强的法律素养,只有公务员,它是一个准入性考试。只要你分数高,你就能获得一个几乎不会失业的铁饭碗。

你可以看不上医师公这些职业,可以觉得金融、程序员才是厉害的行业。但别忘了,中国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叫北上广,新一线城市也就那么几个。绝大多数的我们,都不会成为那些时代的弄潮儿。我承认金融是王者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哪怕中产阶级的孩子学了,也就是去一个银行当柜员的命。就算有条件较好,有比较厉害的智商,逆天改命,能征战华尔街,到最后也就是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一名证券基金经理,就是顶点了。金融是屠龙术,你若不是家大业大,根本玩不了。我们拿出一个放大镜,你去看看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这四个职业的从业者,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经济实力又如何?我敢说,他们在当地都是中等收入偏上群体。

之前一直有个说法,叫社会阶层分析。有人划分为10个。

不论怎么划分,排在中等偏上的,比如说第四个阶层,肯定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包括研究人员、资深公务员、高校教学人员、工程师、医生、律师、文化工作者、高级白领、国企中层;

排在它后面的第五个阶层,叫办事人员阶层,比如普通公务员、中小学老师、国企普通职工、三资企业小职工,这些人在网上喜欢自嘲称打工人。

普通企业上班的小白领,月薪3000的小职工,都属于第五个阶层了,这是整个社会阶层的中间了。

而医师公,妥妥地起步就是第五个阶层,还是靠前的位置,完全可以说,体制内叫4.5阶层,比专业技术类差一点点,但是绝对强过普通小白领,妥妥的社会的中坚力量。

再说了,考公热难道仅仅是普通大学生的选择吗?中国最顶级的高校,清华和北大,它们的毕业生,每年也是高达四分之三以上的比例选择进入体制内就业。这几年尤其是选择去当公务员的比例非常多!2021年,北大选调生签约人数首次突破800人,较20年增加近60%,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2010年至2021年这十年间,已有2200余名北大选调生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等到了2022年,北京大学自己都不主动公布有多少学生选择当选调生,因为当选调生的人太多了。

北京大学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其中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9.79%,去国有企业的占27.14%。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

中国顶级学府的毕业生都以体制内就业为主,为何我们普通大学要选择体制外呢?

我有个朋友,北大的计算机硕士,他就曾直言不讳地跟我说,纵然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的,每年能进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加起来,也没那么多人。

他也是学计算机的,他就选择了回老家考取了定向选调生,因为他自己本身在百度等大厂实习过,厌倦了996的生活,不喜欢被资本家剥削,也并没有特别喜欢北上广这样的城市,觉得工作压力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成文武艺,建设我家乡。为什么一定留在北京才有前途呢?”他认为,到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赶不上趟了,很少再有工作三五年就财务自由这样性感的财富故事,一些公司动不动拿期权来吸引大家,可是关键是能不能兑现呀?不能兑现都是镜花水月!反而一些大型企业35岁之后被裁员的故事动不动刷爆朋友圈,越来越挑动大家的神经。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