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门神”背后的文化

2023-01-27    极目新闻
加入收藏

昨天是正月初五,按照传统,很多家庭都要迎财神。迎来的财神,一般会被贴在室内门上或墙壁上。还有一种“神”,也是要被张贴起来的,不过是贴在大门上,那就是门神。春节贴门神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相对于抽象的对联文字,门神的形象要具体喜庆多了。民间的多数门神形象,如同京剧里武将威武雄壮的样子,手持刀戈,背插彩旗,威风凛凛。

门神身上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息,仿佛能让所有的魑魅魍魉都避退三舍。正如《白毛女》中喜儿所唱: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门神画多数浓墨重彩、花花绿绿的,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色彩和节日氛围。愈是民风淳朴、年味十足的地方,门神隆重登场的机会就越多。对很多地方而言,不贴门神,就觉得过年没有灵魂,不足以表达那种热烈隆重的节日氛围。

然而,门神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幅画,也并非固定的几个脸谱形象,它的背后蕴藏着古老浓厚的中国文化

1月10日开始,在杭州闹市中的弥陀寺文化公园,一场“守护·传承门神展”正在热展

先来看看门神的前世今生。

门神是伴随着城门建筑和房屋建筑而兴起的,早在夏、商、周之时,就有了门神的萌芽。这萌芽就是“司门”的出现。

但是最早的“门神”一点也不威风,地位低贱,身体残缺。因为从周代开始,守门守关的很多是受过刑罚的罪人。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所记:“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人足,所跀者守门。”跀通刖,就是断足的意思。先有了真实的看门人一岗,才慢慢有了虚拟的门神形象。

门神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儒家经典《礼记》里。《礼记·丧服大记》中提到:“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人。”汉代大儒郑玄对此给予了权威解释,认为这里提到的“君释菜”就是在礼敬门神。由此看来,周朝人已开始敬供门神了。但那时的门神还是个抽象的神鬼符号,没有具体名号,更谈不上可感的形象。

而到了神话故事《山海经》里,有名有号的门神隆重登场。《山海经》里说:“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里提到的“神荼”和“郁垒”,和老虎一同被老百姓画在门板上,用来捉鬼驱邪,保一家平安,成了门神行业的祖师爷。

这时的门神还不是后来年画的形象,当时的人们更习惯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口,这就是“悬桃符”,桃符每年更换一次。如王安石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时代更迭,门神的形象也逐渐变化,不断有新人涌入,有驱邪的钟馗,有忠诚的魏征,有赐福的天官等,层出不穷。神荼、郁垒并没有一直霸着门神老大的宝座,唐朝的尉迟恭和秦叔宝后来居上,成了在民间圈粉无数的经典门神。

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都是开创大唐基业的功臣,骁勇善战,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玄武门事变里,尉迟恭居功甚伟,更是直接逼迫当时的李渊退位,让其禅位给李世民。《隋唐演义》里记述:唐太宗李世民因争夺帝位杀人无数,后来夜间梦寐不宁,难得心安。于是,他请了尉迟恭与秦叔宝两位大将来守卫站岗,两位大将正气凛然,结果就相安无事了。李世民怕两人一直站着过于辛苦,后来就请了画师把两位大将画成门神的样子,贴在门上护佑。

画上的尉迟恭和秦叔宝,一个黝黑粗犷,一个白脸儒雅,色调之间也是冷暖对比,站在门口给人莫大的心理安慰。虽然在唐朝时,已有人把这两位大神请到了门上,但直到后来《隋唐演义》深入民间,秦叔宝、尉迟恭才真正成为门神界的老大。

这两位大将,本来是给唐太宗看家护院的,老百姓跟着效仿,把他们请到自己家的大门上。到了后来,明清戏曲形象日渐成熟,给门神注入了更多艺术元素。到如今,你看门神那脸谱化的形象时,总觉得与舞台上的戏曲人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从虚无缥缈的神话中诞生,中间历经民间传说的加工演绎,再加上历史小说和戏曲艺术的元素注入,终于完成了中国历代门神谱系的建立。

