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悲剧是他的宿命吗?

2020-08-12    
加入收藏

文 |《那些年》悦悦

解缙的人生,是一段猜到了开头,却没料到结尾的故事。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首届内阁的第一任首辅,若不出“意外”,那么只看这两个头衔,我们大概可以预判他的仕途应该是令一般人望尘莫及。然而,偏偏“意外”就发生了。和预判大相径庭的是,解缙的仕途浮沉多舛,人生也是高开低走,最后以惨死收场。

当我们复盘他的人生,就能发现解缙的悲剧并非偶然。因为,他虽然胸怀旷世之才、又有经世济民的志向,但是性格中却有太多和权力场格格不入之处,比如耿直、冲动、不知进退……这些都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锋芒毕露,被“劝退”的天纵之才

解缙生于江西吉水这个文脉繁盛之地。

他生在书香世家,又天生早慧,自幼就是公认的读书苗子,既能吟诗作对,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19岁时参加乡试拿下全省第一,20岁时又高中了进士。年轻、有才,自信满满的解缙就这样步入了仕途。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悲剧是他的宿命吗?

 

也多亏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慧眼识珠。他在一众进士之中早早地就发现了解缙的才华,特意留他在自己身边随侍。朱元璋不光亲自培养解缙,还鼓励他说:“咱们名义上是君臣,事实上朕把你当自家儿子看,所以你应该对朕知无不言。”

这一番“鼓励”让解缙热情高涨。他当天就写出一篇万言书呈送给了朱元璋。解缙在文中确实做到了“知无不言”,甚至还夹带了一些对朱元璋的“批评”。朱元璋没有因此生气,反而称赞解缙有才华。不久之后,解缙又献上了《太平十策》,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其中还谈及分封藩王的问题。不得不说,初入职场的解缙能有如此见识,可谓难能可贵;而另一方面,太过耿直,屡次涉及“敏感”话题,也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不谙世故。

让一个20岁出头的热血青年做到收敛锋芒,本就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解缙又确实胸怀大才,受到皇帝的重点培养,似乎更有狂傲的资本。所以,他在朝廷中总是言别人不敢言,做别人不敢做之事,出了“风头”,也得罪了人。

他曾指责兵部的官员玩忽职守,因此惹恼了兵部尚书;御史袁泰倚仗权势、贪赃枉法,解缙直接上书弹劾他;韩国公李善长因为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而死,解缙主动出头,代别人上疏为李善长辩冤……就这样,朝廷中对他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就连大力培养他的朱元璋也转变了态度。

或许是认为这个年轻人还需“修炼”,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召解缙的父亲进京,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解缙就这样被“劝退”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挫。

过于冲动,他还是难逃冷板凳

当初,朱元璋让解缙回家继续学习,定的是十年之期。

旁人并不知道,这漫长的时光对于解缙意味着什么。所幸,十年虽长,但有皇帝的许诺在先,还算有盼头。在老家的日子,解缙闭门著述,默默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然而,重返朝堂的日期没到,第八年,朱元璋病逝的消息却先传来了,这对解缙不啻是一记重拳。而且此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按例,他应该在家安葬母亲,为她守孝。但他还是冲动地选择了进京为朱元璋吊丧。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悲剧是他的宿命吗?

 

正是这个选择,让当初解缙得罪过的人抓住了把柄!很快,有人在建文帝面前弹劾解缙的罪状:其一,他违背了先皇十年后才可返京的诏令;其二,他没有为逝去的母亲守孝,又没有侍奉年近九十的老父。如此不管不顾,解缙一下子被扣上了“不忠不孝”的罪名。于是,他被贬往西北戍关。

此时,解缙已经是而立之年。为了一句“大器晚成”,他沉默了8年;如今却被发配到了苦寒之地,与吏卒为伍,他的痛苦和不甘可想而知。于是,他写信向礼部侍郎董伦求助。在信中,他剖白了对朝廷的忠心。董伦深受感动,于是向建文帝推荐了他,解缙由此被召回京城任职。

