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2021-07-23  今日头条  通政司知事
加入收藏

谈及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执掌奉系集团军的张作霖是不得不提的,而他手下的奉系军团更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支拥有海陆空三军编制的部队,可以说在诸多军阀部队中也是力压群雄,独领风骚。

那么这支强悍的部队编制究竟是什么?其军衔制度又如何呢?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张作霖从一个绿林土匪到“东北王”的转变过程中,其奉系集团实力变化极大、而其部队编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奉军创立到第一次直奉大战、两次直奉大战之间以及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后。

早年,出生于辽宁的张作霖投身于绿林之中,手下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势力,当时的清政府围剿不成只能设计招安,借张作霖所属去剿灭其余土匪势力。

而张作霖也在这个过程中大肆扩张着自己的实力,先是成为了清政府东北地区中前两路巡防营统领,后又在辛亥革命后掌握了27师,逐步开始了自己的掌握东北之路。

这一时期张作霖麾下的奉军,受到北洋军编制影响很大,基本上是师下辖旅、旅下辖团,而混成旅则是较为特殊,不仅有两到三个直属的团,同时还夹杂着炮兵这类特殊的技术兵种。

在两次直奉大战期间,由于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系惨败、军队一度陷入混乱,所以在部队编制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之前模仿北洋军的“以师为基本单位”不同,奉系集团军逐渐开始了“以旅为基本战术单位”。

张作霖将奉军陆续改编为了25个混成旅、5个骑兵旅,而“师”的番号大多都取消了,仅保留了27、29两个师的番号。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奉军各大混成旅内部的编制也有很大不同。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举例来说,当时的第2混成旅有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第四混成旅就变成了两个步兵团;到了第十四混成旅,又变成了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奉军内部的编制其实是相当混乱的,用混成旅来描述也不够准确,甚至有不少人以团为单位,来衡量当时奉军的实力,而当时的奉军一共有60个步兵团、24个骑兵团以及4个炮兵团。

与第一次直奉大战不同,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系军队的全面获胜而告终,而大规模侵吞直系军队的奉系集团实力有了一个极大的跃升,其内部编制也自然有了规模性的变化,大致可分为甲乙两种步兵师、骑兵师,骑兵独立旅以及混成旅等五种编制。

甲种步兵师下辖两旅,合计六个团、一个骑兵连以及一个辎重营;乙种步兵师同样下辖两旅,步兵团较少但兵种更丰富,合计四个团、一个骑兵连、一个山炮连、一个弓兵连以及一个辎重营;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旅,合计四个团以及一个骑炮兵连;骑兵独立旅受骑兵师管辖,内设两个团以及一个骑兵连;至于最后的混成旅则大致上保留了之前的编制,一般下属两到三个团。

当然以上仅仅是奉军陆军方面军集团的编制,在第二次直奉大战获胜后,他们的海军编制和空军编制也发展得较为完善,分别被称为“东北海军”和“东北空军”。

东北海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期。由于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率领的奉系军团大败而归,所以张作霖开始整顿军队、改革军制。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不仅将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合并,组成了新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同时还特意建立了航警处、开办航警学校并且建立起了一支东北海防舰队,当时的东北海军仅仅只有4艘军舰。

直到1926年,奉军获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而原先的海警处最终被被更迭为东北海军司令部。

东北海军司令部陆续接管了江防、海防以及渤海舰队,由张学良担任海军总司令。

这三支舰队中不仅包含海圻、海琛以及肇和等巡洋舰、永翔、楚豫以及江利等炮舰,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驱逐舰和运输舰,可以说是配置极为强大,一度成为了奉军纵横各大军阀之间的有力武器。

相对于东北海军来说,东北空军的起源还要更早一些。

早在1920年直皖战争时,张作霖就开始设立东三省航空筹备处,为东北空军的建立设定了蓝图。

不仅如此,在第一次筹建海军的同时,张作霖还同时开办了航空学校、组建了三个航空兵队,对于之前的航空筹备处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底气十足的张作霖直接就将航空警备处改编成了东北航空处,其航空队从三个扩张到了五个不说,下辖飞机更是多达两百余架,实力相当强悍。