门神画展

因诞生历史悠久,所以中国的门神形象很多,大致可分为武门神、文门神、祈福门神等门类。其中,武门神的形象最多。这是理所当然的,门神要给人以安全感。

如清代《坚瓠癸集》记载,祝枝山去拜客,见客人的门神画得精彩绝伦,留下一首《门神赞》:“手持板斧面朝天,随你新鲜中一年。厉鬼邪魔俱敛迹,岂容小丑倚门边。”你看,这门神的形象,已跟《水浒传》里的李逵没有区别了。

由此,民间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等,十八样兵器样样不缺。武门神本就长得孔武有力,加上兵器在手,更加威严,让人安心。

而文门神虽流传不广,但来头都不小,最有名的如魏征、包公、海瑞和文天祥等等。这些杰出人物因刚正不阿、威武不屈而名垂青史、受人祭拜,慢慢地入了文门神序列。有好事者将魏征与尉迟恭配了对,作为一对文武门神贴家里,二人都是持刀的形象。而文门神的形象一般色彩绚丽,看着特别吉祥喜庆,没有让人畏惧的感觉。画中人物都是朝官的打扮,气度雍容华贵,一手持笏板,一手托金盆,盆中一般配有牡丹花和酒爵,都是日后生活富贵的象征。

而祈福门神是专事祈福的,如福、禄、寿三星。最早的人们对于门神的寄托,是为了辟邪免灾,后来就增加了祈福的功能,希望能带来功名利禄等。至迟在明代,武士门神像上,已常添画“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美名,表达了人们求福祈财的良好愿望。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珠三角有拜北帝的风俗,人们相信拜过北帝之后,一年之中都会得到北帝的庇护,生意兴隆、财丁两旺。而《吴县志》记载,江南一带祭拜的门神,是温岳二神。温是指东晋的名将温峤,岳是民族英雄岳飞。而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过年也贴门神,不过门神的形象已本土化。

不管文也好,武也罢,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为了驱邪求福,求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是千百年来门神文化所从未改变的。

金华木版门神年画图源:金华旅游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对内敛的,这种精神投射在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会对保护居住安全的住宅特别重视,而大门又是住宅安全的焦点和象征所在,所以格外受到关注。古人安了石狮子来看家护院、安了泰山石镇宅避难,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象征。

而门神的出现也是同理,这种驱邪祈福的愿望一旦凝聚放大在门上,最后就造成了门神形象。门神让民众在冥冥中感到有神祇站在门口守卫自己,当灾难降临,当妖魔鬼怪来袭,门神在那里起着抵御防卫作用。正是在这种心理指向下,贴门神成了千百年来中国民众一种广泛的习俗,流传至今。

醇厚的民风民俗,都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在历史长期累进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当人们遭遇不公,祈求正义,刚正不阿的包拯就成了门神;当人们恐惧担忧,祈求保护,孔武有力的尉迟恭和秦叔宝就成了门神;当人们祈求招财进宝、多子多福,更多的祈福门神也就诞生了。

正是一代代中国古人的朴素愿望,才让各类门神一代代涌现,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体系。

门神一直在变,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富足、安定的愿望一直没有变。到了现代,大家依然贴门神,其实并不虚妄,这既是对传统风俗的坚守,也是在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尤其这三年,疫情的阴霾被全部扫空,我们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大祥和的春节里,在对联的挥毫泼墨中写下祝福,在烟花的绚烂绽放中许下期望,在门神的站立守护中祈福去邪。过年这种浓厚的仪式感,会给我们增添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期望。

当然,要实现这种期许,还需要你我在新的一年里一同更加努力。因为只有努力的人,才能真正“封神”。

(原标题《“门神”背后的文化》)

(来源:浙江宣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