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想撕掉P2P标签的平台都在忙什么?

2019-11-13    
加入收藏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又多了一个全面取缔P2P的省份,重庆。到目前为止,这已经是继湖南、山东后的第三个了。广州、深圳也已经通报了首批P2P清退名单。而与这些名单上陌生的名字不同的是,曾经耳熟能详的平台,都在奋力撕掉P2P的标签,该更名的更名,该转型的转型。但是,P2P的转型是否成立?这依然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能力去回答的问题。

回顾金融或类金融行业,其实,又何止P2P这个行业尝试过撕掉标签。

试问,有多少专业的保险经济或规划师,正在努力撕掉“卖保险的”标签?原因,无非也是因为曾经的保险销售鱼龙混杂,素质层次不齐。但在没有设立标准门槛的前提下,你想撕掉“那个卖保险的”标签,就要更专业更努力,哪怕你已经年薪百万。而想给自己换更专业的标签,只要能力匹配,这并没有什么错。

对于P2P行业而言,道理其实差不多。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在努力交答卷的企业。

最近拟更名为“信也科技”的拍拍贷,其创始人兼联席CEO张俊曾在近期公开表示,今年10月后所有撮合成交额的资金均来自机构。虽然拍拍贷目前还有一些P2P的余额,但已经没有新增交易,目前公司的主战场是“金融科技”。这或许也是为何拍拍贷选择在11月更名的原因,名不副实,也不是张俊的风格。

这对于一家以P2P起家的平台而言的确不易,但从其转型的速度,却不难窥见其与野心匹配的能力:

到今年3月,机构资金占比超3成;

6月,机构资金占比超5成;

科技投入增长超3成;

到今年9月,机构资金总体占比已高达75.1%,其中在9月份撮合的贷款当中,机构资金占比已高达97%;

到10月后,拍拍贷撮合的资金已100%来自机构。

不难发现,虽然实力各有千秋,但朝着“金融科技”的目标迈进,已经成为行业转型的共识。这条路虽然不易,但与那些没有转型能力走向清退的平台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确靠前期的资本及技术积累,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从P2P拓宽到整个智能信贷市场来看,谋求转型的平台其实有很多,包括已逐步褪去现金贷标签的趣店、小赢、51信用卡等,还有在逐步摆脱P2P“原生家庭”影响的品钛。大家转型的方向其实都比较一致:核心还是围绕智能信贷开展科技服务。也正因于此,金融科技公司的同质化竞争在加剧,持牌机构的资金优势和话语权均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对机构的持续吸引能力,才是此类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

在业内看来,机构有三个核心诉求永远有市场:一个是风控;二是获客;三是精细化运营。

举个例子,对于部分城商行或城商行背景的消金公司而言,别说数字能力如何,或许连开发移动端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都不具备。这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对于很多城商行而言并不夸张。因此,除了上述三个核心问题,对于一些毫无基础却要开展智能信贷的城商行而言,科技公司可以参与的环节有很多,有些甚至是非常基础的:比如面对无征信人群,部分银行可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线下调研加资产审核的风控模式,而科技公司可以有更多维度的数据去判断这个客户的情况,效率也更高。简单而言,即对纯信用类的贷款需求,类似拍拍贷、乐信等本身有经验积累的科技公司或许更能让合作机构少走一些弯路。

总体而言,与机构合作,拼的就是大家在智能信贷全流程中的服务能力,也就是科技能力。孰强孰弱,看机构选择谁,最简单明了。

“自P2P清退潮以来,持牌机构甄选合作对象也变得更为谨慎,所以正在转型的平台能在当前环境下,依然保持合作机构、合作资金持续增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家股份制银行华南区分行的负责人表示,该银行自总行层面在国庆之后就暂停了新接入合作机构的计划,原有的合作平台虽然影响不大,但资金也有收紧的趋势。

而根据拍拍贷、趣店、乐信等平台在二季报披露的情况看,无论是合作机构的数量、资金量均有明显增长。

所以,转型到底行不行?其实不需要过度批判,三季报披露期将至,今年年报期也不远了,真实的业务数据才是最好的答案。

(责任编辑:赵金博)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