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床头?电量低、充电时,辐射大?这些答案得弄清楚……

2020-09-12    
加入收藏

要说你和谁最亲,大概没有人比得上手机了!晚上临睡前最后一眼看它,早晨起床第一眼看它,一有空闲时间陪玩的还是它。

而在手机依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在,让大家最担心的,应该就是手机辐射问题:“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在枕边,容易有辐射”、“手机电量低时,辐射会增大”、“边充电边用手机,辐射更大”……

那这些说法究竟真假如何呢?今天就来好好剖析一下~

1

辐射,有电离和非电离之分

一说到辐射,很多人就不自觉地害怕,其实根据能量的高低及对生物体的影响,我们又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而这二者的区别可大着呢:

1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

比如我们医学中常用的X光机、CT、骨扫描、放疗加速器,以及机场、车站的安检设备 ,都属于电离辐射。

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床头?电量低、充电时,辐射大?这些答案得弄清楚……

不过,只有长期大剂量接触 电离辐射,也就是当辐射强度足够大、照射时间足够长,才会产生危害 。而通常的医学体检、车站安检等都是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 ,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用担心。

2

非电离辐射

日常生活接触的多为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 等等。

像手机、WIFI、微波炉、电视、电脑 等发出的都是非电离辐射。

这类辐射所传导的能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对人体无害 ,比太阳光中的辐射还安全。既然我们可以在阳光下进行适量活动,那这点非电离辐射何需如此惧怕呢?

既然手机辐射是非电离辐射,为什么又被世卫组织划为致癌物?

2

手机辐射真的致癌吗?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手机辐射可以致癌。而且世卫组织只是将手机辐射列为“2B类致癌物 ”。

2B类致癌物即可能有因果关系,但证据不充分 。同属2B类的致癌物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但我们还是在吃,只是要把握好量。

 

但即使不致癌,这也不能成为你没日没夜玩手机的理由。

1

沉迷手机伤害多

与其担心手机的致癌性,不如看看长期玩手机,对眼睛、颈椎等造成的伤害:

①视力下降 :手机中的蓝光具有极高能量,它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出现视疲劳、视网膜受损等 ,导致视力下降,诱发近视 。

②颈椎病 :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姿势玩手机,会对颈椎以及背部肌肉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诱发颈椎病 。

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床头?电量低、充电时,辐射大?这些答案得弄清楚……

③导致生物钟紊乱 :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一玩就上瘾,不仅延迟了睡眠时间,还不容易入睡。该休息时不休息,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器官负担加重 。

因此,睡觉前最好把手机放在触手不及的位置,避免不自觉地拿起来玩,耽误睡眠。

3

电量低时、信号差时

手机辐射增大?

除了致癌问题,还有一些关于辐射的误会:

1

手机辐射与信号强弱有关,与电量无关

手机无论在通话还是待机,都会向距其最近的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电磁波信号。而基站会根据手机信号的强弱,来发出指令让手机调整辐射强弱。

也就是说,在信号强时 ,手机就认为它距离基站的位置近,这时,手机就会降低发射功率 ;在信号弱时 ,手机就认为它距离基站信号远,为了保证良好的通话就会发射出更大的功率 。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即使信号弱到一定程度,即使手机发射功率提高了,也是符合国家规定或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的,否则工信部不会允许销售。

所以,无论手机电量剩余多少、是不是在充电,都与辐射大小无关 。

手机充电时的安全问题

①用厂商配套的充电器(线)充电;

②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充电;

③不要边充电边玩手机或者进行负荷较大的操作,容易使手机过热而爆炸。

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床头?电量低、充电时,辐射大?这些答案得弄清楚……

2

手机发热不代表辐射大

很多人打电话时间长了,觉得耳朵和手机都热热的,觉得这就是手机辐射导致的。

其实手机发热,是连续工作的听筒、话筒、电池、电路板以及任何一个需要散热的元件所致 ,与辐射无关 。

3

减少手机辐射的小建议

① 选购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的手机,手机上有国家SAR(电磁波吸收比值)标准和进网许可证 。

睡觉时,手机不能放床头?电量低、充电时,辐射大?这些答案得弄清楚……

② 拨通电话时, 稍等2~3秒钟再通话 :实验显示,在电话已播出但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因此当接通电话时,最好等待2-3秒后再进行通话。

③不要在电梯中使用 :由于电梯四周是金属材质,会产生辐射反射,形成一个辐射合流,也就是说,电梯中的辐射相对更强,但一般也不用过于担忧。

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广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