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多校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被集中清退,在读的研究生们如何看待各学校的雷霆手段?

2021-04-29  中国教育报  
加入收藏
多校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被集中清退,在读的研究生们如何看待各学校的雷霆手段?

 

孟嘉多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主持人语 多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被集中清退,在学生心中引起了震撼。那么在读的研究生们如何看待各学校的雷霆手段?是否产生了惴惴不安的危机感,又将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在给硕士研究生上课时,我特意抛出了这个话题。同学们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理性反思。

新闻回放

近来,不少高校发布了清退不能如期毕业的研究生的消息。2020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所高校清退了13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021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发布硕博研究生清退公告,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清退规模更是达到了404人。

读研不易,不可儿戏

赵涵颖(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部分研究生被清退有多重原因。

原因之一,是读研目的不纯。部分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盲目跟风考研。还有部分上班族,为了事业,选择读研深造……他们虽然成为了研究生,却因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或因不能兼顾工作和学习,而怠于学业,无法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最终被清退。原因之二,是自我认知不足。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是,部分研究生因自我认知不清晰,错选了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或研究方向,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难以面对“痛苦”的学业。原因之三,是个人努力不够。研究生虽然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但研究生终归是学生。部分研究生不懂得如何学习,缺乏理论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无法取得像样的成绩,更无法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自然难以达到毕业条件。更有个别研究生自以为研究生阶段不需要学习,便开始荒废学业,终日碌碌无为、原地踏步,做不出像样的学术研究成果。长此以往,就容易被逐出“生态圈”。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被清退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被淘汰的悲剧。这个制胜法宝可以总结为:明确读研目的,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高校多次清退超期研究生,看似残酷,实则大有裨益。大规模的清退让研究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顺利毕业,也让试图加入研究生队伍的人们意识到,读研不易,需谨慎对待。总之,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考上研究生,而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切记,不可把读研当儿戏。

科研之路当不畏艰险

周欣怡(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高校大批清退超期的研究生向我们传递了明确信号: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考研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研究生在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就要做好“研”的准备,而不是一味的“延”。

这些学生被清退的主要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高校对部分学生的“清退”是对那些想混文凭、混日子的学生的警告,可以说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体现了尊重学术的态度。学生在规定年限里无法完成学业被清退,更大一部分责任仍在于学生自身。研究生在校不科研,不仅浪费国家珍贵的教育资源,还浪费了自身宝贵的时间。

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生既然选择读研,就应尽快完成思维和身份的转换。研究生们要认识到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考研成功上岸,并不意味着可以选择清闲与享受。考研成功只是学术路上的起点站;科研的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只有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人才能顺利抵达彼岸。

当然,高校也应反思,要加强培养力度,保证培养质量,让学生不被清退或者少被清退。高校要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上,对学生做到全方位、全流程管理。

要“严进严出”更要严管厚爱

程虹(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清退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自我革新。现今,考研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2019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290万,2020年为341万,2021年为377万。考研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场硬仗,考上像北航这种名校更是难上加难。令人唏嘘的是,一小部分研究生“成功上岸”之后就懈怠了。

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2019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其中指出,培养单位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不管是现今的北航,还是以往的清华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清退研究生,都是在严格落实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政策要求,让“严进严出”变成常态。

清退是为了督促研究生好好学习,当“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化管理时,高校还应该从研究生的过程管理上下功夫来提升培养质量。

要建立相应的学业预警机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通过提前预警、过程帮扶,干预和解决研究生学业障碍,助力研究生学业推进。要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育人责任,通过不断完善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督促导师履行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推动导师把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只有逐渐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责任编辑:曹金玥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