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就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王权的主流思想。一代又一代君王的传承、发展,逐步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
我们从小养成的道德观都以儒学为主,也有许多的伟人曾经表示过,只要不错误地对儒家文化进行理解,那么儒家思想,将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情况。
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圣人之称。他对后世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是他的诸多传世经典,都为后来的人的为人处世提供了准则。
关于孔圣人的传说数不胜数、关于孔子的事迹也尽人皆知。
相传孔子是贵族的后代,到他这代早已没落,孔子在3岁的时候就被家人带着远走他乡,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立志要有一番作为。在当时那个年代,男孩十五岁就已经开始负担家里的重担,做工挣钱,补贴家用了。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关注国家大事,也经常思考对国家有益的一些措施,偶尔发表一些个人意见。二十岁时进入官场,二十七岁时,孔子开办私塾,正式步入教育行列。
三十岁的孔子已经颇有名气,经常有一些达官显贵前来与孔子一起商讨各种各样的问题。到了四十岁,孔子认为自己对世间之事有了明确的理解与认知,认为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后来孔子看不惯当时的"政道",开始退隐,修筑经书,而他的众多弟子,也随着他游走,增长见闻。
孔子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老家。他主张的仁政,在战乱年间得不到施展,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孔子的厉害,没有人敢对孔子不敬。孔子见到自己主张的想法,没有得到实施,心灰意冷之下开始专心地教学、筑书。最后孔子患病、久治而不愈,遗憾离世,享年73岁。
提到孔子的传世经典,他所著的六部经书无疑蕴含着诸多学问,但是要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记录他与弟子们日常所遇、所言的《论语》。孔子有"圣人"之称,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渊博,见解远非常人能及,更是因为他带给后世人们的影响。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而筑成的书籍,里面包含了对人、对事、积极多个行业方面的智慧。《论语》是学生的必读书籍,《论语》中的很多篇章,早已被列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之中,不仅要求理解,还要求背诵。
《论语》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很多人将这句话解释为:
"只有女人跟小人,是最难教养的。"
这将女性与行为低劣的小人划上等号,打着"孔圣人"的旗号来侮辱女性,难道孔子真的有歧视女性的思想吗?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人对《论语》一书做过解读,对书中的分析各不相同,提到现代谁对《论语》解读得最多,就不得不提易中天老师了。
《百家讲坛》节目火遍全国,我们对这位风趣、幽默的主讲人越来越熟悉。他作为当代学者,在节目中曾对《论语》一书进行过较为细致的讲解,使人们了解了《论语》,了解了孔圣人。
易中天老师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孔子这句话,本来就是歧视女性,但是小人一词,指的并不是那些行为低下的卑劣之人,而是指古时候的家丁、下人。孔子并不是在说女性的品德、为人方面有问题,而是说在当时的那个等级制度之下,女性的地位不高,侧面阐述了当时社会的尊卑关系。
易中天老师这算是承认了孔圣人有歧视女性的思想,这并不是易中天老师的个人想法,是综合前人的解释,概述了一下而已。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论语》一书,传承至今,历史也极为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对《论语》一书,各抒己见,有着不同的见解。
南怀瑾曾经为人们解读过《论语》,他是这样评价《论语》的:
"无论是孔子的思想,还是这本书,只要正确理解,在任何时期,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难道是我们对这句话"断章取义"了?这句话的原文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面半句话的意思是,一旦亲近了她们,就出言不逊,不讲礼数,一旦远离他们,他们则会心存怨念。
结合当时孔子所身处的环境,正是在卫国时候的所见所遇,不难理解他说这句话的原因。有的人说,孔子其貌不扬,不受女性喜欢,有人说孔子的婚后生活不如意,才会有这种歧视女性的思想。
事实上,孔子只不过是结合当时的所见所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地位,说了一个事实而已。哪怕是被尊为圣人,也没想到在几千年后,会实现男女平等。
或许我们真的误会孔子了,毕竟他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