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你买的理财产品被强退了吗?银行加速压降存量理财产品规模

2020-08-18  经济日报  
加入收藏

近日,不少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通知,所购理财产品因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理财产品虽未到期也需要被强制赎回。

对于金融机构提前赎回理财产品的做法,专家表示,这一方面与资管新规要求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 “老理财产品”成本收益倒挂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说:“日前,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研究决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将实施。这表明,监管层对银行理财等资管业务合规化明确给出了最后期限。”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业积极按监管要求采取多种手段逐步压降存量理财产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为48503只,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仅为24.91%。按照最新的监管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进一步压降存量理财产品规模的压力。"我国资管市场规模庞大,部分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的确存在整改困难。因此,尽管过渡期已经延长一年,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整改压力仍然较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金旗对经济日报记者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我们认为监管做出的延期决定符合目前行业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金旗称,在处置存量资产上,交银理财通过发展与整改相结合,合理安排老产品压降,安排好新老产品有序衔接。“首先,我们立足自身,开展压降规模的工作,老产品不再投资跨越过渡期的新资产。其次,加快尝试以多个渠道发行子公司产品,目前已发行多款1至3年期的公募净值型产品,有序承接了部分处置难度较低的非标资产。同时,对于对极少数存续期较长且转标可能性较小的非标准化资产,采取一事一议,争取监管政策支持。未来,我们将按照监管要求,通过尝试发行私募专项产品、布局长期资金对接等方式,压缩存量非标资产规模,稳步推动理财产品转型发展。”

也有资管人士认为,个人理财产品被要求提前赎回与当前金融机构成本收益倒挂有关。由于银行“老”理财产品属于隐性刚兑,而且收益率还比较高,超过5%的年化收益率不在少数。但今年市场流动性充裕,理财收益率一路下跌,已经跌破过3%的收益率水平。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过去老的理财产品资金成本太高,与当前收益可能出现倒挂,这对存量规模较大的银行形成压力,促使银行加速压降存量理财产品规模。

甄新伟认为,在强退未到期“老”理财产品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务必确保依法合规进行,不得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做好业务衔接,保障持续稳健经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会设定提前终止的条件和条款,如果触发相应的条件,银行可以提前终止理财产品。银行在符合理财产品合同的情况下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应对客户进行充分告知,争取客户理解,并充分保障客户合法权益。”董希淼说。

专家提醒投资者,要适应理财市场的新变化,保本型理财产品终将全面退出理财市场。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理性选择适合自己投资能力的理财产品,并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已经清零保本理财产品,金旗介绍称,“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交通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不含结构性存款)存量余额已压降为零,此后无新发保本理财产品。当前净值型理财产品也越来越被市场接受和投资者的认可,未来市场上净值化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多。”(经济日报记者彭江)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