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2021-08-02    说文说事
加入收藏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对于绝大多数人们来说,都对《杨修之死》的故事耳熟能详,因为这个故事曾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用来警示我们做人不能太锋芒毕露、自作聪明,要懂得韬光养晦、谦虚低调。

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有一些爱好历史的朋友结合三国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曹操的奸雄秉性,进一步对杨修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一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上述三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感觉终究有点片面,不够深刻,给人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笔者认为,要真正读懂杨修之死,必须要对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着鞭辟入里的认识,方能得其真味。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恍然大悟。

杨修“作”死的全过程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三国演义中杨修的剧照

杨修生于簪缨之家,曾祖父杨震、父亲杨彪都是东汉名臣,其家族是东汉时期豪门之中的豪门。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类比一下,袁绍家不是号称“四世三公”的豪门吗?杨修的家族其实也是不遑多让的,你老袁家是“四世三公”,人家老杨家是“四世太尉”。

生来富贵的杨修还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从小就是让同龄人无地自容的架势!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偏见,我们很多人受小说、故事桥段的影响,再加上“仇富”的心理不平衡,总是以为出身富贵的孩子总是容易成为纨绔子弟,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相反,贵族出身的孩子,由于从小接触的环境、教育、资源、层次更有优势,他们的学识、格局、眼界、深度往往是要优于普通人家的孩子的,成材率往往会更高。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能老用小孩子看童话故事的思维去看待历史,而是要用理性去思考历史,哪怕有时候历史的真相让我们一时难以接受,但是,只有迫使自己慢慢去接受和理解一些我们原本不愿相信的残酷现实,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和曹操

从小就才名远扬的杨修年纪轻轻的时候,便被曹操纳入帐下,做了曹操的主簿,相当于曹操的机要秘书。这个位置的分量有多重,就不必多解释了。

出身名门而又满腹经纶的杨修平步青云地受到了曹操的重用,这对大多数人,无疑是一条梦寐以求的康庄大道。杨修的前途理所应当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的了,但是,杨修却一步一步把它走成了一个死局。

一次,曹操视察正在修建的花园,只是看了大门一眼,便题了个“活”字转身走了。众人不解何意,杨修却说“此门当拆”。为什么呢?因为“门”里加个“活”,不正是“阔”字么?曹操的用意不言而喻了吧?

这件事充分地证明了杨修并不是浪得虚名,确实是很有真才实学的,而且,也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曹操那种“欲说还休”的文人个性了解得极为精准。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喜欢说话说一半

曹操是一个领导,也一个文人,领导的角色注定他是不能有太多谈笑风生的朋友的,但是文人的秉性又驱使曹操内心里其实十分渴望身边多几个闻弦而知雅意的知音。这种身份引起的性格矛盾使得我们经常会看到曹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面,说话说一半,剩下的呢?一句话:“你猜?”,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领导不也是如此吗?

但是,喜欢让下属去猜测自己心思的领导首先肯定不太喜欢那种每次都不能正确理解自己意图的下属,那么,他们就真的会喜欢那种每次都猜对了的下属吗?也未必!因为这就是一个游戏,玩游戏就得有赢有输才有意思,次次赢和次次输,都会让人感觉索然无味。而且,你如果每次都猜对了领导的意图,会让领导觉得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觉得自己在你面前没有了一丝神秘感,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聪明与否,即便我们能把所有问题都看透,但千万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说破,不能让别人感觉在你眼里,他就是赤裸裸的。这就是所谓的“难得糊涂”,这也是为什么《皇帝的新装》中,只有那两个小孩子会冒冒失失地指出皇帝其实一丝不挂。只有小孩子才会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和环境的制约,小孩子的眼里才只容得下对错,成年人需要考虑的是利弊。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其实是一个聪明得有点无聊的人

杨修在表现自己的路上一往无前,不停地在领导曹操面前秀智商。

又有一次,曹操在品尝一盒酥,尝了几口便在杯盖上写下“一合酥”。众人一脸蒙,只得看向杨修。谁知这杨修拿起便吃了一口,并称:“主公写的合,就是让每人都吃一口。”

还是前面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曹操还是一如既往地说话说一半,杨修还是“自作聪明”地把曹操的意思公之于众。

这两个小故事,除了说明曹操爱玩文字游戏和杨修确实聪明之外,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若是普通人之间的你来我往,或者杨修最后得了善终,甚至可能成为一对知音之间的佳话。毕竟,这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并没有一些原则性的冲突。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没有安全感

