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2021-03-24    
加入收藏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经常听到,也被某些人挂在嘴边,这句话什么意思?孔子当年说这句话真正想表达什么呢?这是知常容想和大家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这一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全句如下: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字面意思就是“年幼的不讲孝悌,长大无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就是一句责骂的话。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事实上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牧童回言骂道:“少打你这老柴头,你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老而不死是为贼,恁么神仙?——《韩湘子全传·第九回》

这里出现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显然就是骂人的话。

那问题来了,真的只是这样,知常容就没有必要去聊这句话了。因为我想继续聊下去,说明在我看来这句话孔子想表达的本意不是这个。

任何一句话都需要看具体的语境,然后去分析。

例如一个女人说“坏蛋。"如果对陌生人说估计是遇到坏人,流氓了。如果对男朋友说估计就是打情骂俏了。

孔子对谁说的呢?

原壤

原壤是鲁国人,是孔子的老相识。

孔子和原壤的关系怎么样?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礼记·檀弓》与《孔子家语》都记载了一件事。

原壤的母亲去世,孔子去沐椁。

什么是沐椁?

《义府·沐椁》:“沐椁,椁材光洁如沐,此夫子以赠原壤者。”

还有人将其译成清洁棺木。

一句话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去帮忙。

《孔子家语》与《礼记·檀弓》出入在哪里呢?

夫子助之沐椁——《礼记·檀弓》

夫子将助之以沐椁——《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中多了一个将,这里还有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劝孔子不要去沐椁,结果孔子回答他: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况故旧乎非友也,吾其友乎!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普通老百姓这样,我也会帮,何况这是我的老朋友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原壤很重视,很珍惜这一段友谊。

一个能让孔子很值得珍惜的老友,你觉得孔子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是骂他的吗?

人什么时候会说骂人的话?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很生气,受到伤害时会骂。

第二种是关系很亲近的朋友之间会说骂人的话。比如我去开同学会,遇到同寝室的,肯定会脏话连篇,但是在平时工作中,你想听到我说一句脏话都难,因为根本说不出口。

孔子与原壤是老朋友的关系,这句话应该是属于笑骂,没有任何恶意。

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我们还是从原壤入手,原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认为他是一个狂士,为什么说他是狂士?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礼记·檀弓》

他母亲去世了,这是悲伤之事,结果他却站到上面去唱歌,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不是离经叛道的。

子路为什么劝孔子不要与其交往在这里也可以得到解释。看到他这个样子,孔子反而没有任何劝阻,反而向别人解释。

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壤就坐姿不合理换来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你觉得合理吗?

这样看来这句话并不是纯粹地笑骂,应该还有其他深意在。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原壤在母亲去世之后歌之让我想起另一个人——庄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外篇·至乐》

你看庄子的坐姿是箕踞,也是不雅的,别人来悼念,你却在高歌,够不够吓人?

庄子晚于孔子。

原壤这种行为很让人联想到他是道家人物。孔子也曾经与老子论过道。

如果原壤是道家人物,那这句话的含义就很复杂了。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原壤的一生的描述,这里不是说原壤没有出息,而是没有按照孔子推崇的价值观成长。

最后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才是点睛之语。

贼是什么?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黄帝阴符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这里说到“天有五贼”,也就是说天有五行,五行就是天地运行之规律也就是道。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就是说你已经明白五行运行之道,一切行为都符合天道。

所以这句“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表达孔子的一种羡慕和疑问。

你并没有按照幼悌,长而述,但你现在却能老而不死,明白天地运行之大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孔子一直是模范生,很难理解原壤,最后孔子还做了一个动作“以杖叩其胫”。用杖去碰了碰原壤,言下之意就是你给我讲讲。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孔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因为原壤的行为与儒家的行为是有冲突的,在孔子的弟子眼中原壤就是一个反面人物,反面教材,包括上面已经讲到子路认为原壤并不是孔子理想的朋友。

后世儒生自然也将原壤当作是反面人物了,因为原壤的行为的确离经叛道的,在儒家看来需要批判的。所以这句“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成了贬义,曲解孔子表达的本意。

孔子的提问也变成责问。这完全符合疑邻偷斧的心理特征。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涉侵删除!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