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丰台”为什么叫“丰台”?

2022-06-15    北京纪事
加入收藏

 

原标题:《丰台变迁与地名由来》

丰台区地处北京城南一线,是护卫北京城南部的一道屏障,丰台区域在解放前并不属于北京的城区。谈起丰台区的历史变迁,还要从北京建城的历史说起。

北京建城简史

北京城是座“六朝古都”的古老城市,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公元1150年金代在北京建都为“金中都”开始,北京成为国都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建都史。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成王年间,燕并蓟,迁都蓟城。丰台地区周初时属于蓟。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置郡县。蓟城地区置蓟县,丰台地区属之。汉代刘旦为燕王,复燕国,后刘旦谋反败露,燕国废除,改燕国为广阳郡,后更为广阳国,仍都蓟城。唐代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郡,后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称帝回于燕,改范阳为燕京。”辽代后,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海陵王入燕京之后,将燕京改为中都。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将中都给称大都。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改为北京。

 

公元前周代至隋唐前的北京称蓟城,隋唐至契丹占据时期称之幽州,辽代建陪都于北京便称之南京城。金代在北京正式建都后称之金中都城,金代迁都北京后,对北京城内的辽代南京城(辽代时的北京是陪都)未被损毁宫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皇城、宫城,其位置基本都在老宣武区的西侧一带。

元代世祖忽必烈征服金王朝后,于1267年建元大都城,位置以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在现北京市城的内城再偏北地区营造元时期的京城。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于1404年开始在北京重建明都城,永乐帝废弃了元代城池,营造了全新的宫殿和皇城。侯仁之先生的《北平历史地理》有载明初期建城:“将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移了两英里(约3.2公里),南城墙又向南扩展了约半英里(约0.8公里)。此后,北京的范围和位置便没有再变动过。”

丰台区位于北京城南偏西,是北京四个近郊区之一。其东面与朝阳区接壤,北面连接崇文区(今东城区)、宣武区(今西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北面与门头沟区,西南面与房山区,东南面与大兴区接壤。

丰台一词的由来

[明]《帝京景物略》卷之三之草桥的文中有:“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会桥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达于潞......草桥去丰台十里,中多亭馆,亭馆多于水频圃中。”这里提到丰台,即证明在明时期既已经确定了“丰台”地名。

丰台街道,1938年

丰台地名曾有多种说法,有来源于“风台”之说。见[明]《宛署杂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义门曰鸡鹅坊(今鹅房营)管头村,又二里曰东局村,曰西局村,又二里曰柳巷村(今六里桥),又二里曰小井村,又五里曰风台村,又二里看滩(丹)村。”因有这个“风台村”就出现了这个其一:丰台之称是源于“风台村”而得名。

而(清)朱彝尊是怀疑曾因这附近有丰宜门和拜郊台,故而得名,这是丰台地名来源之二。朱彝尊在《日下旧闻》按语说:“金时郊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金之南门也。丰台疑即拜郊台,因门曰丰宜,故目为丰台云尔。”朱彝尊的推论是:城南有丰宜门和金代的拜郊台,“丰台”的名称是取自丰宜门之“丰”和拜郊台之“台”字。但众多人认为:“拜郊台今无考,朱彝尊于丰台名称来源以为疑即拜郊台,亦系约略言之,初无确证也。”对于此丰台疑为拜郊台,众多史料均提出过质疑。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日下旧闻考》中有考证记载:“原拜郊台在府西南七里,金大定间拜天于此,臣等仅按拜郊台,今无考,朱彝尊于丰台按下以为疑即拜郊台,亦系约略之言,初无确证也。”又有:“朱彝尊疑门曰丰益,故目为丰台,昆田又云,疑为远风台。似俱涉附会矣。”

而就在朱彝尊提出这一考证不久,他的儿子朱昆田提出异议,认为其说法并不准确,丰台应是金代韩御史所建远风台之遗址而名,这是丰台地名来源第三个说法。

《日下旧闻考》有载:“韩御史,先世禹城人,城南远风台为别墅。”其别墅在丰宜门外西南五里处,此建筑为当地之地标性。从而可证:“丰台”名称来自元代韩氏御史的别墅远风台无疑。远风台在丰宜门外,从而为后来的“丰台”之名提供了直接的词源。元朝末年的《析津志辑佚》有更明确的介绍:“远风台在燕京丰宜门外,西南行五里。韩御史之别墅也。”

清乾隆年间,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韩御史远丰台在丰宜门外西南四五里宜迁乡约今丰台附近。韩氏系总管通甫、判府君美昆仲也。所称南庄,即远丰台。”

丰台一词在元末时即已存在,应是确定无疑的。至明初,这里已经出现了以“丰台”为名的村落,其地点应在今天的花乡北部葛家村周围,明朝后期“丰台”之名开始从单一的村落名称向更大范围的区片覆盖。

明末以及清代的多种文献中关于“丰台”的介绍,其地点均是今天的丰台区政府(原丰台镇)所在地附近。为何用作地名时去掉“远”?没有更多史料可证,有可能是“远”字可能没有什么重要意义,或是简曰,或是读音上口之便吧!

丰台区之名的由来

商、周时代丰台区居于古代京城(时称蓟城)南的郊野,秦时称蓟县。唐建中二年(781年),蓟县西界(卢沟桥乡和花乡乡)为幽都县。元代于1012年改成宛平和析津。金贞元元年(1153年)又将析津改为大兴。

明代时期,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隶属于大兴县西部王佐乡北部及大灰厂一带属房山县。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丰台镇以东,大红门以北才划为城区。

1928年,北京市改为北平特别市,城属的郊区正式建立为四个行政区,丰台区东部为南郊区,中、西部分属宛平县、房山县和良乡县。

1931年,宛平城

民国三十六年出版的《北平市城郊地图》可以看到:时至民国时期,在今丰台地区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地区属大兴县。解放后丰台区初建时的范围包括原宛平县,区政府设在丰台镇。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苑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1963年,石景山区又从丰台区分离出成立石景山办事处。1967年8月,石景山恢复建制后,石景山公社划丰台区。

北京城四区的命名都与当地的位置和重要地标关联,如四大城区之一的崇文区,崇文门原为元大都的十一个城门之一(当时名为文明门),是南城三个门最东的一个,明代改建北京城时,将十一门改为九门,文明门的位置虽然未动,但改名为崇文门,之后历代一直沿用,崇文区无疑是由崇文门而得名的。又如:宣武区(今合并入西城区)是依北京内九门的宣武门而名。东城区和西城区因明、清时期处于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和西半部得名。朝阳区在1928年时称北京市东郊区,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因位于朝阳门外称之朝阳区。海淀区在明代已是一片水草繁茂的沼泽地,得名“海淀”,也有说因是人群居住地被称为“海店”。1952年设区时因该区域内有海淀镇,而得名海淀区。石景山区的命名是因区内的燕都第一仙山“石经山”而名了。

丰台区在解放初期是北京近郊村落,地区内最重要的地标是丰台镇,因丰台区政府也设在丰台镇,也就命名丰台区了。丰台镇位于丰台区的正阳大街,往日的丰台镇及周边是丰台区最繁华的区域,这里集商贸、交通、学校、机关单位于一起,这里有在北京久负盛名的丰台火车站。如今,依靠丰台镇的交通环境发达的优势,这里已是以民居为主了。

文丨黄永顺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6月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