真正让曹操心里对杨修感到十分反感的,是从下面这件事开始的。

恰如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有的当权者内心最担心的永远是安全问题。一来位高权重,势必会成为很多矛盾的焦点,安全上的风险本身就大;二来权力之路举步维艰,越是来之不易,越是想倍加保护。

曹操也是如此,他曾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一日,曹操午睡时被子掉在了地上,一个侍卫慌忙为他拾起,结果被曹操一剑斩杀,然后若无其事地睡去了。待他醒来时,佯装吃惊地问谁杀了他的侍卫,得知真相后又痛哭流涕。

这种事难道人才云集的曹操部属中就没人能看透吗?但是,大家都明白曹操这么又当又立是在表达什么,无非就是大家离我远点,我和你们还没好到亲密无间的地步,安全第一。所以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沉默。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揭开了曹操的面具

这个时候,杨修又憋不住了。后来,为这位侍卫下葬时,杨修叹息道:“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这种揭领导伤疤的事情能干吗?曹操带个面具上台唱个戏,你杨修使劲在下面鼓噪:“带啥面具呀?大家谁不知道你长啥样?”这还能愉快地相处吗?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那么你家夫人精心化个妆,等大家夸她几句漂亮,你直接来一句:“别人不知道你脸上有三颗麻子,我还不知道吗?”你觉得你夫人会不会有一种想扇你的心思呢?

这件事让杨修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急转直下,曹操感觉这人聪明是聪明,但是有点不识时务,没轻没重,口无遮拦,得让他长点记性了。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植剧照

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操的三儿子曹植因十分爱慕杨修的才华,所以经常邀请杨修谈经论道,甚至彻夜不眠,妥妥的一个杨修的小迷弟。

曹操一直在选曹丕还是曹植作为接班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这就引起了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这玩意怎么说呢?一般地,一个父亲都希望看到孩子之间产生正当的竞争,一来是他可以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儿子,以便挑出最合适的接班人;二来可以通过这种紧张感和压力感,促使孩子们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成长。所以,这样的父亲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完成这样的考题。外人一旦参与,必然会招致他的反感。

曹丕最先沉不住气,看到父亲好像对曹植的态度越来越好,就迫不及待地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来商议对策,为了避嫌,曹丕就把吴质藏在大簏子中,对外谎称是运送绢匹。

杨修得知消息后,心中十分高兴,这不是“舞弊”吗?玩游戏你坏了游戏规矩怎么行?我得赶紧告诉老板去!于是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操。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丕剧照

曹操听了之后,果然对曹丕很生气,你在自家人中玩套路?这是多深的城府啦?为了曹丕无话可说,还特意派人到曹丕门口蹲点,希望抓他个现行。

可是,曹丕和吴质也不是什么信息闭塞的人,得知消息后,见招拆招,将计就计,真真实实地往府里运了几天绢匹。

如此一来,等眼线回去向曹操汇报,事情就完全变质了,原来是曹丕找外人对付自家兄弟,现在变成了曹植找杨修这个外人来诬陷自家兄弟了。

这事让曹操心里老不痛快了,你杨修平时嘚瑟一下,卖弄一下小聪明,也就算了,现在你还插手我们老曹家的家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心里开始起了杀机。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和曹植剧照

但是,杨修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他觉得自己和曹植气味相投,就是愿意帮他,咋滴了?

有一次,曹操想要试试两个儿子的魄力,就故意命他们各自出邺城的城门,背地里却命令守城的士兵不准让他们出城,看看两个儿子谁会无所畏惧地去执行自己的指令,谁在左思右想地揣摩自己的想法?

结果曹丕遇到阻拦就返回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提醒下,杀了阻止他出城的士兵,顺利出城。结果报到曹操那里自然是高下立判。

可是,后来有人告黑状,说那不是曹植的真本事,是杨修在背后出主意。把曹操气得,你杨修咋就真不把自己当个外人呢?老掺和我们老曹家的事是何居心啦?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渐行渐远渐无书

杨修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同怀以视之”,不休不止、不避不藏地继续帮曹植。凡是曹操问曹植的问题,他总是能给出最让曹操听着满意的答案。这简直让曹丕没法活了,所以只能继续装不公平,说不是自己不如弟弟曹植,而是曹植身边的杨修太厉害,那些答案都是杨修给的。

曹操终于要爆发了,我在训练我两个儿子,给他们出题目,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你就一个劲地在旁边念答案,你想干啥呢?这个时候,曹操基本上已经把杨修列入死亡名单了。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杀心侧漏

