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好奇的宝宝们已经发问了,为什么自己每天早晚刷牙还是会染上“牙周炎”这个怪疾呢,牙结石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吗?
最后这个问题是恰到好处了,来看看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说牙周医生任重道远了!
然而,牙周疾病患病群众的年龄段远远超过我们想象,小至天真烂漫的儿童大至白发婆娑的老年,都被牙周疾病困扰着、折磨着,导致“谈牙周病色变”。
既然患者群体如此之大,对症下药才是最基本的解决问题之道。
所以今天你们的向医生将带领大家一起解密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牙菌斑。
通常在我们进食后,如果不及时清洁,牙齿的颈部1/3以及邻间隙等不易清洁的地方会堆积一层致密的生物膜。
这些物质则给细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培养基,在其中进行繁殖、扩散,并分泌有害的化学物质引发炎症反应,前面所提及的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则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即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
这种生物膜实际上是细菌性斑块,它不能被水冲掉或者漱掉,而滞留了12小时的生物膜则可被染色剂着色,如上图所示(因此早晚刷牙真的很重要呀)。一个星期后便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细菌群体,即危害性更大。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通过日常的护理工具(牙刷、牙线、牙缝刷等)将其清理干净,牙菌斑则进一步矿化成为牙石。
矿化的成份则主要来源于唾液或者龈沟液,根据牙石沉积部位不同,可分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龈上牙石则是自己肉眼可见的,龈下牙石则需要通过专业探查才能发现,甚至更为隐秘的龈下牙石需要通过牙周翻瓣手术进行去除。
据流行病学调查,牙石量与牙周炎呈明显的正相关。而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与其表面堆积的牙菌斑有关,同时,牙石的多孔结构也吸收了大量细菌毒素,是导致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的主要原因。
“洗牙”,你也许并不知道,它其实有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龈上洁治术”,即通过洁治器去除牙龈以上的结石、菌斑和色渍,并进行抛光,以延迟它们的再次沉积。
而目前多数情况都是采用超声波洁牙机进行龈上洁治,它是我们牙周基础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日常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通过“洗牙”,去除了口腔内细菌的天然培养基,进而减轻牙龈的炎症、阻止牙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龈上洁治术”毕竟只能去除牙龈以上的牙石等刺激物,那么我们牙龈下方---即龈下牙石该如何治疗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针对牙龈下方的炎性刺激物,我们牙医则会采取“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来应对。额,专业名词晦涩难懂是嚒,其实就是通过更为精细的器械去除牙根表面的牙石和牙龈内部的炎性肉芽组织,从而使得牙周组织恢复健康,与牙根更为贴合。这下你是否该点头示意了解了呢~~
讲到这儿,很多人不免为难了,“嗯,我们也知道洁牙有好处,但是洁牙后牙缝变得好大,实在影响美观,甚至还会出现牙齿敏感,让人望而止步呀!”
什么??洁牙后牙缝变大??no、no、no这个锅洁牙可不背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牙缝变大呢~~~下面几张图片将向你揭示其中的原委:
上图中,第一张是患者初诊的口内照片,就诊原因是牙龈刷牙出血,第二张是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一个月复查时的口内照片。对比之后较为直观的感觉是牙缝变大了,是吗?
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其实是我们图2中的牙龈体积变小了,即“牙龈消肿了”,而骨量经过治疗后,没有再继续减少(如下图所示,左边为治疗前,右边为治疗后)。
也就是说,你看到的牙缝变大只不过是因为“牙龈消肿了”,而导致牙龈红肿、牙槽骨破坏的罪魁祸首乃是你“不忍割舍”的“牙石”,它鸠占鹊巢般长年累月占据了本该是由牙槽骨和牙龈填满的牙间隙,并害的“牙槽骨流离失所”、“牙龈黯然失色”。
说到这儿,你还想要“护着它”吗?
健康状态下,我们的牙槽骨在釉牙骨质界下方2mm的位置,即下图中黄线的位置,而牙周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下图中红线的位置所示,“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牙齿则会出现松动。
因此,及时去除牙齿周围的牙石等刺激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为了“所谓的美观”,任由牙石侵占领土,待疾病发展到后期时,不仅花费更高,而治疗效果也更差,所谓千金难买一笑。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您的牙齿将由您自己和口腔医生共同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