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最后的退路和新的出路,35岁前,冲刺上岸的大龄考公人

2022-12-02  钱江晚报  
加入收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蓉潘璐

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国考笔试迎来史上第一次延期。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原计划于12月3日—4日举行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延期举行。

“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公务员考试群里,考公人发出感叹。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最终259.77万人报名过审,人数刷新历史新高。在公考赛道竞跑的考生中,“大龄考公人”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已过而立之年,每多考一年,就越临近35岁公考上限。

近年来,公务员招考持续向应届生倾斜。但与此同时,经历加班内卷、裁员优化的洗礼后,越来越多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大龄青年”,不约而同地将考公视为最后的退路,和新的出路。

在“三十而立”的社会期许、“35岁危机”的职场焦虑,以及“考试年限日益缩短”的压力交织下,这群30岁至35岁的“大龄考公人”不免摇摆。临近考试,他们有时焦虑到清晨6点起床看书,有时又忍不住自我放弃。横亘在他们心头的疑问时不时冒出来:已过而立之年还选择考公,到底算是活明白了,还是失去了梦想?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进这个人群,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大龄考公”这个艰难决定背后的心态与动机。以下是多位“大龄考公人”的自述——

为了圆当初的梦,为自己内心的努力

讲述人:肖伟31岁某单位事业编

备考五年坐标:杭州

视觉中国供图

我属于“非典型”考公人员。事实上,在我身边,好多和我一起备考的年纪相仿的人都是“非典型”——我们本身都是事业编或国企工作人员,考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薪资和待遇也不是我报考的动机。我已经工作8年,三年前,被提拔成副主任。如果考公顺利上岸,意味着我要从头做起,待遇反而会下降。

这些都不妨碍我对考公有很强的目的性。从2018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我有特定的报考方向——法院或检察院。

我大学学的是法律。2013年,大学毕业时,一门心思考研,我最终通过了一所“双一流”高校的笔试,但面试被淘汰了。那时,秋招和公务员考试都已经结束,春招也没什么好的工作机会。后来,看见社区的招考信息,我就直接报了名。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超乎想象的顺利。我盲考参加获得笔试第一,面试也几乎毫无准备地去了,依旧是第一。我就这样进了社区工作。不到一年,我又通过考试,进入现在单位,属于事业在编人员,但工作内容和法律毫不相关,工资也不高。

在这里工作第五年,我获得提拔。按理说,如果这样做下去,前途也是可观的。但人年轻时,往往不够了解自己,只有真正融入社会后,才可能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工作年限越长,我越意识到,司法系统更适合自己。

虽然离开法律专业多年,我却发现,当年的专业学习在我身上留下了很多印记,塑造了我的职业习惯。在外人看来,我有点强迫症,凡事都要按照规范来,比如,有合同就要签字盖章,有约定就要写明日期,不接受模棱两可的空间。

当我把这套习惯运用到现在的工作中时,大多人都难以理解,觉得我是异类。我也能做好现在的工作,可这种现实处境总是和我的处事原则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我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边界。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会肆意侵占我的生活。我的大学同学不少在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我渴望他们那种工作状态。

随着年龄增加,人免不了要停下来,更多地思考未来的生活和职业规划。2018年,我意识到自己更想要的是,回归法律专业。

我还是单身,还没有太多顾虑。和刚毕业时不同,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薪资不再是我放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我家境不算好,大学时依靠着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也是当年我没有选择“二战”考研,而盲目择业的原因。那时,先找份工作实现经济独立,是我唯一的考量。

现在,考公是我转变人生的方式。五年来,尽管我每年都参加公务员考试,但真正符合我需求的招录岗位只有两次。我也只有那两年是认真备考,每天下班后,坚持复习至少半小时,周末也泡在图书馆看书。

考公竞争激烈,而年纪越大,考试能力越弱,我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我们单位几乎人均硕士,新招来的人学历一个比一个高。我也焦虑地去考了公共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现在还在读研。

今年,浙江省考终于有了合适的招录岗位,我已经在认真准备。我会考下去,即便在35岁前可能仍无法上岸,但至少我为自己想要的努力过,也就能更坦然地接受现实。

做了两年全职妈妈,考公是不多的选择

讲述人:邓萍35岁全职妈妈

备考两年坐标:山东

视觉中国供图

2021年,我在国考“二战”中上岸了。我记得乌泱泱的考场里有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一看就像我一样“饱经风霜”的大龄考公人,比我刚毕业时参加考公笔试的人数多了好几倍。

从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我放弃了当时已经进入面试的某市级机关单位岗位。做公务员,感觉人生一眼望得到头,那时候的我想着,年轻的时候总要多尝试多看看。我先后去了银行、咨询公司电商行业工作,基本过一两年就会转换一个环境,不是感觉到达了职业瓶颈,就是不适应职场环境。

2018年,我怀孕了,谁来照顾宝宝成了问题。而在休产假的几个月里,公司的架构和组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快速运转的电商不会等待你跟上它的节奏,而丈夫的工作比我更加忙碌。在沟通之后,我决定辞职带娃,在老家的婆婆也过来帮忙。渐渐地,我的生活变得非常程式化,一天都围绕着两个孩子展开。每次伸手向丈夫要生活费的时候,我都要做足心理准备。

