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2个数4个点,轻松掌握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规律

2021-04-12  今日头条  国学达人观世界
加入收藏

清明节将至,清明比较特殊,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的祭祀踏青的节日。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但如果能对2个数和4个点加以了解,就可以轻松掌握阴阳历和二十四节气的规律。

首先是2个数。1个数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期是365.2422日,简记就是365天;另1个数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周期是29.5306日,简记就是29天半。中国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朔望月”。地球绕太阳转一个周期的时间叫太阳年,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做阳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阴历平年12个月,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计354天,每年比阳历年大约少11天,累计3年就多出33天,为了和阳历年统一起来,就发明了闰。

2个数4个点,轻松掌握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规律

月亮盈亏周期变化

中国古代用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就是现在农历。阴阳合历要有闰,古人很重视闰,《左传》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意思是闰起着调整时间作用,而时间是用来安排做事情的。3年闰1次不够,但5年闰2次又多了些,后来规定19年闰7次。闰月是推算出来的,一年中的月序是不固定的,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哪个月都可能,闰月六月比较多。如何适当安置闰月,是历法中重要的课题,原则有二:一是以月相定日序,逐一推算日月合朔日期和时刻,每月初一是合朔日期;二是以中气来定月序,以历月中有无中气来区分历月和闰月,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关于中气,则和中国古代历法文化有关。在中国古代历法文化中,“气”是基本概念,“节”和“中”都是用来诠释、标记或者表述“气”的。“气”首先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单位为一年。后来又根据需要把一年的“气”一分为二,叫“阴阳二气”。上古时候有这种历法,上半年为“阳年”,下半年为“阴年”。一年的“气”分为4个段落,就是后来采用最多的是“四分法”,把“气”分为四个阶段,通常叫“四时”,也叫“四季”,也就是春夏秋冬。由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处在每个季节居中的月份,中国古代尊“中”,视为每个“气”的正位所在,所以被称为“中气”。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每个“气”的开始,也是两个“气”的衔接点,所以又叫“节”,“节”居于月份之初,所以它们不叫“中”,也不叫“气”,而叫“节”。这样就把节和气分开了。

其次是4个点。4个点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4个特殊位置,分别对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重要的“气”。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地球上南北半球都昼夜平分,孔子编著《春秋》,就是取春秋公正之意。夏至日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夏至后,太阳逐渐南移;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冬至后,太阳逐渐北移,道家说“冬至一阳生”,就是说从冬至日起,北半球的阳气呈上升状态。古人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360度平均分为12个等份,称“黄道十二宫”, 4个点分别占据了0度、90度、180度、270度,在这4个点的中间每隔15度插入1个节,再插入1个气,依次交替,共24个节气,黄道十二宫每宫含有1个节和1个气。

2个数4个点,轻松掌握阴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规律

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历分置的,根据太阳称动速度,有的节气占14日多(冬至前后),有的节气占16日多(夏至前后)。为了和阳历协调,阴阳历法设立了闰月,尽量满足每个月都有1个节和1个气,但闰月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中气。《辞源》在解释“二十四气”时说,立春,公历2月3日至5日,农历正月节;雨水,公历2月18日至20日,农历正月中;惊蛰,公历3月5日至7日,农历二月节;春分,公历3月20日至22日,农历二月中。由此可知,“节气”也是一个“月节”,一个“月中”交替分布。所谓“月节”,以初一为中点或提前或滞后的区间;所谓“月中”,十五日为中心或提前或滞后的区间。如果查看一下近十几年的旧挂历,就会发现,每年的立春总是在春节(大年初一)前后摆动,有时甚至和春节完全重合;同样,雨水总是在元宵节(正月十五)前后摆动;秋分总是在中秋节(八月十五)前后摆动。冬至总是在十一月十五日前后摆动,所以阳历的二十四节气跟阴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