但杨修毕竟不是一个守城门的小兵呀,人家有家世、有地位、有才学、有名声,哪能说杀就杀呢?曹操得找个合适的机会。

后来,曹操想要夺回被刘皇叔抢走的汉中,可是,汉中是咱刘皇叔图谋天下的战略要地,哪能轻易地拱手让人呢?谁来都不好使,谁来咱都得跟他拼命。结果,曹操虽有优势兵力,却硬是久攻不下。

劳师动众、千里奔波,就像吃下汉中这块肥肉,可这块肥肉就摆在眼前,却怎么也吃不到。曹操的心里烦透了。战则无功,退则不甘。正在此时,夏侯惇来请示晚上守营的口令问题,曹操就脱口而出说了“鸡肋”两个字,夏侯惇将之作为军令传至军中。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被斩

杨修一听,又开始作了,转回军营就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了。夏侯惇听闻忙至帐中问杨修何故,杨修笑曰:“所谓“鸡肋”不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么?丞相要撤军了!”夏侯惇一听,觉得有道理,也回去让士兵打点行装。

此事传到了曹操耳中,连忙把杨修叫过来询问情况,杨修又再解释了一番。

曹操听完之后,直接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给斩了。看把你能得,你再能,你能预料到我今天要杀你吗?

公元219年,曹操以杨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他斩杀。临刑前,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时年45岁。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杀杨修背后并不简单

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问题点多余,你杨修老是让领导没面子,还掺和人家自家人交接班的事情,最后还擅自做主、扰乱军心,不杀你杀谁?

但实际上这种理解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曹操要杀杨修,背后的逻辑其实远比这些要复杂和深远得多,要彻底地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梳理。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对士族集团的态度很复杂

1、如果曹操只是嫉妒杨修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要将其纳入麾下?曹操要杀杨修真的仅仅是因为杨修爱耍小聪明吗?这背后究竟有没有历史根源?

这些问题,其实归根溯源还是要从曹操的出身说起。曹操虽然也是官宦之家出身,曹嵩、曹腾都是东汉末年位高权重的角,但是,曹操身份还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他宦官后代。

这就使得曹操在早期虽然看起来表面风光,但实际上在一些真正世家大族眼中,他是不入流的。在那些士族阶级心中,你曹家不过是个暴发户,我们才是真正的贵族。所以,同样是富二代、官二代,曹操只能跟在袁绍屁股后面玩。关键是玩了那么多年,人家袁绍还没把他当作真正的小弟。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愿意充当炮灰,袁绍直接就同意牺牲他了。曹操打光了子弹,一个人跑回来,袁绍连象征性的支援也懒得给。

你曹操虽然和我玩的时间长,也是为了我被董卓揍了,但是,你毕竟不是我这个圈子的核心成员,支援你有点浪费粮食了,你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袁绍就一直看不上曹操

东汉中后期以来,因为戚宦之争,士族一直被宦官和外戚轮流打击得抬不起头来,内心里对宦官和外戚的仇视程度是相当根深蒂固的。

曹操说,我没办法选择我的出身,但我想做个好人,大哥,你就带着我入圈吧!可是,最后现实给他的是最闪亮的一巴掌。

出身官家的曹操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被士族集团所接受,可见士族集团的阶级壁垒是多么的牢固。所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千万不能有太多理所当然的想法。

被袁绍为首的氏族集团抛弃的曹操只能溜回老家,依靠家族势力东山再起,另辟蹊径。但是,当时的社会资源主要被氏族集团给垄断了,曹操每进一步都必然是要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的。

所以,我们在曹操的早期政治生涯中,看到他非常矛盾的一面,一方面由于自己受到士族集团的排挤与打压,心不满、意难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曹操大量启用一些寒族子弟,以便迅速壮大自己的账面实力;一方面,曹操又心知肚明,得士族者得天下,又主动拉拢、示好那些世家大族。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赤脚迎许攸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求贤若渴的曹操,最终表现出了“反复无常”的一面,他留下“赤足迎许攸”的千古佳话,也留下了杀陈宫、孔融、祢衡(借刀杀人)、杨修的恶名,就连他和荀彧之间交相辉映的君臣佳话最终也破灭了!