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尝试走出家门找工作。经济不独立的不安全感,始终无法让我坦然地做一个家庭主妇。有时候带孩子累了,在沙发上刷刷手机,婆婆也会说几句“怎么不去干活”。但我没有应届生的身份,年龄又超过了30岁,原本可选择的公司就很少,仅有的回复的几家公司,也在面试时委婉地提到:你的孩子太小,我们公司工作强度大,不太适合,或是直接表示不匹配。

这时,年轻时觉得会框住自己的公务员工作,似乎给我提供了另一条路径。除去对性别、专业和应届生有具体要求的岗位,剩下的岗位在笔试报考中,并不会因为我是一个二孩妈妈而拒绝我,但这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

我了解到,公务员也经常加班,但和我之前在的公司相比,我起码能有稳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不用拼命地和同事们竞争升职的机会,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也不希望在别人的印象里,妈妈每天都在做饭、洗衣服。

我下载了各类考公刷题软件、QZZN论坛、知乎和小红书。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即使孩子前一天夜里闹腾,也不敢第二天睡懒觉。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时间比什么都珍贵,而我长时间没有看书,阅读学习的效率已经无法和大学时代相比了。有时候我一边给孩子做辅食,一边用听书软件听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

最开始复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很糟糕,被无力感包围:为什么行测做题速度这么慢?为什么申论题型就是记不住?身边也有朋友不理解我,“都是有孩子的人了,瞎折腾啥呢,在家好好带孩子就行了。”

2020年,我报考了山东省省考和国考,但都没有入围面试。我总结了一下原因,一方面是我申论大作文写得太慢,另一方面是报考的岗位报录比太高。在去年准备的时候,我在申论上花了很多时间。

丈夫比较支持我“二战”的决定,周末我在家里复习时,他就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

我也了解到,不少电商的前同事们在今年都被裁员了,还有人向我请教考公经验。现在我觉得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不踩坑的工作,差别在于保障长不长久

讲述人:李洁31岁创业合伙人

备考一年坐标:杭州

视觉中国供图

省考就剩不到半个月时间了,可我还没开始认真准备。

有时觉得总要临时抱下佛脚,可手上总有写不完的方案。我的主要精力还在现在的工作上,毕竟,我刚创业半年多。我可能就是一个摇摆不定的考公分母。

我的职场经历比较丰富,几乎把所有工作类型都走了一遭,除了稳定的公务员。大学毕业时,我考进杭州一家刚转企的事业单位,在那里工作了5年。那家单位除了稳定,给不了我其他的。2019年,我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后来疫情爆发,这家公司陷入混乱。我又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大厂,经历了我人生中最难熬的半年多,那里压力太大,整个人状态很差。

“996”、“职场PUA”、极度内卷、永远追不上的KPI……我已经不想再回忆在那里经历的一切。因此,今年3月,当过去的公司老板邀请我作为合伙人一起创业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这家公司规模很小,现在一共四个人。

但这个决定让我的父母和朋友,越来越担心。其实,自从我离开第一家工作单位开始,劝说我考公的人就源源不断,时不时给我发来公务员的招录消息。

以前,我总是对这种消息视而不见。但今年创业后,眼看业务稀少,我的内心很容易崩溃。这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要不就去考考试试?”

报考公务员,既给了担心我的朋友一个回应,也成为我平复心绪的一种途径。30岁之后,我越发感觉到,职场环境对适龄未婚女性的不友好。考公务员似乎成为最后的退路,至少,在考试中这种性别歧视能够淡化。

只是,当我做出报考公务员的决定后,我却依然徘徊。一方面,我对创业还抱有期许,公司业务有了起色,我就抛不下,觉得不能辜负一群人的心血;另一方面,总体经济形势不好,业务谈不下,所有人都预期不好时,又免不了摇摆,想给自己寻找一个保障。

今年的省考,我报考了一个招录2人的岗位,因为机率更高。但现在我已经在期待省考延期了,希望给我留一点复习的时间。

过了而立之年,最可怕的就是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现在似乎就是这种最糟糕的状态。

公司里有几个实习生,当我问他们毕业后的选择时,他们很坚决地说考公,原因就是求稳。

有时,我反而羡慕这些坚定的年轻人。他们也许比我更早想明白:没有不踩坑的工作,只是坑里有没有长久保障的差别。

新闻+

大龄考公者要提前打好“预防针”

视觉中国供图

近20年来,曾出现过三次考公、考研浪潮,都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第一波是2004年前后,正值“非典”疫情过去不久;第二波是在2009年前后,受金融危机风波影响,国考人数首次超过百万;第三波浪潮,就是2020年至今。

根据某公考平台发布的《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人群研究报告》,30~35岁的人群占到2020年国考人数的19%。近30万大龄考生在35岁的上限下拼搏在公考赛道上。

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取消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的建议冲上热搜。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表示,近几年,一些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营状况不善,部分员工需要再就业,35岁门槛带来的困境更加明显。“这些人并不是因为知识水平跟不上才失去工作的。不少人经验、水平都不错,但找工作还是被35岁这道坎儿难住了。”蒋胜男说。

有媒体在报道中表示,相比应届生,大龄考生难在缺乏学习氛围与备考环境。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在考公上岸成功,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他们的路又该如何走呢?

的确,三十多岁的年龄比较尴尬。在公务员系统里,不少同龄人比他们经验丰富,某些领导甚至比自己年龄还小。另外,如果不是高学历引进的人才,受到提拔的机会相对也不多……这些都是要给大龄考生提前打的预防针。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肖伟、邓萍、李洁均为化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