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书应该这么读!“五步读书法”,你会吗?

2020-05-18    
加入收藏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即使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读书对于武装我们的头脑、滋养我们的心灵,也是非常重要的。的确,读书是个人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绝大多数成年人也“读”了很多年的书,但是,说实话,在我看来,许多人其实并“不会”读书!不仅读的书“不对”、数量少,而且没有有效地消化、吸收、应用。相应地,导致通过读书来学习的效率很低。

比如,你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下列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呢?

基于我个人的体会,我整理出了一个“五步读书法”,让你更加有效地通过读书来学习。具体来说,“五步读书法”包括五个步骤:

书应该这么读!“五步读书法”,你会吗?

邱昭良博士发明的“五步读书法”,你会吗?

1. 明确目标

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漫无目的,你就会迷失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这儿学一块,那儿学一点儿,效率与效果都是极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选对应该读的书,充分利用我们有限的精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制定目标时,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需求:

(1)当前需求:你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什么?这是比较重要而紧急的需求,需要优先考虑。

(2)未来发展:我们经常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读书不能只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应该考虑你未来想往什么方向发展,让读书成为你未来成长的阶梯。

(3)个人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劲头,可以废寝忘食。因此,充分考虑个人兴趣,也是确定目标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三方面的需求,可以定义出你需要关注的知识领域,设定你的目标,评估你的现状,有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选对好书

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开始选择要读的书,制定好读书计划。

那么,如何选择好书呢?

我觉得有四个要点:

(1)认真分析:从我们的需求入手,分析一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东西,不要一味地追逐潮流、热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计划。

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必须有系统的读书学习计划。也就是要围绕某一个知识领域,进行主题阅读,读一系列相关的书,而不是泛泛地、这儿读一点,那儿看一段。

在进行主题阅读时,建议先从经典入手。虽然一些书可能已经出版很多年了,但它们在那个领域内,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是各种变化的基础。如果你把经典吃透了,就像房子的地基特别稳固,便于未来的发展。否则,就有可能迷失在“丛林”之中,吃力不讨好。在读完经典之后,再逐步扩展、深入到相关的细分领域。

(2)请教高手:初学者在选书时,往往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并请教业内专家,或者从一些论坛上找到精华置顶帖列出的阅读书目,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我个人的经验是,可以先看一些权威学术杂志上的文献回顾,从中可以找出线索和脉络。

此外,找一些已经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也是不错的选择。

(3)做足功课:在选书时,多看一些书评、推荐,并对作者是否有资格进行鉴别。例如,你选的是一本学术读物,那作者有没有足够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如果你选的是一本实践参考手册,那作者有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咨询经历?随着信息自由、大量自媒体的出现,现在出书其实很简单,但要做出好书却并不多见。另外,对于中文,也要考虑翻译的水平和质量。

(4)合理搭配:在选书时,另外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就像饮食一样,读书也要讲究营养搭配、膳食平衡。

在这方面,台湾出版人郝明义写过一本书,叫《越读者》,他用饮食来比喻读书,提出:我们读书就像吃饭,有四类需求:

第一、主食,如米饭、馒头等,让我们吃饱。这主要对应的是生存需要的阅读,是为了寻找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而读书,寻找直接解决之道。

第二、美食,像鱼、虾、牛排等,是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这主要对应的是思想需求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领悟世界的智慧、探究一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虽然这类书很难消化,但对我们长身体、强壮体魄,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我们吸收纤维质、有利于代谢。这对应的是工具、指南方面的需求,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文、典故与出处等而进行的阅读。

第四、甜食,如饭后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果、零食等。这对应的是仅供消遣、娱乐,或以调剂、补充为目的的阅读,也可能起到拓展视野的功效。

总之,我们读书也要讲究营养平衡,根据自己的体质,组合出一个阅读食谱,也是很好的一个思路。

如同饮食,读书也要讲求营养搭配、膳食平衡

3. 明确策略

选好书以后,需要明确阅读的策略,也就是有所取舍,区分轻重缓急。

对于不同的书,我认为有五个不同的阅读策略:

(1)不读:有些书是不用读的,包括一些垃圾书、无关的书。所谓无关的书,就是不在你的书单和读书计划上的书;所谓垃圾书,指的是一些炮制出来的、快餐、拼盘,缺乏严谨性甚至是正确性的书。如果读它们,只是占用或浪费你的时间,是对你实现目标的干扰。要尽量抵制。

(2)浏览:有些书要快速浏览,包括主题知识领域内的最新书籍(特别是一些商业畅销书),或者是出于调剂、放松、休闲、拓展视野目的的阅读。

(3)备查:对于一些经典、规范的参考书、工具书,要经常放到手边、写字台上备查。

(4)深读:对于一些专业领域或实操类的图书、深入的案例分析等,要深入地阅读。

(5)精读:对于那些经典、专业基础类图书,要精读,完全吃透。为此,可能不只是读一遍,而是反复读多遍。这一类阅读和前面需要深读的书,不能随意地乱翻,不能蜻蜓点水般走马观花,也不适合用拆书等方法,必须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读懂、读透。

4. 掌握方法

读书是有方法的。好的方法和习惯,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增强从读书中学习的效果。

基于我个人的一些阅读习惯,我给大家分享四个要点:

(1)对于一些主题阅读中需要精读的书,最好要选实体书。至少对于我来说,读纸质版的图书还是有一些特别的感觉,可以找一个不受干扰的时段,安安静静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而电子阅读,存在诸多方面的干扰,可能更适合浏览,而不利于深思。

(2)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勾画出重点,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所思所想。这对于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从本质上讲,都是把新信息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接、建立连接。随手写下你的理解、过去的经验,就是在和你既有的知识基础建立连接,需要“用心”思考,从而有利于促进学习。

(3)逐段、逐节、逐章地归纳、总结要点,写在书的相应位置空白处,直到能用几句话把全书的核心观点总结出来,写在书的最前面。这就是把书读薄、消化、吃透的过程。 

(4)对于一些重要的书,要整理读书笔记、撰写书评,或者把该书的要点给他人来做分享。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因为“教是最好的学”,你要教别人,自己肯定得先把它搞清楚。

在我看来,这四项习惯可能对于主题阅读,尤其是需要深读、精读的书,应该是有帮助的。

5. 形成习惯

最后,很重要的一个要点是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根据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都希格在其著作《习惯的力量》中提出的“习惯回路”模型,要养成一种习惯,有四个要点:

(1)想办法创造出一些暗示,例如,可以把书放到枕头边、沙发旁甚至马桶上。这样,当你要上床睡觉时,想坐到沙发上看电视时,甚至是上厕所时,都可以随手拿起书来读上一段。

(2)每天坚持读上一段时间,让读书成为惯常的行为。就像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你有了想法,就要及时采取行动。如果没有行动,想养成习惯只是一个虚幻的愿望而已。

(3)给自己及时的奖励,让读书变成一件愉快的事,即便不是如此,也不要让读书看起来很痛苦。要想养成习惯,你的大脑应该能够把“暗示”与“行为”联系起来——以后,一有那个暗示,你就会采取那个“行为”。对此,奖励是促使大脑形成这个连接的关键要素。为此,你可以在读完一章或一本书之后犒劳一下自己,想一想的确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或者把读书笔记晒一晒,和他人分享。

(4)最为根本的是,要找到内心的渴求,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如果你把读书看成或者搞成痛苦的事,就很难坚持下来。相反,如果学习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快乐的事,就能形成习惯,甚至“上瘾”。

把握四个要点,驱动习惯的回路

总之,读书是人类成长的阶梯,读书可以给我们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阅读智慧、启迪心灵、改变命运。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