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三国的酒是怎样的?为何古人动辄喝几斤的酒?今人酒量退步了吗?

2022-08-05    新一说历史
加入收藏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传说酒是被杜康偶然之下酿造出来的,被发明出来后就广受大众喜爱,特别是古代的贵族和统治者,他们宴请宾客、群臣都离不开酒,酒喝得多一些许多人会称他豪迈,是个英雄一般的人物。

从古时候起来,我们不难从诸多文人雅士的作品和生活中找到酒的痕迹,曹操在诗中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酒的别称,诗仙李白更是对酒情有独钟,曾经醉酒写下绝世诗篇,他曾在客中行中这样描写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酒贯穿整个中国文化的脉络,上至统治阶级,下至樵夫渔夫,封建时代无时无刻不见它的踪影。

许多小伙伴会十分好奇一些关于酒的问题: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有的人一顿喝十几碗酒依然能走路,而我们现在很难见到喝十几碗酒的人了,是我们如今酒量下降了?还有就是古代的酒到底如何,酒精度数和现代相比怎么样?不着急,我们接下来就以三国时期为中心慢慢讲。

三国时期,因为那时候的酿酒技艺并不发达,并不是我们如今使用的蒸馏法,用蒸馏法酿造出来的酒纯净并且度数高,而古代酿造出来的酒十分混浊,度数也很低,远远不及现在的白酒,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能豪饮的原因。直到一两千年后,“浊酒”一词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诗人的诗作中,那时候的酒为什么混浊呢?因为古人并没有过滤。此时的酒精就像是浑水,是酒精、酒渣、水和各种沉淀的混合物,因此“浊酒一杯家万里”一直都不是空谈。

我国的白酒一般都属于发酵酒,经过发酵后的酒糟产出的酒精度数更高,味道更加绵和辣,带给人的刺激感更强。不过古时候因为条件有限,大部分人的酒曲不好,酿造出来的酒精度数不高,喝几斤放在如今就像大家喝了几瓶啤酒一般。

三国时代的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构成,酒精品种那时候已经很多了,有泡酒、果酒、乳酒等。三国时代流行着用觥、觞喝酒,觞就是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帝王敬酒的工具,外形为椭圆,底部平,两侧有双耳或者单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而觥是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盖子是兽头或者大象鼻子的模样,两种酒具的用途、外形、制造都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方便饮酒。

三国时代酒文化浓郁,甚至可以用彪悍来形容,重大的场合都离不开酒,酒是寄托之物,又是勇敢豪迈的象征,当初关羽温酒斩华雄更是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酒风彪悍还体现在劝酒上,在上层阶级这里,如果你喝酒不行很可能小命不保。

荆州牧刘表曾经为了让人喝酒,用一根末端有针的木棍刺人,一旦谁醉了不能喝,刘表就命令手下把人刺醒。而曹操更是夸张,他敬酒时会有大将站在后面,如果客人没有一口气喝完,很可能下一秒就人头落地。

三国时期对酒的喜爱可见一斑,无论是帝王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客人来时用酒招待是最高礼仪。但是古代的酒精都是由粮食酿造,在粮食缺乏、饥荒不断的时候,朝廷为了守住粮食安全这道关卡,都会颁布法令禁止民间私自酿酒,违背法令的人很多都是要掉脑袋的。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酒文化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了整个华夏历史,酒中甚至包含了一个个人物的心酸历史。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