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公募基金大热,但7000多只基金该怎么选?

2020-12-23    
加入收藏

昨日,中国证监会提出2021年六大重点工作!强调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年内新发规模超过3万亿元,规模突破18万亿元!频繁登上互联网平台热搜的公募基金今年彻底火了。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伴随居民理财需求的跃升,一个公募大时代似乎正在来临。(新发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12.16;整体规模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0.10.31)

不过公募大火的背后,一个看似很初级,但是又很难回答清楚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那就是——7000多只基金,我到底该怎么选择???

01.炒股不如买基?“择基也不易”

普通投资者可能缺乏时间或者专业知识来择股择时,毕竟4000多家上市公司,要研究清楚实非易事。那么,把钱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交给值得信赖的基金经理,无疑是朴实无华但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近些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表现,也可以说算得上不负众望了。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今年来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83%、33.57%,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21.08%以及上证指数11.20%的涨幅。(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0.11.30,银河证券一级分类)

在A股结构性行情的走势下,公募迎来新发基金热潮。Wind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全市场新成立的基金达到1355只,合计募集3.04万亿,创出历史新高,同时也高于过去3年的总额。

截至到今年10月,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合计数量超过4300只,已经超过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基金投资者或许会感到一丝迷茫,“说好的买基金比买股票省心呢?7000多只基金让我怎么选啊?”

公募基金大热,但7000多只基金该怎么选?

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0.10

02.选择基金的总体思路

在公募行情火热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基金成为了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花盆里栽不出大树,小溪中生不出巨鲸,在很多时候,赛道比赛马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个道理在养基这条路上同样适用:“选择”到一款好的基金产品,强于反复择时、频繁申赎的“不懈努力”。

首先,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偏好等情况,来选择不同分类的基金,比如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等。这是选择基金的基础,此文仅讨论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选择问题。

分类选择指南可见

一般而言,挑选一只基金可以从业绩、基金经理、管理团队等维度来进行考量了。

好选择要有“好业绩”

业绩是一个基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参考要素。而在考察基金产品的业绩时,中长期的业绩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如果经过市场的反复验证,那或许就可以打消“运气”因素的怀疑,将产品表现与管理实力相挂钩了。

好选择要有“好经理”

选主动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有经验丰富的“好经理”带飞,基金产品往往胜率更高、收益更稳,投资体验更佳。一般来说,判断基金经理实力强弱可以从产品业绩、从业经验 、管理规模和获奖记录等维度判断。

好选择要有“好团队”

如果把“养基”比作“F1赛车比赛”,那除了要有出色的“赛车手”之外,背后的“后勤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投研团队,可以为基金经理提供强有力的投研支持,帮助基金经理在“黄金赛道”上尽情飞驰。

03.理性看待业绩,明确“收益预期”

经历连续两年的公募大年之后,明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内的一个共识。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表示,出现连续两年绝大部分基金跑赢基准指数的现象是史无前例的,这个历史性的异象也增加了明年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和市场回报均值回归的概率。

景顺长城基金研究部总监刘彦春,在三季报中明确提到“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待资本市场需要精打细算、小心应对。”

不过,有很多新进投资者在市场火热时进场,平均30%以上的收益水平很容易抬升其内心的收益预期。而当市场出现震荡,基金收益不及预期时,其持有心态也能会受到冲击,从而可能导致“追涨杀跌”等非理性行为。

对于基金的业绩,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副总监杨锐文建议,那些超额收益来源于行业配置而不是行业押注的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者;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观察,至少三年以上,挑选能在牛市及熊市均能展现优秀能力的基金经理。另外,也尽量不要在高位买入太多的基金,避免追涨杀跌。


风险提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请投资者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