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2021-05-17  今日头条  有书共读
加入收藏

辛苦了一周终于迎来了周末,有人选择户外发现更美的风景,有人躺在床上享受好不容易的休闲时光。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休息。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每到周一,就看到很多人发朋友圈:“累瘫了”、“困死了”……

 

休假比上班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深以为然。

 

放假的时候,伤身体又毫无意义的胡吃海喝、赖床养膘、熬夜、狂欢,我们的宗旨是不浪费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

 

然而假期结束,我们却都或多或少会感到疲惫,对于回归工作、生活感到焦虑。

 

“又要早起上班了”、“我还没有恢复好心态”、“假期太短,真想再借五百年”……

 

放假前天天盼着假期好好休息,假期结束后却非但没休息好,反而更疲惫了。

 

玩也玩不好,休息也休息不够。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会休息呢?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会休息是一种能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什么都讲求高效、方便。

 

不少人从睁开眼开就开始忙碌起来,不断去适应自己的“角色出演”。

 

工作的人早早挤进去拥挤的地铁踏上了上班的路,学生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小跑着往学校赶,老人们买菜、做饭、接孙子……

 

每个人都紧张地忙碌着,渴望休息时间,但是却又不知不觉地浪费时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所以,并非有更多的时间,就有更好的休息,休息的质量取决于休息的方式,而非时间长短。

 

亨利·福特说过一句话:

“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

 

一个持续保持前进不懂得休息的人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一名互联网公司的23岁女员工凌晨猝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如此年轻,本应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感受这一生,却早早告了别,真令人惋惜。

 

根据《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显示,现阶段有81.4%的互联网员工睡眠质量不好,有71.3%的员工存在失眠问题,有51.5%的员工超过23点才上床,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六七个小时。

 

不仅仅是互联网员工,各行各业里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过大。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人,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的两倍。

 

大脑超负荷的运转,长期休息时间不够,压力过重,一点点吞噬我们的健康

 

学会休息,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真正的休息,不是为了放纵,

而是为了更好的蓄力

 

想要休息好一定要明确休息的目的是什么。

 

正如列宁说的那样: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休息是为了保持更好的心态、身体去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行,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己,肆意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

 

要知道,休息和玩是完完全全两回事。

 

休息是一项恢复活动,让自己储备力量,而玩主要是娱乐,目的就只是单纯为了释放压力。

 

会休息的人懂得利用时间让自己满血复活,而不会休息的人只能越休息越累。

 

罗斯福为了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即使再忙,也会在见宾客或者发表演讲前,找个沙发或者椅子闭目休息20分钟。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即使再忙,也会33年如一日坚持跑步,还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旧会忙里偷闲在午饭后睡上一会。

 

那我们又是怎么休息的呢?

 

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刷手机、熬夜看电视剧……

 

同样的时间,我们却没能摆脱电子设备的吸引,消极且被动的休息只能越休息越累。

 

“姿势”不对,休息白费。

 

想要得到真正的放松,一定要学会有效休息,不要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交叉”,

而不仅仅是睡觉和娱乐

 

你觉得累了,但你不必停下来,学会调转方向就是最好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不是要你放下手头上所有的事情蒙头大睡,而是需要你找对切换休息的项目。

 

学会这三点“交叉”式休息,让你的休息更高效。

 

1.主动代替被动

 

什么叫被动休息?

 

就是不需要太用脑子的娱乐活动,比如发发呆、看看电视、刷刷手机。

 

什么是主动休息?

 

就是需要你消耗一定的体力和脑力的娱乐项目,比如打打篮球、爬爬山。

 

一直进行被动休息,那么你的大脑长期就处于消极的状态,只能得到短暂的愉悦,长期下来就会感觉到很无聊,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而选择更多的主动休息,休息的同时大脑接受了新的信息,有了新的体验和思考,就更容易感受到持续的愉悦,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

 

比如把躺着换成出去走走,让身体动起来,又或者把刷短视频换成拍短视频,让脑子活动起来。

 

当我们将精力投入进去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产生愉悦感,也更容易得到真正的放松。

 

所以假期,多走出去,活动活动身体,看看一直没机会看的书,用主动休息代替被动休息,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感,得到充分的休息。

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休息

 

2.丰富代替单一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刚放假的时候热情澎湃,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觉得很放松。

 

但随着假期时间越来越长,我们慢慢开始觉得一直玩手机没那么有意思,甚至有点无聊。

 

其实,休息的精髓就在于“交叉”。

 

心理学上有一个边际效应,连续增加某一项的投入,那么投入所带来的收益会逐步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看多了,就没有意思了。

 

假期第一天你看看综艺觉得很开心,然而假期越长看综艺对于你来说就越提不起兴趣。

 

这个时候如果去换换脑子去看看书,或者去健身房锻炼一下,再或者去到其他的城市看看山水,那么这个快乐感就能立马提上来。

 

所以,我们在休息的时候要想休息的好,一定不能单一只做同一件事,天天躺在床上睡觉,天天玩手机,天天逛街都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疲倦。

 

合理安排我们的休息时间,学会“交叉”,娱乐的形式多做一些尝试,让我们的假期丰富起来,才能得到更好休息。

 

3.峰值代替均值

 

我们记忆里存留最深的记忆要么是金榜题名的高光时刻,要么是深陷窘境的灰暗时刻。

 

能真正走入我们记忆深处的都是人生或高光或灰暗的峰值。

 

如果我们的假期一直是平平平的状态,没有起伏,人就会感到麻木,得不到真正的放松。

 

完美的假期自然也需要一个峰值来刺激,才真正感受到自己休息了,放松了,满血复活了。

 

比如我们平常下班后就是听听歌,就准备入睡。等到了周末我们可以约约三五好友打打麻将,谈谈心,喝喝小酒。

 

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特别的味道,这个假期才算是没白休。

 

 

胡适先生曾说:

“一个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调整生活节奏,用积极放松来替代消极放纵,让你随时充满能量。

 

别再只顾得埋头努力了,真正高效的人懂得为休息赋能,休息时尽情放松,奋斗时竭尽全力。

 

短暂的放松与休息,好似你梦想旅途中的驿站。学会在这里释放压力,才能更好地出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