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2022-02-17    原点参数行业研究报告
加入收藏

2022年6月16日,IBM即将迎来111周岁生日!

 

一、IBM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IBM的员工,每次被问到这样的“简单”问题,都要沉默思考一会。

 

的确,很难用简单几句话定义这家111岁的“老公司”。

 

- 制造了第一个硬盘驱动器、第一个软盘驱动器、第一个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关系数据库、第一台超级科学计算机、第一个RISC设计和第一块DRAM芯片等等。

 

- 开发了上万种产品,制表机、自动步枪、PC电脑、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云计算;

 

- 从创始至今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种技术;

 

- 曾20多年连续蝉联全球专利排行榜榜首;

 

美国《时代周刊》称:“IBM的企业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无人堪与匹敌的……没有任何企业会像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二、回顾历史,我们看看这家伟大公司111年的发展历程。

 

1、 从CTR到IBM

 

IBM创始人查尔斯·弗林特(Charles Flint)是一位华尔街金融家,擅长收购和整合。

 

1911年6月16日查尔斯·弗林特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注册成立CTR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CTR公司由三家独立公司合并建立,它们分别是:列表机公司(1896年创立于华盛顿)、计算表公司(1901年创建于俄亥俄州代顿)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年创办于纽约州恩迪科特)。

 

查尔斯·弗林特认为这三家公司的核心业务具有一致性,就是“搜集、量化、分析信息”,这个定位被IBM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刚合并成立的CTR公司制造各种产品,包括员工计时系统、磅秤、自动切肉机、计算机、穿孔卡片设备等。

 

1914年,查尔斯·弗林特雇用了一位经理人老沃森(Thomas Watson)。老沃森将公司重点转移到制表机上。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老沃森(Thomas Watson)

1917年,CTR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1924年CTR更名为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mpany)。

 

1932年,IBM投入巨资100万美元建设第一个企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整个30年代的研发让IBM在技术产品上获得领先。在整个经济大萧条期间,IBM一直在研发和新产品上投资,它的产品比所有其他公司都更好、更快、更可靠。

 

IBM因此赢得了独家代理美国罗斯福新政会计项目的合同。IBM发明的高速制表机,直接支持了罗斯福政府建立美国第一个全国社会保险体系。

 

1935年时IBM的卡片统计机产品,已经占领美国市场的85.7%,IBM公司因卡片机的大量销售而积累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销售服务能力,为以后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主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盟军大量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头时,在洛斯阿拉莫斯,人们广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机做计算。

 

IBM在战争期间,还为海军建了Harvard Mark I,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1944年IBM公司与哈佛大学开始合作,先后制成了电子管计算机MARK-1和MARK-2,随后制成了电子管继电器混合大型计算机SSEC。

 

3、50-60年代

 

1952年,小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 Jr)接任IBM总裁。

 

小托马斯·沃森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193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在航空领域任职,二战时(1942年)到美国空军服役,1946年作为推销员进入IBM,1952年担任IBM总裁。1956年接任IBM董事长,1971年因病辞去董事长职务。后来成为美国驻前苏联大使,直到1980年。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小托马斯·约翰·沃森

 

这个时期,IBM逐渐走向了辉煌,占领了美国70%的计算机市场(大型机)。

 

IBM推出了三代大型机(IBM701-709电子管计算机;IBM7090之后时晶体管计算机;IBM system/360指令集兼容的大型机)。

 

在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的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系统的核心开发商,为了配合美国空军半自动地面防空工程计划(SAGE),IBM设计了“国防计算机”,就是后来的IBM701。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名(占总员工的20%)项目。

 

拿到SAGE计划的单子之后,IBM彻底放弃了自己业务领域——制表机,走向了全新的业务领域:电子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处理机

 

在晶体管计算机出现以后,IBM研制出了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IBM1401,采用了晶体管线路,磁芯存储器,印制线路这些先进技术,使得主机体积大大减小,电子数据处理计算机彻底替代了卡片分析机。

 

随后,IBM在短短的四五年里推出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一共销售出14000多台,同时也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IBM积极投入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在1964年,IBM推出了划时代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从而宣告了大型机时代的来临。

 

System/360,史上第一个指令集可兼容的计算机。毫不夸张的说,System/360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当今数据库、个人计算机、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基础。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一号就是5部system/360执行的。最初的银行ATM系统以及航空业在线票务系统,都有赖于system/360。

 

System/360的问世,代表着世界上的计算机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OS)。自此,世界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研制和开发都以IBM360系列系统为基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趋势。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System/360

 

4、70-90年代

 

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总和的4倍,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联合企业。

 

1980年4月,IBM召开了一次高层秘密会议,设立了代号“国际象棋”(Chess)的秘密项目,开始研发IBM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这个词就是来自IBM)。

 

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5150,“个人电脑”这个新生市场随之诞生。IBM5150看起来像个米色的“大盒子”,售价1565美元,只有16K字节的内存,可以使用盒式录音磁带来下载和存储数据,此外也可配备5.25英寸的软件盘驱动器。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5150

 

IBM个人电脑横空出世,同时宣布把技术文件全部公开,放弃独自制造硬件、软件,使得全世界各地的电子厂商争相转产PC机。

 

到80年代末,PC技术和系统开放,让兼容机厂商占领了55%的全球市场。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得大型主机需求剧减,IBM逐渐步入危机。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会计年度亏损49.7亿美元,这是当时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损失。股价从30、40美元一路跌到6美元。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IBM只有死路一条。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IBM一代传奇的职业经理人,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不破不立,对IBM进行改革,挽救IBM于危亡。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路易斯·郭士纳

 

郭士纳接任CEO之后,对IBM进行改革,将企业重点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

 

IBM从硬件制造的定位,转向提供IT服务,重视当时并不大的咨询业务(2002年IBM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从硬件到服务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IT产业的变革,IBM之后很多硬件厂商HP、DELL、Oracle都进行了同样的转型,业内公司纷纷学会了一句话:“我们是XXX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1996年IBM公司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也许除了IBM公司自己,没人相信这个概念在其后会带动整个IT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整个社会还沉醉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惊喜中时,IBM却又以 “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勾勒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蓝图。大大的花体字母E和其代表的社会变革,为人类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3年到1997年,15年历经数次的变革,裁员15万名,为此支出超过80亿美元的变革成本。IBM终于起死回生!

