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第一份工作为何重要?如何学到“应对来自社会的毒打”?

2023-03-01  南方周末  
加入收藏


每到大学毕业季前几个月,大学生就业都会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困难,除了与经济形势有关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知识、技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近年来大学开始注重就业辅导。

大学生职业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求职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供有关就业招聘信息,加强求职训练,提升大学生简历、面试等求职技能,提高应聘率,进而在求职环节,增强企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职业选择辅导:在就业心理测试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评估,建立自我认知,探索职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经历选择合适的职业,从而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

三、职业发展辅导:帮助大学生提高职场社交能力,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职业梦想。

第一方面的内容,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直接的需求,非常实际。高校在这方面,有着成熟的体系了。

第二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对未来不能说没有目标,他也许有一个目标,比如想当CEO,想成为工程师,想成为明星,但这个目标往往是粗略的,没根据自身的特点,受社会影响较大。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点,帮助自己思考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使用的工具则是MBTI人格测试。

MBTI人格测试(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将人的心理划分外倾、内倾;实感、直觉;理智、情感;判断、理解等四个维度、八种心理类型,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就有哪方面的偏好形成。这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16种性格类型,即我们日常所说物流师型人格、守卫者型人格、探险家型人格、企业家型人格、表演者型人格、执政官型人格、指挥官型人格等。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技巧和态度,有着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也就是说,每种类型适合做不同的工作。所以,MBTI人格理论就成为HR招聘的工具,自然也就成为高校职业规划的基础。

现在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能解决大学生毕业后的生计问题,维持他们基本的经济能力,上班后发觉不合适、不满意还可以慢慢换。但是,第一份随便选的工作,很可能形成一个路径依赖。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找第二份工作的时候,换个行业从头开始很难,意味着薪资比继续原来那个行业要低不少,甚至根本没人要,于是,先就业,往往成为一辈子的被动择业,所以,职业选择规划就非常重要。

但另一方面,其实,某种程度上高中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是职业选择了,所以,MBTI人格测试,不妨提前放在高三进行。但更重要的是,不进入社会、不进入一个行业,怎么能真正了解一个行业?没有进入职场,没有与各个行业的人接触,又怎么谈得上真正的择业呢?高三做不到择业,大四也做不到择业。

所以,择业能力,需要在进入社会后慢慢积累,仅凭心理测试,精挑细选也未必是真正的择业,建立在心理测试上的高校职业规划,有其局限性。

至于第三个方面,一个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么长时间段中该如何做,已经超出了高校的范围,超出了任何纸面规划的范围。

其实,当下的高校职业辅导,还缺了一块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的毒打”。怎么租房,怎么看合同,五险一金社保是怎么回事,户籍、居住证又是怎么回事,这往往是大多数应届生很少了解的事,因为缺乏这些相关知识,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会掉到很多坏人精心挖的坑里,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

实际上,高校在这方面能力有限。高校老师虽然不能说是象牙塔中不问世事,也有相关专业的老师,但还是存在学界与业界,甚至与接地气的实操层面的差别。教房地产的,教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法律的,在教学生如何应对社会方面,肯定不如做房屋出租中介、资深HR、处理劳务纠纷的律师。所以,高校不妨打开门,请从事实操的专业人士到高校开开讲座,给同学们讲一讲社会中有哪些陷阱。对于这些业内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提升自己企业形象的好机会,肯定乐于效劳的。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远举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