曹操有惜才之心吗?有!他是真心实意地把那些全心全意辅佐他的士人奉为上宾,因为他知道花花江山,光靠一群武夫是成不了大业的。

但是,这么一个礼贤下士的曹操,为什么会屡屡向一些知名的文人士子举起屠刀呢?其实,我们细心点就可以发现,被曹操杀掉的文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爱跟曹操唱反调。陈宫、孔融、祢衡、杨修,还有荀彧,莫不如此。

曹操之所以会杀掉杨修,并不纯粹是因为杨修太聪明,老是揣摩他的心思,或者是卷入到了他们家的继承权之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只有一点杨修已经与他的核心利益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和杨修的阶级立场不一样

2、既然杨修出身名门,阶级利益与曹操相矛盾,他为何要为曹操效力?既然为曹操效力,为何又老是喜欢在曹操面前出风头?聪明如杨修,难道他就真的不知道这样基本的职场常识吗?

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那些为曹操所用的人才,主要分成几个方面:一是他们家的亲戚故友,最出名的就是夏侯家族;二是一些寒门英才,也就是没有什么背景的,最出名的可能就是戏志才、郭嘉之类,觉得跟着曹操有前途;三是被曹操吸引的资本大佬,他们在曹操身上看到士族集团实现终极理想的希望,最出名的就是颍川荀彧家族;四是原来投资失败,退居其次选择曹操,最出名的就是贾诩;五是随着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硬,迫不得已必须要进曹营,最出名的就是“一言不发”的徐庶。

从士族集团和曹操之间与生俱来的世仇以及士族集团那种刻入骨子里的骄傲来看,杨修极大可能属于第五种,毕竟他的父亲杨彪也在曹操手下办事。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本质上和徐庶一样,不愿为曹操出力

但是,清高如杨修,你能收服他的人,却并不一定能收服他的心。恰如徐庶一样,我人在曹营心在汉,我并不会死心塌地为你曹家效力。徐庶选择了沉默,但杨修却选择了嘚瑟,我不光不给你办正事,我还就偏要证明我有办事的能力和智慧。我有那个水平,就偏偏不给你办正事,气死你!

当然,还有一种更偏激的做法就是像陶谦那样,我宁愿把徐州让给一无所有的刘备,也不想便宜你曹操。

由此可见,当时的士族集团整体上对曹操并不友好。所以,东汉末年前期,天下诸侯一直是以袁绍为首,原因就在这里。这也从另一方面恰恰证明了曹操那一番成就来得多么不容易,他的能力有多强。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其实心里清楚得很

杨修选择这样一种自作聪明的方式去对待曹操,难道他就真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这一点我们或许真的小看了杨修。

要知道,杨修的见识和才智都是出类拔萃,他能轻松地看破曹操的种种心思和意图,不会连这种最起码的职场常识都不了解,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事实上,杨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也。”人家早已心知肚明了。

种种迹象说明,杨修其实是揣着个明白,表现个猖狂而已,他的“作死”是因为他并没有从精神层面上接受和认可曹操。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曹操其实很不容易

3、曹操既然嫉妒于杨修的聪明、愤怒于杨修的卖弄,为什么要在争夺汉中的时候才杀他?要知道,杨修这个时候已经进曹营二十多年了!若是曹操真的不喜欢杨修,他完全有机会更早地找个理由把杨修杀掉呀!

还是回到杨修的身份上来,这种身份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一块招牌,早期的他不能砸,也不敢砸。你还指望通过杨修来树立形象呢,还指望通过杨修来示好士族集团呢!所以,前期,杨修怎么作都没事,只要没有什么突破底线的行为,曹操都会忍。大家快看,杨修这么作的人,我曹操都能忍,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随着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他的底线也就越来越高,容忍度就越来越小,忍无可忍时无需再忍的背后往往是实力和底气的支撑。所以,曹操对杨修越来越不满。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并非死在他的聪明

但是,杀杨修一个人事小,把整个累代富贵的杨家彻底逼到对立面却是曹操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即便杨修一再当众让曹操难堪,曹操也只是在心里忌恨他。

直到曹操大局已定,开始考虑下一代的事情时,杨修和他之间的矛盾才变得不可调和。因为只要他曹操健在,杨修永远都只能对他们曹家耍点“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强”的小聪明而已。但是如果曹家的下一代接班人被杨修所左右,这就是后患无穷的了。这是曹操痛下杀心的根本原因。

然后,我们注意一下曹操杀杨修的时间,曹操在杀害杨修之后一百多天也就病逝了。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你杨修实在太聪明了,我曹操镇得住你,我的儿子却不一定镇得住你。我儿曹丕接班,你鼓动我儿曹植跟他对着干,这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我儿曹植被你扶上位,估计你老杨家要分走我老曹家一大部分权益,谁叫我儿曹植是你的迷弟。所以,在我时日不多了的情况下,我必须先把你带走。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死后,曹操还要敲打杨彪

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梳理,不知道大家对于杨修之死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总之,政治家的行事逻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别用一句“惹领导不开心就是找死”来笼统概括杨修之死就对了。

同时,还有很多细节点也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如果真的只是杨修把曹操惹毛了,曹操就把他杀了?为何曹操杀了杨修之后,又是痛哭又是厚葬,如此惺惺作态为哪般?如果曹操本来就是为了发泄愤怒,明知是错了,他也不至于这样!

