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秋季养生,刮痧三误区及注意事项

2020-08-13    
加入收藏

初秋之气候变化,炎热之气仍存,燥气渐生,刮痧,却是一个时机。

刮痧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皮肤相关部位进行刮拭,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秋季养生,刮痧三误区及注意事项

简单地讲,就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民间有句俗话:“立秋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就是说最好在入秋后进行刮痧。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容易燥气影响于外,湿气郁闭经络于内,再则寒气外闭,湿邪在里郁闭阳气而化热,从而形成外寒内热,内湿外燥的情况。

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之邪,寒邪也不容易闭阻,身体也能如同天气一般“秋高气爽”。

自古还有“上火刮痧,着凉拔罐”的说法,这话就体现了刮痧拔罐的突出作用,刮痧有排毒去热的作用,对于上火,特别是实火,也就是有口干口臭,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时,刮痧症状很显着。

秋天是人体肺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正是利用了季节特点,这与三伏天天灸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季养生,刮痧三误区及注意事项

另外,背部刮痧调理全身。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但是,刮痧,要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1:刮痧人人适宜

刮痧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以下四类人不宜刮痧:

①皮肤溃疡等皮肤病患者,局部刮痧容易损伤皮肤。

②刮痧会使皮肤局部充血,血液之病的患者应慎用。

③孕妇不宜刮痧,否则易出现问题。

④心力衰竭…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禁止刮痧。

误区2:刮痧防治百病

一些人认为,刮痧主要作用于身体外部,没有副作用,故有大病小病都希望用刮痧来解决。事实上,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其治疗作用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刮痧亦然。

刮痧虽有治病防病之功效,但也并非如此夸张,故而,需要正确对待。虽然可用来刮痧的穴位与经络遍及全身,但在对刮痧没有较全面、正确认识的情况下,贸然操作,也存在风险。

误区3:出痧越多越好

一些经常自我实施刮痧保健的人认为,刮痧时感觉越痛、起痧颜色越深,效果越好。其实并非如此。患不同疾病,使用不同刮痧器具,用力不同,疼痛感和出痧颜色都会产生差别。

刮痧时的疼痛程度和出痧颜色深浅,不能作为衡量刮痧效果的标准。一般来说,感冒、发烧患者在刮痧时反应较强烈。刮痧时正常的反应是微有痛感,刮痧部位充血出痧,通常2~5天即可消退。

秋季养生,刮痧三误区及注意事项

如果刮痧时选取的部位不当,或用力不当,出现的红紫斑点多是微血管破裂的现象,不仅无效,还会造成皮肉损伤。

有些人可能因刮不出痧而更加用力,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与体质差异或近期频繁刮痧有关。

刮痧保健有讲究

刮痧的工具、操作方向、次序、手法、强度和时间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不良结果。

专业而实用的刮痧板是保证刮痧治疗效果的关键。除了光滑圆润、携带和操作方便,最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天然水牛角刮痧板不仅质地坚韧,光滑耐用,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比较好的选择。

秋季养生,刮痧三误区及注意事项

刮痧前应先清洁刮痧板,用清水冲洗或用酒精擦洗。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风寒。

刮痧一般按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侧、先躯干后四肢的顺序;年老体弱及虚证患者适合轻刮;年轻体壮及实证、热证患者,腰背部脊柱双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厚处,适合重刮。

刮痧后一小时内忌洗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该处再次刮痧。刮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并静坐休息15分钟。每个部位刮痧3-5分钟为宜,每次刮痧不宜超过30分钟,

以上问题虽然需注意,但是一般情况的保健刮痧,没有那么复杂,只需注意重点的禁忌即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