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征信可以“洗白”?央行正面回应:警惕上当受骗

2022-07-18    财优化
加入收藏

个人信用报告相当于是个人行为的“经济身份证”,广泛用于贷款、信用卡审批、资信审查,甚至任职资格审查、企业员工录用等活动中。

知识科普 | 征信可以“洗白”?央行正面回应:警惕上当受骗

 

然而,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贷款门槛的降低,普通市民大量使用小额借贷,但却未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网络借贷机构大量接入征信系统,逐渐暴露了众多的征信问题。

当自己的征信出现不良记录时,可能会有一些人想要把“黑”征信“洗白”了。部分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个“市场”,打着“花钱就可以做不良征信记录铲单”、“在银行内部有渠道可以对接”的旗号,做起了所谓征信修复的生意。

据财优化了解,“征信修复”骗局的常见套路有: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教唆个人伪造各类材料和法律文书材料,用“非恶意逾期”或“不可抗力”等理由无理申诉;恶意投诉信息提供机构乃至监管部门,以图修改不良信息。

通常修改失败后,“非法征信修复”团伙不退款或失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信息主体人身安全。

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

如果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这是修改征信报告的唯一合法路径。比如,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疫情隔离、刑事案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逾期的,欠款人可以提出申诉。

故此,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这一说法。财优化提醒:凡是声称合法的、商业性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人的,切莫大意相信!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