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如何挽救银行理财信任危机:银行理财需要三大革命性措施

2023-01-14  搜狐号  财经文学视野
加入收藏

我国银行理财面临两大信任危机:一是目前的银行理财业并没有真正重视和意识到银行理财的信任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二是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一年内两次大的市场波动,但银行根本没有认识和改进造成银行理财困局的危机基础。两大危机面临一个后果:银行理财投资者不再信任银行理财而不再购买投资银行理财。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更有句名言:知耻才能后勇。只有我们的银行理财机构仍然无法真正面对银行理财的信任危机,那么银行理财才能有更光明的未来。

第一大革命性措施:真正构建银行理财短期、中期、长期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明确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重点。

我国银行理财任何危机的重要原因是,银行理财机构可通过理财投资资产期限错配来进行资产管理投机以赚取错位收益。数据显示,我国银行理财投资者购买的一年期以下产品占比超85%,更多关注的是理财资金的流动性,但我国银行理财投资资产的期限却完全错配。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也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大部分是3至6个月,但银行理财整个持有资产的平均久期在两年左右。

理财资金期限与理财投资资产期限的错配结果是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一定的波动时,会形成一定的恐慌行情并加剧银行理财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机构更关注自己对收益率的追求,根本无视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和稳定性的要求,从而导致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杠杆、久期安排往往呈现出“死多头”的特征,强流动性银行理财资金本来需要加强的流动性风险被银行理财机构严重弱化。一旦出现风险将导致流动性的巨大风波。

在银行理财出现一定程度的风险时,银行理财机构不是千方百计化解风险,而是希望通过延长理财期限以增强自身的流动性稳定预期,同时对抗银行理财投资者的赎回预期,这对那些急需加快赎回的期限和频率以及时止损的银行理财投资者极其不利,并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在银行理财信任重建的过程中,理财期限管理将成为三大重点之一。从理财投资实践情况看,银行理财的短期投资产品和中长期投资产品的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应该是完全不同的,银行理财投资管理和风险设计应该有非常大的区别和制度设计。

银行理财中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理财产品,如果我们简单地以一年以内划分为短期理财产品,一到三年定义为中期理财产品,三年以上理财产品为长期理财产品,那么,我们完全应该知道,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目标和风险管理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理论上,1年以内特别是3个月和6个月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关注的应该是收益的稳定性和理财投资资产的流动性,事实上具有一定的类存款理财特征,如果过于追求高收益就可能会导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出现难以控制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期限在1年到3年的中期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兼具的是风险稳定和较高的理财收益性。因为过低的收益难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而对于3年期限以上的长期限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可以实现个性化重塑,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回报的要求设计不同的风险等级的产品,这对于吸引长期投资者非常重要。

第二大革命性措施:真正重新构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的风险控制基础资产的体系,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者配置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机构所谓的教育理财投资者,实际上是希望投资者接受理财投资的风险,但这是可耻的并是不负责任的。有朋友就质疑到:我把钱交给你专业的人士进行理财,赚钱了你分钱,亏损了完全让我承担,还要脸吗?理财市场以一句:理财不承诺保本,买者风险自负。是无理的和难以解释的。

银行理财的稳健性是银行理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银行理财失去了稳健的特征那么银行理财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银行理财的稳健投资变成了风险投资,这是银行理财失去大众信任的核心因素。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基本分为5级,分别是R1是低风险等级、R2是稳健型中低风险等级、R3是平衡型中等风险等级、R4是中高风险等级、R5是高风险等级,银行理财的众多投资者大都因为稳健型的需要而购买风险等级在R1R2的理财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12月4日今年以来全国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24,968只。其中,R1和R2产品合计占比87.13%,而R2占比达到近5%。

而失去投资者信任的是,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R1和R2(稳健型)亏损程度和高风险理财产品差不多,从而导致投资者对银行理财风险分类失去信任。

银行理财要重新挽回投资者的信任,必须对银行理财的风险基础逻辑进行重建,重新根据不同的银行理财风险等级确立风险等级对应的投资资产逻辑,特别是对于低风险等级理财资金的投资管理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重新对银行的理财风险等级产品进行投资资产风险再评估模型确立,让银行理财中的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真正成为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

对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重新确立底层资产和风险逻辑,如目前有的银行已经调整了R1R2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重塑银行低风险理财的风险基础,增加了银行存单、同业存单等低风险的投资资产,作为银行低风险理财的风险“压舱石”,从而让银行的低风险等级理财真正回归低风险的本质。让低风险的银行理财真正在为低风险投资,才能获得80%银行理财投资者的信任。

第三大革命性措施:建立银行理财敬畏理财风险和较强处置风险能力的理财资产管理体系

银行理财机构目前缺乏对理财风险的敬畏,因此更缺乏对风险的处置能力。

信任和信誉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银行理财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对银行的信任,但银行似乎辜负了理财投资者的信任,因为银行理财投资管理在理财产品已经实现净值化转变后却没有真正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

理财公司口口声声要教育理财投资者,但作为理财管理最重要的一方,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仍然处于重理财资产规模而轻理财资产质量、重理财的高收益率而轻理财的稳健性控制、重理财投资风险资产处置而轻理财投资风险的控制,毕竟大多数银行理财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都是银行体制人员,体制性流动性红利的“传统思维”仍然坚守着后知后觉风险逻辑,对“五分离”后的银行理财负债属性与资产属性的平衡认知不够。

作为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只是强调理财产品净值化投资者自担风险,而忽视了理财产品管理者对广大投资者和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银行理财公司的转型与重构在解决信任危机时仍然具有主动性需求,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的产品定位、产品体系与银行理财投资者需要的理财市场定位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只有相互契合,才能共同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产生的各种波动,这是银行理财管理者的责任,也是银行理财行业变革的方向。要明确,以客户为中心在银行已经喊了十几年,但刚刚成立的银行理财公司仍然固守了自我为中心的纨绔气息和傲娇。

银行理财需要重塑理财投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组合应该更具有均衡性,更注重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统一,从宏观整体上重构以风险因子为前提的资产配置和处置方案。

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机制要重建风险机制,彻底抛开基于银行信贷体系下的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承担和风险补充工具,从风险投资资产评估、风险等级的重构、风险提前预警体系建设入手,配置完备的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特别要强调驾驭衍生风险工具的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提前预设完备的风险资产处置预案并提高风险处置能力,目前这一点弱的已经不可理喻了。

银行理财危机关系到银行理财行业的未来,银行理财的重构和重塑已经迫在眉睫,从三大体系包括理财产品的期限体系、风险等级体系和风险处置体系的建重构,我们仍然可以期待银行理财产品的美好未来。你还会购买银行理财吗?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麒鉴)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