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紧张、焦虑、手脚无措、不敢与人对视……你知道什么是“社恐”吗?

2022-02-23    光明网
加入收藏

广西新闻网南宁2月22日讯(记者 韦幸文 罗珊珊 实习生 龙思思 黄结英)戴上口罩、墨镜、耳机再出门,走在路上看到熟人立马低头避开视线或是绕道而行,坐公车选择最后一排角落位置……这些行为,在当代生活中被称为“社恐”表现,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年轻群体。

此前,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调研,就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分析。调研针对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

“社恐”是病吗?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社恐”?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存在“社恐”

记者以“社恐”为关键词在微博上搜索,相关话题达上百个,其中,#当代人社恐的三大表现##社恐对人的影响有多大##8成年轻人认为自己有社恐##当代社恐最想逃离的瞬间#等话题阅读量均破亿;在豆瓣App上,记者发现了多个以“社恐”为主题的讨论小组,许多年轻人在此相互分享着自己的“社恐”日常;同样,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可检索到超14万条“社恐”笔记内容,其中包括社恐人如何自测、如何克服社恐等。

“我觉得我的‘社恐’从上初中就开始了。”23岁的田先生说自己从初中开始,走在路上遇到熟人会绕道而行。到了高中变得越来越严重,只要出行就必然会戴上耳机、帽子,家里来了客人,就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去。直到上了大学住校了以后,这样的状况才慢慢有所改善,但在陌生的人际环境里,自己仍然无法改变不适应的状态。

25岁的彭女士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社恐”的现象,“我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所以一到陌生的或是人特别多的场合就会不适应,身体会不自觉地僵硬,说话也会变得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在和陌生人打交道前,彭女士需要事无巨细地思考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每一个肢体动作该怎么表现。最近,在新公司的入职自我介绍时,彭女士就经历了一次大型“社恐”场面,站在众多同事面前眼神不敢直视,身体僵硬,喉咙仿佛被攥住,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

而25岁的程序员汪先生在社交时的“社恐”表现,是会提前给自己安排很多场“内心戏”,“比如找别人帮忙前,我会在心里提前设想很多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我会不会打扰到别人?如果被拒绝了怎么办?他会不会不搭理我等等。”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人数较多的场合会让他们感到“社恐”,而在熟悉的、能够掌控的场合如家庭、宿舍等,“社恐”的反应通常不会有所表现。此前,据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社恐”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社恐”?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学博士戴剑介绍,“社恐”即社交恐惧症,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明显而持久的害怕社交性情境或可能诱发使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一旦面临就感到手脚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在与陌生人对话、用餐时被注视等时刻所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担心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从而会主动回避社交或带着强烈的害怕、焦虑去忍受。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若达到诊断,可称为“病”。

为什么会出现“社恐”?田先生说自己从小在社交场合中就不喜欢说话,久而久之就被他人冠以“高冷”“内向”“不活泼”的形容词,导致他的心理压力逐渐变大,在此后的人际交往中越来越不自信,害怕别人关注的目光,害怕说错话,害怕被嘲笑……据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调研显示,社交技巧学习不足、经验不够、缺乏社交自信等是“社恐”存在的原因。调研中,52.7%的受访者表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55.6%的人表示不够自信,而38.3%的人则归咎于自身性格内向。

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八病区副主任周春分析,当代年轻人所说的“社恐”与医学上所指的病理性社交恐惧症实际上并不相同,前者更多可能是为了逃避某些社交情景时的戏谑之词,如回家过年面对亲戚好友对自己成绩、收入、对象等问题询问时,会下意识地做出逃避的反应。而真正在医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从性格上来说,是过分敏感且自卑的,非常缺乏自信,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因为过度害怕而放弃与人交流,或是放弃做带有社交属性的事情,“有‘社恐’症状的人其实自己是知道这种反应是不合理的,他知道自己很焦虑,但是又没有办法控制。”周春说,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病情会对他们工作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并造成脑部等身体功能的慢慢退化。

“社恐”能治吗?如何正确面对“社恐”?

那么,社交恐惧症状达到何种程度就应该求助专业人士呢?周春告诉记者:“主要从紧张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和恐惧程度鉴别,有没有影响到社会功能是判定正常人和患者的重要一点。”一般来说,人对社交活动存在一定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是正常的,大部分人在紧张和焦虑的时候会表现出心跳加速、口干等轻微的神经症状。而如果在社交活动中长期反复出现手心冒汗、紧张到晕倒等较为严重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则需要进行治疗。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一款名为PH94B鼻用喷雾剂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准,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一时间引发众网友的关注。对此,戴剑分析道:“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鼻腔化学感应神经元,触发大脑中抑制恐惧和焦虑的神经回路,不需要全身性吸收和分布就可以快速起效,但还是需要临床运用后才能明确其真正疗效。”戴剑说,对于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效治疗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者结合,效果更佳。心理治疗有暴露疗法、行为功能分析、认知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药物治疗则有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

面对如何正确解决“社恐”问题,周春鼓励年轻人要多给自己一些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揣测别人的心理,不要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这样很容易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越来越糟糕。也不要盲目给自己负面的评价,发现问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克服和修正问题,并总结经验。戴剑也建议,如果年轻人发现自己确实存在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症状,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鼓励,并及时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进行专业的治疗、康复。

作者:韦幸文 罗珊珊 龙思思 黄结英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