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2023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2023-02-21  三秦都市报  
加入收藏
2023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2023-02-21 09:36三秦都市报评论(0人参与)

A-A+

2023年度陕西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事业单位联考公告即将发布、各地社区开始招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适应考试,记者特别采访中公教育陕西分院及中公教育公职考试研究院,希望为考生提供一些专业指导。

省考笔试考前准备

记者: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在即,考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中公教育陕西研究院院长张小林老师:备考最后几天很关键,考生需要注意几点:

■ 稳住心态  理清主次

考试越要稳住心态,先把自己有问题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把自己还没有把握的地方好好琢磨琢磨,争取不丢分。已经会的要积极巩固,不能放在一边,按主次顺序来进行。

■ 制定计划  冲刺申论

渐渐地把作息调整好,尽量符合考试时间安排。在科目的目标分数上也一定要具体到每一种题要拿多少分,不敷衍自己,有目标才有坚持的动力,比如申论小作文满分60分,那么可以制定一个45分,小作文满分是40分,那就定个30分。不断地刷题,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要想不被拉开距离,申论是不能丢的重要项目,在最后阶段还是有机会好好提升的。多研究真题,多积累经验,和老师,或者有经验的朋友多聊聊,研究研究阅卷评分标准,让申论再提10分。

■ 做好准备  轻松应考

准备好笔试需要的物品,准考证(可以打印2-3份)、身份证、文具袋等;提前安排好衣食住行;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好精神等。

今年公务员招录特点

记者:这几年年来,报考公务员的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对公务员招录情况不太了解。请给介绍一下,给考生们一些指导。

中公教育陕西教师招聘研究院、公基学科院长万刘军老师:为了帮助考生了解2023年度公务员招录形势,中公教育公职考试研究院通过对国家及全国各地有关政策进行汇总,加以分析,希望能给考生和将来准备报考者一些参考。

多地招录规模扩大。2022年11月以来,5个省发布的省考市考公告中,招录规模均有所扩大,并且,给应届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稳就业作用,稳定并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

充实县乡一线队伍。2023年度的公务员招录中,面向县乡一线等基层岗位的招录倾斜。针对基层公务员队伍采取适当降低基层工作年限等招录政策,就是希望引导年轻人在基层建功立业。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2023年度的省考招录中,一些地方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力求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明确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原则。山东省明确要破除院校、学历等限制,根据职位需求,为各类人才搭建脱颖而出的平台。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国内外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在户籍方面,江苏省2023年度省级机关招录职位继续取消对报考者户籍或生源地的限制,多数市县取消或放宽户籍限制。

如何报考事业单位

记者:什么是事业单位?具体什么样的人能报考?结合自身条件如何选择合适的岗位呢?

中公教育陕西分院副校长肖圣陶: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依据财政拨款和单位性质,可以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9级,专业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共计13级,工勤岗分为5级,晋升空间较大。

应、往届生皆可报考,报考年龄大多数为35岁以下,部分地方也有40、45岁以下的岗位。岗位限制条件较少,当然有基层工作、相关经历或突出贡献者,更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岗位专科即可报考,部分省份国民教育系列即可,选贤任能,打破学历的“枷锁”。

报考事业单位,一定要早备考,充分备考。统考和非统考,选择很多,合理规划路线。

联考,指多个省份在相同笔试时间、相同内容、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的事业单位联合考试。每年会有两次,上半年5月左右,下半年10月左右。联考笔试科目为《职业倾向能力测验》与《综合应用能力》。联考的综合应用能力分为五类:分别是综合管理A类、社会科学专技B类、自然科学专技C类、中小学教师D 类和医疗卫生E类。

统考,指全省事业单位招聘统一考试,相同笔试科目、笔试时间、评分标准。

统考时间不固定,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上半年没有进行统考,改为下半年进行。统考则依据各省规定,考试科目不尽相同。一般有《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可能考一科,也可能考两科。

2023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相关考试信息请随时关注三秦网、秦闻等三秦都市报全媒体平台。

本报记者  唐明军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