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
到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自己排的那一队总是最慢的。忍不住换到了动得快的那一队,结果你会神奇地发现,刚换入的这一队开始一动不动,而自己原先排的那一队却变得非常快。
排队,简直成了一种玄学:自己排的队好像永远是最慢的,无论怎么换都没用,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其实,还真的有。深究起来,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竟然包含了概率学、心理学等一系列复杂原理......
01 这是个概率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率问题。但凡当排队队伍超过3条,你恰好选中最快那条队伍的概率就只有三分之一。
而当队伍数量更多的时候,这个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因此,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选到比较慢的一条队伍,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过,“冷酷无情”的概率,可不是我们觉得自己总排在“慢队”的唯一原因。
02 你的感觉在“骗”你
我们常说一句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快乐的时光总是特......别......漫......长......
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专家理查德·拉森告诉我们,平均下来,人们认为自己排队所消耗的时长,比实际的耗时要高出36%!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给排队加上了一种“变慢滤镜”......
他还提出,为了减少游客因排队产生的不良体验,迪士尼等游乐园想尽办法“欺骗”游客的大脑,让排队时间转瞬即逝。
例如,用一面面墙壁把游客隔开,使队伍排成“之”字形,这就使你无从得知前面究竟排了多少人,从而抑制了你从队伍中退出的冲动;
或者把等候区设计得让人眼花缭乱,当你沉浸其中的时候,等候的时间就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一个欺骗大脑的把戏是“时间扭曲”:排队路线上的牌子写着需要等待1小时,但你总会在那之前到达。因为排队的过程比预期要快,所以我们会感觉自己好像赚了几分钟。
03 “错误相关效应”
看完了排队专家的解释,还有心理学家。
早在1967年,心理学家洛伦和查普曼就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
错误相关效应
在面对两组随机发生的不寻常事件时,人类总是容易高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尽管事实上,它们是两件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事件。
比如,我们总说“一穿新鞋就下雨”“一逃课就被点名”,而事实上这些事件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同样,“一排队旁边那条总比我的快”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坏事”的记忆总是比“好事”深刻。
▲2001年,凯斯西储大学研究报告《坏比好更强烈》
想不到吧,排个队竟然还有这么多学问在里面,难怪世界上有学者专门研究“排队”这件事。
如今,为了避免顾客“站错队”,不少商场都开始采取一条队伍S形排列,到队伍出口再分散到不同收银台的方法。
不过这样的排队方法虽然从根本上避免了队伍行进快慢的问题,但也让我们失去了自行选择站哪条队的权利。毕竟,很多人还是更喜欢“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你觉得哪种排队方式更合理呢?
▲为什么你排的队永远比较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