实际上,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在东北空军上倾注的心血极多,他们一直苦心孤诣地想要建立起一支能够列强抗衡的航空作战部队。

在东北空军的最鼎盛时期,其装备的飞机甚至将近三百架,而且大多都是来自于法国与捷克的先进战机。

至于这些战机的来源,除了有他们斥巨资从外国购买、从战场上缴获而来的那些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馈赠。

直到张作霖被炸死、东北正式易帜前,东北空军仍旧保留了两百多架飞机。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而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奉军方面的编制变化其实是比较频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前路不明,张作霖也只能靠不断摸索来寻找现代化的编制体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的奉系内部也较为复杂,不断改变编制也是内部各个“小山头”的一种平衡。

好了,既然聊完了编制,那我们再来聊聊奉系军团的军衔制度。

由于奉军本身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其军衔授予也分两种情况,像中将以下的普通军衔奉军内部就有着自授的权利;

而“中将、上将”等高级军衔往往需要北京政府先授予,奉军内部才能够颁发。

当然,由于之前奉系军队实力强劲,所以北京政府往往也不会驳斥他们的军衔申请,甚至偶尔会主动授予高级军衔来拉拢奉军将领。

那奉军军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说起来,奉军的军衔还借鉴了国际军衔上的惯例,一共可分为三等10级。三等就是“将、校、尉”这不难理解,而十级也无非是将三等以“上、中、下”分级,在上校之前加一个“大校”军衔。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那么又该如何从样式上来判断一个将军的军衔高低呢?

其实这是通过肩章上的星数,地板颜色以及粗竖线颜色来判断的。

将等军官的肩章底色为黄色,中间的粗竖线为橙色;校等军官的肩章底色为黄色,但中间的粗柱线为白色;至于最后的尉等军官肩章底色红白相间,中间的粗柱线为黄色,三者之间的区分极为明显。

至于星星的数量就很容易理解了,星数从一至三,就代表了级别从下到上。举个例子来看,奉系军团极有名的郭松龄将军,它的肩章就是“底色为黄、中竖线为橙,上配两星”,这是什么军衔呢?这是中将军衔。

说到郭松龄,就不得不提及奉系授予军衔的惯例了,因为他本该被授予上将军衔,最后只被授勋中将,殊为可惜。

奉系内部是怎么授予高级将领军衔的呢?一般来说,像张作霖、张学良以及张作相这类奉军领导层,都是有上将军衔的,而部队中的师长一般会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以此类推,旅长自然就是少将军衔。可能有人会很困惑,那郭松龄本来也够不上上将军衔啊?

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将”和“上将”之间还有一个“加上将衔”。

“加上将衔”是干什么的呢?其实这个军衔就是特意授予给那些贡献超过中将、但还不足以被封上将的将军的,像奉系军队内部的李景林、杨宇霆等人都是被授予的加上将衔,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北易帜后,无论是上将衔还是加上将衔,在国民党内部都是身份等同、授予上将称号的。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军战斗力强悍,他们的编制、军衔制度是什么?

 

那郭松龄是什么情况呢?这位将军在奉军内部可以说是劳苦功高,资历极高,但是直到死去都没能够获得上将军衔。其实早在之前的混合旅改编中,他就已经被授予于中将军衔了。后来他更是直接当上了军长,只要把资历熬一熬,本来拿个上将衔或者加上将衔是毫无问题的,只可惜他当上军长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实际上,在1935年军衔整理前,奉系军团颁发下来的军衔是有些混乱的。比如在奉军改编为东北军后,许多军长实际上都配上将军衔,而后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在1935年军衔整理过程中被授予中将军衔了,由此可见,奉军原本设定的军衔制度仍有些问题。不过,在1935年军衔整理过后,这一问题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也正是凭借着优秀的军队制度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所以张作霖才能带着奉军,在军阀割据的民国闯出了一片天,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