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中,常常把皇、帝、王组合成词语来用,比如皇帝、帝王。
皇帝、帝王,看起来大致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古代汉语中,皇、帝、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通俗的认知是:皇比帝大,帝比王大。这是没错的。
而关于皇、帝、王,说法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大多数并没有说明白。
那么,什么是皇、什么是帝、什么是王?
皇、帝、王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
皇:大治,帝:中治,王:小治;
皇:皇图永固,帝:帝道遐昌,王:成王败寇;
皇:天下无战,帝:战无不胜,王:胜败乃兵家常事。
所以,皇、帝、王三者,就其治理疆域和历史功绩等而言,皇是至尊,皇尊于帝,帝尊于王。
知道了以上标准,我们就能够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皇,哪些是真正的帝,哪些是真正的王了。
在人们已知的历史中,真正称得上“皇”的凤毛麟角,主要有三皇、尧舜禹等。但后世三皇文化也基本上传丢了。
秦始皇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造了皇帝一词,自称始皇帝。
但秦始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他只是战无不胜的“帝”。
而且,从历史来看,上有三皇,他更不是“始皇”。
“帝”也并不多,以秦始皇、成吉思汗等为代表。
除了真正的“皇”、真正的“帝”之外,其他大部分的所谓皇帝、帝王,都只能算是“王”。
这些“王”,只是大王、小王而已。
所谓成王败寇,胜败乃兵家常事,也就是说,此类大小王可被视为一种“王炸”。
那么,历史上还有一个“霸”。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似乎很霸气,但其实是把自己说“小”了。
项羽不仅称“霸”,而且还局限于“西楚”,所以其实是一个“小霸王”。当然,对于其历史地位,倒也是名副其实。
“霸”还有其他例子,比如春秋五霸。“霸”的影响都很短,疆域也很小,相比皇、帝、王,“霸”虽然有些“霸气”,但属于更下的一个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