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西安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你怕是去了个“假西安”!

2020-08-05    
加入收藏

《城·事》之西安:非凡之城

回民街边咥碗泡馍,兵马俑中回望历史,城墙之上领略风采……这些经典路线早已成为来西安旅游打卡标配。历经十三朝更迭的古都长安,作为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上,曾经耀眼夺目。到21世纪,这座领衔过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一路铿锵前行。如今的西安,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下,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近日,人民网“看见中国”融媒体采访团队走进陕西西安,通过探访西安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感受古都长安的深厚底蕴。

包容开放 以厚重历史沟通中外文明

兵马俑一号坑。袁蒙 摄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的雄壮神武震撼世界。前法国总理希拉克曾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走进兵马俑,不由得对两千年前这支地下大军惊叹不已。将军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的前面,是指挥者。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骑兵俑坚守岗位,坚毅地驾驶着战车,保护着驭手。这些“泥娃娃”乍看一样,但细看则表情不一,神态独特,喜怒哀乐、遐想与沉思都有所表现。一个由8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恢弘的地下军阵,再现了秦始皇为完成统一中国大业而展现的军功和军威。

“兵马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延续,秦代的政策措施、政治体制、风俗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有很多优秀文明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例如秦代包容开放、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理念,至今还闪闪发光。”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教部讲解员金凯介绍,兵马俑开放至今,已有200多位国外总统到访参观过,兵马俑已经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也成为无数外国游客探寻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之地。

公元806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陕西周至县仙游寺写下千古绝唱《长恨歌》,使得华清池名扬天下,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世忠贞爱情的象征和典范。

华清宫芙蓉湖景区。袁蒙 摄

2006年,陕西旅游集团在西安华清宫景区推出了中国首部大型情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将玄宗和贵妃十一年的缠绵恩爱,尤其是将杨贵妃一生中所有的亮点进行了再一次的诠释。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高科技灯光音响……丰富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让观众穿越时空隧道,体会骊山上“繁星点点”,华清宫里,明皇与贵妃仰望银河,共诉衷肠的凄美爱情,感受浓郁的盛唐文化气息。

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访问中国期间,专程来到西安,特意包场观赏了《长恨歌》。演出结束后,土耳其总统写下这样的观感:“我对于这场有着完美灯光、音乐、舞蹈的演出非常陶醉,对于创作这个杰出艺术品的工作者表示祝贺。观看这场演出,令我有了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

从兵马俑到华清宫,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得西安成为许多外国政要访问中国的首选之地和必到之城,古丝路起点上的西安,传播给世界的,不仅只是华美的丝绸、精美的瓷器,更是关于“China”的动人故事。

文旅融合发展 古都夜经济释放“夜活力”

傍晚的大唐不夜城。大唐不夜城管理办公室供图

长安灯如昼,古都夜未央,熙熙攘攘的西安街头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独具特色的小吃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吆喝声、嬉闹声此起彼伏……7月15日晚,大唐不夜城景区流光溢彩。“不倒翁小姐姐”裙裾飘飘,以优雅的盛唐姿韵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见到西安市民吴女士时,她身着华美的汉服,手持绢扇,正兴致勃勃地拿手机拍照。她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穿上自己喜欢的汉服来这里“逛吃”一圈。“汉服是中国古典的传统服饰,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穿汉服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吴女士说。

作为西安市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大唐不夜城不仅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驻足,成为许多汉服爱好者的聚集地,同时更将盛唐历史文化元素渗透在街区的每个角落。自2018年重新改造升级以来,大唐不夜城街区接连推出了多个街区行为艺术表演,并相继成为“爆款”的网红。

游客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唐不夜城的火爆,2019年春节期间,大唐不夜城接待市民及游客约412.34万人次。元宵节当日大唐不夜城总客流量突破84.7万人次,创下单日最高。

近年来,西安充分挖掘夜游资源,重点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5大夜游经济产业,打造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夜游产品,不仅延展了城市经济消费的时间与空间,更展示了人们全新的生活状态,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从小吃街、夜排档到如今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体育健身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夜经济新业态在兴起。

“发展夜间经济还要创新亮点,在‘夜间经济’中引入‘智慧’元素。”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屈晓东认为,应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夜间经济的发展之中,带来夜间经济的消费联动,增强诸如餐饮、购物、赏景、娱乐、休闲等领域合理的产业规划。对于消费者而言,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夜间消费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从而保障夜间经济的消费质量。

为推进夜间经济,西安曲江新区制定了多项规划,并出台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电竞游戏产业、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体书店、公共文化场馆多项政策,旨在完善旅游产品与功能,吸引更多游客。另外,西安相继推出了《梦长安 大唐迎宾盛礼》《长恨歌》《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多部旅游演出,形成了“文化+演艺+夜景”的旅游消费新模式,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老传统,丰富了夜间旅游的新业态。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大唐不夜城日均游客量约14万,三天假期游客突破40万。疫情给文旅产业带来的阴霾逐渐消退,文化旅游消费的信心正在恢复起来。

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庆华介绍,为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复苏,西安市推出系列文旅惠民措施,发放“西安文化惠民卡”。从8月1日开始,国家5A级景区大唐芙蓉园、楼观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将实施免费开放,全市80%以上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引导全国现存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鼓楼逐步延长开放时间。同时,西安市还将以“美妙西安等你来”为主题,积极推进夏秋旅游,设计推出历史研学游、丝路寻踪游、红色记忆游、山水民俗游、网红打卡游等产品线路,为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提供多元选择。

发力“三个经济” 打造向西开放新名片

西安港集装箱中心站内,龙门吊正在吊运中欧班列(长安号)货物 邹星 摄

往返于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在缩短中国许多城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距离。

“长安号”开行7年来,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线路从1条增加到15条,列数从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12列,开行线路覆盖至14个国家的44个城市。大到机械设备,小到柴米油盐,越来越繁忙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有力促进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运送货物总重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连续8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主力军之一。

2019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采取“公转铁”“水转铁”等联程中转或合作开行的方式,促进货源向西安港集聚。

为充分发挥西安的地缘优势,西安港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行了陆海联运班列。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厦西欧等集结班列已相继开行,西安港与山西、福建、湖南等地已达成班列开行合作意向,将开行晋西欧、闽西欧、湘西欧等集结班列。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逐渐织线成网。

“当前,我们整合了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资源,全面融入全球港航体系,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拨,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丝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成为服务全国向西开放,造福沿线人民的‘幸福班列’。”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局局长助理刘威如是说。

在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方面,西安港深化与大型央企合作,充分发挥央企货源、网络等资源优势,合作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每天开行4班,2去2回,每列可节省综合运费20万元左右,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同时西安港加强了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吸引日韩等过境货物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全球航运体系。

“近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依托‘长安号’,跨境电商、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成果也十分显著。”刘威告诉记者,目前,中欧班列(西安-荷兰)隆基绿能光伏产品专列、中欧班列(西安-俄罗斯克列斯特)浓缩果汁专列、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专列已顺利开行,“长安号+跨境电商”模式也进入了常态化运行。网易考拉、蜜芽宝贝等电商龙头落户园区,并引进了二十余家电子加工贸易企业落户,产品出口至中亚、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

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长安号”在新的贸易之路上来回穿梭,让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和“便车”。西安正在以昂首之姿不断拓展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未来的西安,必将在与世界的携手中更加出彩。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原标题:《西安:从“历史文化名城”到“一带一路”开放之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