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为啥出了“五服”就不算作亲戚?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2023-08-05    风雪忆史
加入收藏

马上又要到清明节了,国人会在这一天参加祭祖活动。而说到祭祖,这并非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在国外也有祭祖的形式和活动。

但外国人对于祭祖的做法和重视程度,与我国可没法儿比。作为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我国,势必会相当的重视家族的传承,这是祖辈们刻在骨子里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些观念存在的话,那想要让中华文化不间断传播数千年,简直是妄想。我们中国人不仅重视血脉传承,而且还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家族中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家族一员。

身处当代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五服”,但这是现在的情况,以前并非如此。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五服”被中国人看的相当重要。

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在“五服”之内的人,才会被看作是自己的亲戚。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讲究呢?

大家可以想想,在以前关于封建王朝统治的电视剧或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连坐这样的刑罚处罚。

家族中的一个人犯了重罪的话,与之相关的亲人们都会受罚,那什么才是判断亲疏的依据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所谓的株连、连坐处罚制度,总的有个头绪吧。如果没有一个头绪的话,那株连起来这个罪过就大的没法处置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亲戚和血脉相近之人,这是既定的事实。

总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犯罪,株连成千上万的人吧。而在此时,“五服”就成为一个制定标准和准则的概念了。有了这个标准的话,大家就清楚的知道谁是谁的亲戚了。

身在“五服”以内的人,就算是自己的亲戚,这个范围内的人普遍与自己有着较亲密的关系。而身在“五服”以外的人,就不算作是自己的亲戚了,这个范围外的人与自己关系很远了。

“五服”标准的制定非常的重要。那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的。中国人有走亲戚的传统,一般来说,逢年过节都会提着礼物去亲戚家走走。

这个走亲戚,无非就是拉近一下亲友之间的关系,但是总不能将自己的祖辈亲戚都走完吧。

那样不仅数量太大,无法实现,而且还浪费时间,根本没有意义。所以,人们常常将“五服”以内的亲戚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是“五服”以外的人的话,那就没有走亲戚的必要了。

如果过年过节没有走“五服”以内的亲戚的话,那肯定会遭到别人的闲话的。但是“五服”以外的人如果没有走的话,那谁都没有指责自己的权利和意义。

当然了,这只是“五服”之内亲戚的标准的事例之一,“五服”标准的设立还有多种说法。在亲戚们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五服”以内的亲戚就需要去帮忙,添个人气。

虽然不去的话不犯法,但是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不去的话不像话。

注意,身处“五服”以内的亲戚,在家族成员办这些大事儿的时候,有义务去帮衬一下。这就是老规矩当然,自己办事儿的时候,亲戚也会来的,这都是互相的。

但是办红白喜宴的时候,“五服”以外的人就没有去的必要性了。不过,想去也能去,只要关系要好,别人还是欢迎的。

说了这么多,“五服”说法是怎么来的?“五服”到底指的是哪“五服”?“五服”内又包含些什么亲戚呢?大家别急,我们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其实,最初这个“五服”标准起源于儒教。就是山东曲阜的孔夫子创建的儒教。儒教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意味着儒教比较重视个人的地位和等级排序。

在儒教之中,自己是什么地位,那就必须遵循相对应的办事方法。“五服”中的服字就是服丧的服,而“五服”这个说法也自然与服丧有所关联。

在家族之中有人去世之后,亲戚们就需要给逝者服丧。这服丧可是有规矩的,不能随便来,如果服丧规矩弄错了,这是要让外人笑掉大牙的。

需要给逝者服丧的人共有三种,一是逝者的妻子或者是丈夫,还有逝者的儿女。他们与逝者关系最近,是最需要为逝者服丧的人。

以此类推,第二种需要服丧的人,是逝者的孙辈儿亲属,也算是直系亲属。这类人与逝者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人们常说,祖孙三代,其重要性就体现在此了。

祖辈的人逝去,孙子辈必须看重。第三种需要服丧的人是表兄弟或者是堂兄弟,他们亲疏关系也较近,也需要服丧。

第四种需要为逝者服丧的是死者的小辈们,而第五种需要服丧的人则是孙子辈儿之后的后辈们了。除了这五种人,其他人在白事儿上不需要服丧,当然又其他交情的在此不细说了。

而这“五服”之内,就是包含着这些需要去给逝者服丧的人,两者是通的。当然,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五服”标准极为苛刻,有时候还需要因事而异,并非三言两语能介绍清楚的。

现在社会上的新兴思潮越来越多了,很多地区已经不再流行这种“五服”的思潮了。而服丧制度也在一改再改,现在已经是变得相当的简单了,有时候甚至连丧服都不用穿。

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五服”这种制度就已经没有用处了,在很多关键的场合还是用得到的。

“五服”制度和“五服”标准,只是浩瀚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一个缩影,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五服”的说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五服”的说法就会流传殆尽。

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加以了解和传承,这样才不至于让中华文化陷入没有发展的绝境。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