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资本与金融

2022-02-05    通识哲学
加入收藏

金融是社会财富流向资本的元凶,金融业越发达,资本拥有者就越富裕。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两个字:分配。

 

金融活动不创造价值,只分配价值。说的直白一点:它是那些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人们不用上班还能活得很爽的手段。无论它的规则设置还是现实结果都是对“马太效应”的声张,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富人通过金融把穷人的劳动价值收进自己的口袋。

 

什么“复利奇迹”、“长期价值”,在低本金和低容错率的普通人面前没有任何意义,记住:在你拥有“稳定创造价值的能力”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前,不要接触任何金融活动。

 

有一句鬼话你一定听过:金融调动社会资源,使得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这句话一度成为金融业的护城河,可是为什么“社会资源需要金融业调动”?调动的依据是什么?调动的过程中是否收费?调动过程中金融行业扣除的费用和调动之后带来效率的提升哪一个价值更高?谁来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又由谁来划定?

 

为什么一个根本不创造价值,只是打着“调动资源”的行业坐拥城市中心的写字楼?拥有最高收入的从业人员?每年都把那么多人逼上天台但是自己的工作人员坐收渔利?

 

人性中蕴含贪婪,这无所谓对错。但是一个行业所呈现出的所有现象都是对“人性中贪婪”的激发,那么这就是行业本身的问题:从业者一心想着如何不劳而获,参与者绞尽脑汁的以小博大,既得利益者尽一切办法防止其它人实现原始资本积累。

 

我们看到的是打着“调动社会资源”的旗号满足人性之贪、乃至激发人性之恶的幻象。资本是抽象的,因为资本看不见摸不着;而金融是具体的,因为金融行业的人和事就在你我身边。

 

马克思说: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其实在这一刻的语境下,对每一位看官来说,对话的已经不是金融业,不是资本拥有者,而是我们心中的价值体系,是我们的贪婪,是我们对不劳而获的渴望,是我们被美化过的贪得无厌的心。而你心底是否有另外一种声音,它关乎人的独特,关乎劳动者的光荣,关乎自我价值的实现,关乎朴素的共情与正义。

 

贪得无厌是人类的天性,这无所谓对错,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人类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来自于对天性的抗争和对人性的克服。

 

通识哲学,识破一切。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