还有,曹操杀掉杨修之后,有一次见到杨修的父亲杨彪,见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杨彪日渐消瘦,为何还要明知故问地往杨彪伤口上撒盐:“杨公何以消瘦至此?”直到杨彪无奈地说了一句:“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才心满意足!

总之,杨修之死背后的原因是千丝万缕的,从中抽丝剥茧,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发现真相,汲取营养。

杨修之死的生活反思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这种分析太片面

杨修之死的现实借鉴意义是深远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本文将从职场做以下几点参考:

1、有些老板为什么一方面狠批大学生不务实,一方面又四处招聘名牌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草根民营企业!这样的老板一般都是靠着自己那一代的人真刀真枪地干出了一番成就,他得首先维护自己的成功权威,我没读书,但是我敢打敢拼,我现在照样成就非凡。

但是随着他自己的层次、格局、事业越做越大,他会慢慢发现制约自己发展的瓶颈还是人才和资源,只有不断引进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他们才能突破瓶颈。

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人才匮乏,往往是没有韧性和潜力的。而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是有与生俱来的劣势的,所以只能通过提高人才的待遇来实现,得表现出早期曹操那样的礼贤下士。

即便招来的不是真正的人才或者不务实的人才,但只要是个名牌大学生,通常只要这人没有什么吃里扒外、兴风作浪的原则性毛病,他们也会圈养起来,当作一个活招牌。就像曹操对徐庶一样。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其实不愿意对现实低头而已

2、为什么有些有才干的青年英才通常会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企业中受尽挤压?有些人才往往会因为一些现实原因被迫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企业,这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违心的选择,就像杨修选择曹操一样。

结果一到企业,老板的理念和自己一样,企业和自己的利益也不一致,更可怕的是,大部分领导水平也就那样。一只狼被迫接受一只羊的领导,后果有多可怕,大家稍作思考就能明白。

有些狼会取而代之;有些狼会装疯卖傻;有些狼会证明自己的利害,然后告诉羊领导:“你不配!”;有些狼不想迁就也不想反抗,于是“非暴力不合作”……

可是,那些花了大代价把你弄来的老板,可不会像你这么想,你不出台也行,但你总得安安分分当个头牌吧!你既不卖力,又不听话,我迟早弄死你,现在我不敢、不能、不愿,但总有一天我得找机会收拾你。

徐庶一言不发就没事,因为他虽然不愿给曹操效力,但他也不给曹操添乱,他属于既无用又无害的人;杨修则不一样,一天到晚显摆,却不干正事,既无用且有可能有大害。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和司马懿是两种不同的性格

3、为什么有才之人一定要选对老板、选对平台?这一点,大家都要向诸葛亮学习,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在事业选择上,千万不能轻易将就,也不应该轻易妥协。

如何选择对的老板和对的平台,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你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实现的途径是什么,自己有几斤几两,那种满嘴“话不多说,就是干”的人,往往是老板们最喜欢的,因为这种人是最容易被上套的。其次,你得了解你的老板和平台,你是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你能给他们干什么?他们是不是愿意给你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是不是只是想借助你的光环立个牌子?他们有没有足够的眼界和胸襟去理解和包容你成长道路上可能会犯下的错误。

很多人在职业选择的道理上其实都犯了“太简单粗暴”的逻辑错误,都认为跟着“钱”走就对了,谁给的待遇好就给谁卖力,结果很长时间都停滞不前。

当然,有些人好高骛远,不注重现实,眼里只看得见理想的光芒,却看不到现实的苟且,一味地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不理智,一颗金子把自己丢掉一口泥塘里,你发什么光?

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杨修之死,值得认真去思考

不经意间,文章已经近9000字了,所以必须要刹车了。言犹未尽的地方,还望大家自行去补充和思考。

关于杨修之死,希望大家不要把它想得过于简单,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实都脱离不了前因后果的影响,要真正地读懂它,一定要学会系统地、根本性地去把握它的历史环境与人物心理。这是也我很多时候觉得杨修是死在他的高傲和倔强的主要原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