 

1997年,IBM的股票市值增长了四倍,回到了历史最高点,年收入达到750亿美元。

 

同年,彭明盛(Sam Palmisano接任CEO。

 

5、2000年以后

 

2002年后,IBM经历两次变革转型。一次是从智慧地球到CAMSS,另外一次,从CAMSS跨越到“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的品牌战略。智慧地球就像一座灯塔,准确地把握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的科技发展脉络,为 IT 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由此带动了几个产业链,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交通。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IBM智慧地球

2012年,罗睿兰(Ginni Rometty)接任CEO。

 

罗睿兰1981年正式入职IBM,成为一名系统工程师,从此开始了她IBM奋斗历程。2002年,罗睿兰主导了IBM在对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收购。

 

2013年,IBM又开始了对自身的重塑。IBM提出CAMSS(云、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安全)转型战略。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IBM 先后以20亿美元收购公有云企业Softlayer、12亿美元兴建全球40个云数据中心、10亿美元投资PaaS平台Bluemix研发、10亿美元组建沃森业务集团,此外, IBM还收购了深度学习公司Alchemy API、云数据服务公司Compose。一年多时间里,IBM在CAMSS领域的收购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但面对互联网新的业务形态,IM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IT产业的热点领域都没能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

 

2016年初,IBM宣布,将转型成“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Cognitive Solution & Cloud Platform Company)。

 

这是IBM第一次称自己是一家平台公司。这个颇有互联网意味的平台,标志着蓝色巨人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中所要构筑的生态环境。

 

基于2014年推出的PaaS平台Bluemix,集合了Watson、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特点,并和IBM传统的中间件服务相配合,这使得IBM可以在混合云服务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

 

Watson所代表的认知计算,被称为“增强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意思是说通过Watson的技术来扩展和增强人类的智能。Watson在超过50个国家,使用八种语言学习了40个不同行业的知识,目的是帮助人们作出更好的决策。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同时,收入超过55%的两大部门:业务咨询GBS 和技术服务GTS将不复存在。GBS和销售部门S&D将整合成为 Global Industries;其他部门将整合进IBM Cognitive Solution,以及 IBM Cloud。IBM经历自郭士纳以来最大的一次拐点!

 

2018年10月,IBM宣布以3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Red Hat。

 

也许是有些超前,代表认知计算的Watson的推广一直不温不火,未达到销售预期。在罗睿兰任职期间,IBM的收入从1050亿美元下降到770亿美元,降幅超过25%。

 

2020年初,IBM任命阿尔温德·柯世纳(Arvind Krishna)为CEO,取代罗睿兰

 

阿尔温德·柯世纳之前是IBM公司云计算和认知软件部门的负责人,是完成红帽公司(linux开源软件公司)收购交易的主要“设计师”。

 

阿尔温德·柯世纳上任后发表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中强调了公司“正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IBM 的方向(描述如下):

 

“混合云与 AI 是科技领域的两项重大转变,IBM正将自身定位为此次快速而大规模转变的中坚力量。我们看到高达1万亿美元的混合云机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为今天仅有不到 25% 的工作负载被迁移到公有云中,与此同时,企业的AI部署率仅为个位数。

 

我们的混合云架构使得客户可以将后台与前台有机衔接起来,对任务关键型工作负载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云原生应用,并且跨越多种 IT 环境去安全地部署和管理数据和应用…

 

显而易见。阿尔温德·柯世纳将IBM的未来押注在两大转型关键技术 - 混合云和人工智能

 

三、IBM与中国

 

IBM 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 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业处理机。

 

1979年,IBM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 IBM 中型计算机。

 

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IBM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IBM在实施其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掀开了在华业务的新篇章。

 

1995年,IBM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院,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

 

1997年,任正非访问IBM,他听完IBM的管理变革历程特别兴奋。华为当时处在管理混乱期,任正非决定削足适履,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开启华为向IBM学习管理之路。

 

2004年,IBM出售其个人电脑业务给联想集团。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成交。 IBM有19%的联想股权,联想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权,并继承了IBM Thinkpad产品线和整个成熟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

 

2013年之后,IBM在华的战略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从过去的“为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调整为“与中国同创”。“与中国同创”,就是跟中国的政府和企业一起创新,促进中国成为创新的第一现场,为了解决中国或每个地区特殊的难题而走到市场一线。

 

2015年02月02日,IBM任命陈黎明担任大中华区董事长。

“跨界”而来的陈黎明根据当时的整个商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内部管理体系,为IBM大中华区制定了“3+3战略”,即“三个战略支柱”,包括继续巩固核心业务、不遗余力的推进新的成长计划和推动尖端科技落地;以及“三个战略支点”,包括信任、人才和文化、简化流程

 

近几年,在IBM全球战略的调整下,IBM中国区业务与组织架构也适时地转型调整中…

 

四、关于未来

 

今天,我们看到了IBM受到的挑战;纵观111年的历史,IBM何时不在被挑战和自我挑战?

 

面向未来,IBM又处于一场新的转型变革中…

111岁的IBM公司,究竟有多伟大?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