然而,在建文帝在位的几年中,解缙仍然没有机会得到他所期待的“大用”。

“政商”不在线,君臣关系渐行渐远

靖难之变后,解缙的仕途才终于迎来了大转机。

在明太祖、建文帝两朝,解缙都曾呼吁过要重视藩王问题。如今,燕王朱棣挑战皇位成功,解缙曾经的“担忧”都成了现实。而此时,作为建文帝旧臣的解缙却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跪迎朱棣进京

朱棣继位后,解缙如愿得到重用。他为朱棣草拟了《登极诏》,对朱棣登基的合法性进行了充分阐述,这让朱棣十分满意。之后,他又奉命总裁《太祖实录》,修著《永乐大典》……朝廷中的重要公文,几乎都出自他的笔下。

很快解缙进入朱棣首创的内阁中,参预朝廷的机要事务,并且成为内阁的第一任首辅。这一时期,他成了朱棣最信任的近臣,以至于朱棣曾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所说的“大器晚成”在10多年后终于实现了,解缙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悲剧是他的宿命吗?

 

 

如果只拼才气,解缙的仕途大可以续写辉煌。但是,他又一次犯了官场“大忌”。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朱棣有些犹豫。因为按照祖制应立皇长子朱高炽。但他更倾向于立次子朱高煦。于是,朱棣召来解缙商量。

“立储”本就是敏感话题,何况朱棣心中已有明显偏向。近身随侍的解缙不会不了解这些。但是,他仍坚持立长子,理由是: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并没有松口。解缙为了说服朱棣,又补了一句:“好圣孙!”这是提醒他要着眼长远,若立下长子朱高炽,未来还有一个皇长孙朱瞻基可以指望。正是这三个字坚定了朱棣立长子为皇储的决心。

虽然储位已定,这件事却成了君臣关系的分水岭。解缙如此坚定地支持太子,多少会让朱棣心有芥蒂。

而之后的事,更是让他们的关系急剧恶化。朱棣疼爱次子朱高煦,对他的封赏甚至超过了太子。解缙于是上书劝谏:“这会引发皇子之间的矛盾,不能这么做。”朱棣嫌解缙管的太多,认为他是在离间骨肉,大怒之后开始疏远他。另一方面,朱高煦和皇位失之交臂,对解缙怀恨在心,也在朱棣面前不断诬陷他。很快,解缙就因罪被贬到广西,之后又被贬到更远的交阯。

短短5年的时间,解缙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

非正常死亡,才子的悲剧命运

解缙虽然被贬官,但保住了性命。或许,等待时机,他还能凭借一身才气东山再起。然而,厄运的阀门一旦被打开,就没有停止的意思——这次,他因为“不谨慎”把自己推向了绝路。

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述职,正好赶上朱棣北征未归。于是,他在觐见过太子之后返回驻地。皇帝不在京城,拜见留守的太子,这本不算是一个违规的操作。但是,解缙曾经力挺太子,又曾因为太子得罪朱棣,这个举动就很容易给人以口实。所以,当朱高煦借此大作文章,抛出解缙故意偷见太子的阴谋论时,朱棣的愤怒可想而知。很快,解缙被逮捕入狱。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悲剧是他的宿命吗?

 

在狱中,解缙熬过了5年的漫长时光。一次,朱棣翻看囚犯名册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缙犹在耶?”一向善于逢迎的锦衣卫统帅纪纲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被活活冻死,终年四十七岁。

解缙是天纵之才,却少了些藏锋蓄锐的智慧,所以在政治的漩涡中,他吃过大亏,遭遇过打压。当然,他也反省过自己,知道自己“直率轻狂,无所避忌”,也深知“言出而祸必随之”的道理。但是,他又无法放弃自己的抱负和坚持:“然耻立于圣朝,而无谏诤之士。”

或许正是如此,注定了解缙的命运中必有浮浮沉沉,也终究难逃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