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出的?

2019-10-10  澎湃新闻  
加入收藏
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出的?

在所有诺贝尔奖中,每个人都能对诺贝尔文学奖说三道四,你不必读文学作品也可以说上几句,也只有诺贝尔文学奖最没有可预测性。

再过几个小时,诺贝尔文学奖就将于北京时间晚上7点准时揭晓。那么,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出的呢?

先说几个时常在中国媒体上被误用的提法和概念,媒体在报道诺奖时候甚至一度闹出乌龙。

第一,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是瑞典学院,不是瑞典文学院,也不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或者瑞典皇家学院。第二,文学奖揭晓时间固定在10月的第二个周四,北京时间当天晚上7点。当然,在历史上,有过几次揭晓时间推迟几天的案例。有一年,多家媒体在7点前就发布获奖名单,这就有点乌龙了。第三,你在当年是无法知晓入围名单的,50年内都没有机会知道入围名单,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老舍当年并没有入围候选名单。所以别被媒体和出版商喜欢用的诺奖入围作家之类的迷惑了。

首先得从瑞典学院说起。1786年,在法国接受教育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模仿法兰西学院创立了瑞典学院,连宗旨都跟法兰西学院相似,以保证瑞典语言的“纯洁、力量和庄严”。瑞典学院的格言是“天赋和品位”。瑞典学院的院士几百年来持续着一项文化工程,那就是编撰一本类似牛津英语大辞典的瑞典语大辞典,这项工程至今未能完成。

每一位新院士的任命需要国王象征性地批准,但瑞典学院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保持独立的机构,国王、首相都不能命令这些院士。瑞典学院的资金也不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是来自瑞典国王早期的馈赠,然后通过资产运作进行保值和持续产生收益。常务秘书对外是瑞典学院唯一发言人,代表学院经常要应邀出席各种外交场合。现任常务秘书是安德斯·奥尔森。除了常务秘书之外,瑞典学院院士并不能直接以院士身份获得津贴或者报酬。他们只能在学院设立的委员会工作时,才能获得一份津贴,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1901年起,瑞典学院被委派了另一个重任,那就是负责评选和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院士们100多年前并未偏心于本国作家,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瑞典学院的院士现有18人,终身制,各院士历史和背景均不同。瑞典学院不只有老头,也有女性,也有年轻的院士,他们未必都是文学背景出身。

院士们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整个流程,每年18名院士中有5人担任诺贝尔文学奖初选委员会,他们的工作就是看书。评委会每3年换届一次,也可以连任。

每年2月至5月,5人评委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二十来人,把名单给18人院士,而所谓“提名”由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国文学评论家等提供名单。5月底,这5名院士再遴选出决选名额,通常这几位作家来自不同国家,有时候甚至不同大洲。6月,院士们都放假过“暑假”了,在这个“暑假”中,18名院士的作业就是看决选作家的作品。一直到9月,18名院士回到斯德哥尔摩开始开会,通常用数周时间完成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最终获胜者。

通常情况下,瑞典学院会在10月第二个周四公布最后获奖名单但其实在之前几天,获胜者早已经选出,但大家都得保密。不过有趣的是,在开奖当天,院士们还要象征性的进行最后一次投票,以作为最后的确认。一般情况下,开奖当天的投票与之前选出结果的投票不会有变化,但在历史上也有意外,比如1961年, 一位丹麦作家最终因为一个院士的改变而一票之差落选。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媒体、专家甚至博彩公司都会根据国别、洲别、性别、年纪、语言种类、政治倾向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预测谁是最终获奖者。有时候,这些预测灵验,但大部分情况下瑞典学院的院士们总是给全世界读者一个惊喜,比如前几年给了鲍勃·迪伦。又比如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索尔仁尼琴,第二年同一批人又把奖给了共产党员聂鲁达,你可以说院士们在搞政治立场平衡,但也可以说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总之,无论给谁,读者都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么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是终身成就奖?因为有一个笑话,要拿文学奖首先得活得够长,典型代表就是多丽丝·莱辛,但事实上也有一些作家在40岁左右就拿到文学奖,比如帕慕克。文学奖错过了很多20世纪经典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卡夫卡等等,饱受文学爱好者诟病。但文学奖同时也介绍了很多在当时非常小众的作家,比如福克纳,也有不少作家是在获得诺奖后创作了更多伟大的作品,比如叶芝和托马斯·曼等等。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奖之后,全世界的读者和媒体都会评价选的对还是不对,选的好还是不好,为谁惋惜为谁庆贺,但瑞典人坚信他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家。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