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2022-11-06  今日头条  刘通律师
加入收藏

民事执行强制措施有拘传、训诫、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要注意的是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否则即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那么,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呢?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6、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9、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有哪些特点?

 

1、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否则即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2、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不得采用强制措施。

 

3、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对物的强制处分。

 

4、强制措施的性质是预防性措施,而不是惩戒性措施。即适用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进行毁灭、伪造证据、继续犯罪等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所以强制措施同刑罚和行政处罚存在本质区别。

 

5、强制措施是一种法定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关、适用条件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严格控制强制措施的使用,防止出现因为滥用强制措施而产生的侵犯人权的负面效应。

 

6、强制措施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随着刑事诉讼的进程,强制措施应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而予以变更或者解除。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必须要予以执行,如果说对方不予执行的话,这就严重地挑战了我们国家的司法权威,所以可以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然后对于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来进行强制执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