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当时,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大小军阀,按照派系大致可分为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西北军阀,其中尤以北洋军阀实力最强,而其内部又可细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和西北系五大势力。接下来,仅用此文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北洋军阀势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洋各系军阀: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
在袁世凯去世后,由于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和政权,于是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各自为政成为军阀,其中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五大派系,尤以直系、皖系和奉系势力最大,就连北京政府也长期受他们支配。
冯国璋
1、直系军阀。直系军阀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为首,此外还有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等人。冯国璋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本就是北洋政府的中坚力量,袁世凯称帝时曾试图以高官厚禄拉拢,但皆被其拒绝。凭借着在北洋中的地位,冯国璋在军阀割据时期迅速崛起。直系军阀势力最大时期,曾占据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段祺瑞
2、皖系军阀。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此外还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人。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乃是袁世凯手下的重要实权将领,在袁世凯死后的1916年至1920年,段祺瑞曾以北洋政府总理和临时执政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皖系主要势力在安徽,最强盛时期则控制着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地。
张作霖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此外还有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等人。相较于前两位,张作霖其实并非北洋正统出身,起于草莽的他在被招安后入仕,袁世凯主政后也并未予以重用,但因其在东北势力太大,袁世凯晚年才任命其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但因其后来也曾掌控北洋政府,故而将其归入北洋系。奉系军阀的主要根基在东北,但最强盛时期还曾控制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
阎锡山
4、晋绥系军阀。晋绥系军阀以阎锡山为首,此外还有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人。阎锡山同样也不是北洋正统出身,甚至还在“辛亥革命”中出力,但在“南北议和”期间,摄于袁世凯的威力,这才转而倒向袁世凯,甚至拥护袁世凯称帝。晋绥系的实力虽不算强,但存在时间却极长,北伐时期阎锡山转而投身国民政府,直到抗日战争以后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晋绥系顾名思义,其势力主要集中于山西一带。
冯玉祥
5、西北系军阀。西北系军阀以冯玉祥为首,此外还有宋哲元、鹿仲麟、刘郁芬、张之江、李鸣钟、孙良诚等人。冯玉祥本是淮军出身,后转投袁世凯,“辛亥革命”期间曾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法办,但在陆建章帮助下很快又重返北洋。西北系军阀算是北洋系中比较弱的一个,冯玉祥甚至因为经常变换阵营,被戏称为“倒戈将军”。
北洋出身的军阀,除了以上几大派系之外,还有诸如赵倜、张勋、石友三、孙殿英、韩复榘等军阀,不过相对来说这些人实力较弱,且存在时间较短,对于整体形势影响并不算大。
北洋军阀恩怨情仇:各系军阀先后爆发五次大战
从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各自为政开始,军阀之间的矛盾便开始不断爆发。尤其是从民国九年(1920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最为混乱,北洋各系军阀之间混战不断,仅是规模较大的战争便有四场。
1、直皖战争(1920年7月14日至7月19日)。“第二次府院之争”期间,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和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之间便已经矛盾极深,之后段祺瑞通过操纵“安福国会”,以徐世昌取代冯国璋成为总统。民国八年(1919年)底,冯国璋病逝,曹锟成为新的直系军阀首领,再加上直系背后英美和皖系背后日本的矛盾,直皖之争全面爆发。
曹锟上台后,积极与奉系结成反段联盟,吴佩孚也北上保定准备讨段。意识到危机的段祺瑞则连忙召开军事会议,调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于北京附近布防。1920年7月14日,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和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开战,直皖战争拉开序幕。此战历时五天,由于皖系东西两线迅速溃败,段祺瑞被迫于1920年7月18日被迫停战下台。
2、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至6月18日)。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洋政府,后张作霖推荐亲日的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梁士诒本就与直系关系不好,奉系又借梁士诒支配中央的财政,导致直奉翻脸,后吴佩孚通电揭露梁士诒卖国丑行,导致后者于1922年1月25日被迫离京。
之后,张作霖决定武力讨伐直系,奉系军队开始不断开进山海关,双方最终于1922年4月29日开战。吴佩孚亲自到前线督战,令主力在炮兵掩护下迂回到奉军的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奉军腹背受敌。5月4日,奉系第16师临阵倒戈,暂编1师也退出丰台,奉系西线全面崩溃。
紧接着,吴佩孚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诱使奉军进入包围圈,结果奉系东线也崩溃。虽然由张学良率领的奉系第二梯队战斗力较强,打退了吴佩孚的进攻,但由于奉系整体败局已定,他也只好率军撤退。6月18日,直奉双方签订停战条约,双方以山海关为界,奉军撤回关外。
3、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至10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府,开始全面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曹锟则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退回关外的张作霖不甘心失败,遂与段祺瑞、孙中山建立“反直”同盟。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之间爆发战争,张作霖随即通电谴责曹锟和吴佩孚,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于9月15日命15万奉军分兵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曹锟也于9月17日发布讨张令,以吴佩孚、王承斌、彭寿莘、王怀庆、冯玉祥等率军20万依托长城组织防御。
战争爆发后,战局原本极为焦灼,但冯玉祥因吴佩孚对自己的排挤,却在10月24日突然发动“北京政变”,结果导致战场形势大变,直系军队纷纷溃退。此战,曹锟被迫下台,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段祺瑞则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形势
4、反奉战争(1925年10月至1926年6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派遣11个师进占直隶、山东、江苏等地,控制京奉铁路和津浦铁路全线,并以奉军将领李景林、张宗昌、姜登选、杨宇霆分别为直隶、山东、安徽、江苏军务督办,严重威胁到了其他地方军阀。于是,从1925年下半年开始,接连爆发了多场反奉战争。
1925年10月8日,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联络浙、闽、苏、皖、赣等地方军阀,组成五省联盟共同讨伐奉系,双方于10月15日开战,奉系最终战败,势力北撤,浙苏皖联军占领徐州。
郭松龄
浙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于1925年11月在滦州起兵,杀害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冯玉祥随之通电讨奉。奉军虽然初战失利,但在日本军政两界的干涉之下,郭松龄兵败被杀、曝尸奉天。
郭松龄反奉后,冯玉祥与其签订《郭冯密约》,联合倒奉。1926年6月,张作霖在消灭郭松龄后,联手吴佩孚向冯玉祥发动进攻,山西阎锡山也趁机发兵,冯玉祥的国民军最终战败,被迫退往西北地区,冯玉祥被迫下野。
北伐战争形势图
就在各地军阀与张作霖交战之时,北伐战争拉开序幕,还在与张作霖攻打冯玉祥的吴佩孚被掏了老巢,孙传芳也随后战败,后冯玉祥、阎锡山趁机发难,张作霖也遭遇重创,被迫退出北京,结果在皇姑屯被炸身亡。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目标基本完成,北洋军阀统治至此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