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闭眼”买就赚钱的日子结束 银行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

2022-04-12  北京晚报  
加入收藏

多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已成社会“共识”,但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产管理产品彻底打破刚性兑付。业内人士提示,银行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投资者要正确看待市场变化,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牢牢记住“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资管新规

2018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对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出了净值化管理的统一要求,明确要求银行理财要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与禁止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转型。

2020年7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公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至2021年底。自2022年1月1日起,资管新规正式施行。

现象

买银行理财,出现“越理越亏”

“我买的是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前两天一看,竟然亏了!”冯女士之前买的银行理财每个月都能赚个几千元,可是近期她查看收益时,发现多家银行理财产品都在亏损,有的一天亏900元,最多的时候一天总共亏了大几万。

市民邓先生每天都查看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近期发现一家银行理财产品亏了,于是更换购买了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一段时间内市场有波动,净值不升反降也符合市场规律,这种新常态可以接受。”他说。

记者注意到,在某投诉平台上,3月以来理财投诉帖明显增多,很多投诉者还晒出了收益亏损截图,大部分亏损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R2风险等级(风险水平较低,不保障本金偿付,但是本金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浮动相对可控)却每天和基金股票一样亏损,连续每天亏损额巨大,也无法赎回。”一位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日收益在零以下的天数占了多数,自3月起甚至连续多天亏损600元至900元不等。

“中低风险理财,每天都赔钱”、“理财不仅没有半点收益,还接连亏损”、“连续亏损与实际宣传的R2中低风险严重不符”……多名投资者在平台吐槽近期理财“越理越亏”的经历。

对此,银行客服人员回复称,近期净值下跌主要是由于股市和债券市场同时下跌导致的,请广大客户理性看待净值型理财的波动与回撤,建议投资者适当拉长持有期限。

探访

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

各银行网点理财产品近期情况如何?银行理财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记者近日以投资者身份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

“在今年以前,银行理财亏本的现象比较少,但今年就有一些产品开始亏本了。”中国工商银行十里堡支行工作人员介绍,银行理财现如今提倡打破刚性兑付,不承诺保本。“现在行情不太好,存定期是最保险的。”这位工作人员建议。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位于丰台区的多家国有大行网点,理财经理均明确表示“银行理财不保本”。“近期理财浮动较大,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型的。”一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说,面对理财浮动,很多投资者转向咨询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

为何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打破刚性兑付又是什么意思?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和多位市民交流,“犯迷糊”的人还不在少数。“经历了这一波行情,我才知道银行理财并不是稳赚不赔的。”有的投资者感慨。

新规

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

此前,银行理财经历了较长的“保本保息”时期,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能实现“保本”收益,让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没有风险、稳赚不赔。尤其像一些大型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隐含着“刚性兑付”,即使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银行也会采取措施填补本金。

彼时的银行理财并非真正的资产管理产品,而是被异化的“高息存款”产品。2018年4月,央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同时要求“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存款,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2022年被看作是资管新规落地元年,意味着此前银行理财“保本保息”刚性兑付时代的结束。

释疑

“破净”是否等同于亏损?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净值化首年便逢较大波动,一贯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不少跌破净值的情况。中国工商银行新东安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银行理财行情不好,主要是因为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理财产品“破净”是近期金融市场波动的映射,应该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关于理财产品“破净”,近期有两个说法并不正确:一是认为理财产品已经“全面破净”,二是将理财产品“破净”等同于“亏损”。

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剔除近6月无净值的产品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27324只理财产品,其中“破净”理财产品数量为1372只,约占全部发行产品的5.02%,因此不存在理财产品全面“破净”情况。

另外,所谓“破净”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亏损。理财产品期限相对比较长,在产品尚未到期前,净值变化只有参考意义,不表示实际亏损。随着市场好转,部分理财产品在到期时实现正收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为何今年“破净”特别多?

为什么一贯以稳健见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破净”现象?

在董希淼看来,这与金融市场波动、估值方法变化、投资资产变化三方面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国际上地缘冲突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都发生较大波动。从我国情况看,资本市场出现单边下跌,债券市场也有所下行,银行理财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很难独善其身。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是金融市场波动在理财产品上的一种映射。

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全面净值化,理财产品原来主要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现在主要采用市值法估值。因此,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价格的变化会更及时、直接地体现在理财产品净值上。不是以前理财产品净值没有波动,只是以前净值波动投资者往往感受不到,而现在投资者能够更直接看到净值波动。

此外,随着监管政策调整和理财公司成立,部分理财公司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加大对权益类资产和债券投资,债券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这可能使得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比以往更大一些。

提醒

投资是项技术活 理财可别“闭眼”买

银行理财该怎么买?投资者在理财时要注意哪些方面?金融业内人士给出了建议。

从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的资深投资者史女士说,自从银行理财实行净值化运作后,很多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到4%还不承诺保本,因此她把钱转移至部分存款类产品和股票基金、信托上。

“之前的投资者都被‘无脑高收益’驯化得懒惰了,其实应该动脑筋琢磨‘钱生钱’。”她直言,银行理财“保本”时期不再,“闭眼”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投资者要理性看待投资这项技术活。

她认为,银行理财面临的竞争很激烈,券商和基金公司都是对手。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依然具备相对安全和稳健的优势,投资者应根据风险收益需求去匹配适合自己的产品。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健的,广大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董希淼同时表示,投资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极端情境下,理财产品出现收益为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本报记者 潘福达 实习生 邓碧川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