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2020-08-05    
加入收藏

最新发布的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单也可以侧面印证高端人才的行业分布。

榜单上排名前十的公司均是金融保险、电信运营商与基建能源相关的公司。在拼“高端人才基数”上,这些领域的公司仍然占优。 而互联网公司的赚钱实力的确可以用“傲视群雄”来形容。

《财富》编辑部的文章指出,在盈利能力方面,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除了几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外,仍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和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杭州已经进入人才流入第一阵营

学历对于成为金领人才到底重要吗?报告对高端金领人才的学历状况进行了分析。杭州近年来的人才引进力度颇大,2020年初脉脉数据研究院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0》报告显示:杭州已经进入人才流入第一阵营,人才供需两旺,吸引力已经超过广州。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哪个行业的金领人才学历最高?报告显示,IT互联网行业拥有硕博学历的金领占比遥遥领先。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报告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对各岗位百万年薪人才的占比进行了分析。 互联网行业以技术创新驱动,拥有最多百万年薪人才的岗位,自然是研发岗。尤其是AI等前沿领域的核心研发人才,只要愿意努力,百万年薪并不费劲。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报告显示,在就业压力山大的当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人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招聘需求一路走高。2020年7月,AI核心研发人才的岗位供需比(招聘岗位数:求职人数)已经达到了1.6:1。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程序员们,其实不必过度焦虑于所谓的“35岁天花板”。

报告显示,对比各个行业金领人才,互联网行业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人数占比并不算低,反倒是汽车行业,年轻金领占比最高。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CSDN创始人蒋涛认为:

“在国内大家觉得技术岗到 35 岁要转管理岗或转业务,这是因为技术在他的公司里并不具备真正关键性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而言,不断更换新人并不是好事,技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鼓励这些技术人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回报或薪酬、等级要相应地跟管理平行,这样的技术公司将来会越来越多。“

此外,对于想创业的程序员们,积累市场和销售的经验,建立一个自己的团队,让每个人的能力和长处得到发挥,磨练自己的经验和人情练达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百万年薪的产品经理

年龄焦虑可能比程序员更严重

和受关注度颇高的程序员群体相比,互联网行业产品岗位的年龄焦虑其实更严重。

报告中数据可见,互联网行业,具备百万年薪实力的产品经理数量占比,已经落在了销售岗后面。

为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公司做猎头服务的Jason,主要做的就是产品类岗位。

他说,互联网行业的百万年薪高端人才,过往的公司背景都非常好,都有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背景,有丰富的带团队经验,在过往公司的职级,业绩,稳定性来说都还不错。

而且,这些人往往守时、谦和,猎头跟他们打交道,更容易感受到相互的尊重。

Jason认为,产品岗位比较特殊,这个岗位有点青春饭的意思,尤其是当前的泛娱乐行业,基本上很多公司要产品,都期望90后比较多,因为他们更懂用户。

Jason聊的百万年薪候选人,一般在30-34岁比较多,他也见过有3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因为背景优秀,拿到了80万的年薪。

“到了33岁以后,如果不是那种大咖,我觉得比较难,内部也比较容易被淘汰。”

年薪百万之路如何铺就?

身体、能力与运气缺一不可

“之所以能够年薪百万,是因为给公司创造了数百万、上千万的价值。

之所以能创造出这么多价值,身体、能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要么能力是99%的人比不了的,要么运气是99%的人比不了的。

有能力没运气不行,有运气没能力更不行。身体不好亦不行。“许庆林说,“所有这些人背后的特质是聪明、客观、勤奋,对生活充满热情。”

而且,越是高端人才,在跳槽这件事上,越是慎重。

Jason说,他们对于职业机会的细节了解比较多。

平台、期权、融资信息和融资机构、团队、创始人背景等等,都会仔细了解。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疫情时期的HR们,把中高端人才的获取视作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难度远高于压缩人力资源成本。

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程序员群体“含金量”第一

 

中高端人才的求职过程,更多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

年薪百万的人才,已不可能靠跟老板谈或是多投简历,就能跳槽成功。

“先有真诚可信,再谈发展匹配。“脉脉联合创始人、招聘业务负责人王倩说;

“很多猎头和HR会用脉脉来勾搭中高端候选人,也是因为在这样的社交场景下,大家可以看到彼此更为立体的职场形象,还能互动交流建立关系,这样的人才触达和获取,会更真实有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