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道德经》中,不可不懂的“四大人生天规”

2020-12-28    
加入收藏

人行走于世间,无论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强,都不能逆天而行。

 

顺应天规,通达顺遂;不应天规,早晚吃亏。

 

其实,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规。

 

林语堂曾说:

“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今天,有书君就带大家一起,感悟这豆瓣评分高达9.5的文化瑰宝《道德经》;

 

从古代先哲那里,学习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

 

本文为大家推荐《道德经》中所蕴含的道理:人生中不可不懂的“四大天规”。

《道德经》中,不可不懂的“四大人生天规”

 

 

立身之道:低调收敛,立身以谦

 

《道德经》中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立身于世,要时刻心怀谦虚,过于张扬高调,只能暴露出自身的浅薄。

 

唐代名臣魏徵曾说: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人处高峰,会有人夸赞,会有人吹捧,但如果迷失在这些声音中,那也就离断崖绝壁不远了。

 

有一次,孔子到洛阳去拜访老子。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亲自来到郊外迎接。

 

刚一见面,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子请教起来。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东西,老子也都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一一解答。

 

此时的孔子正值而立之年,虽然勤学好问、为人正直,但也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做事直来直去、不懂收敛。

 

于是,老子对孔子说道: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孔子听后,牢记在心。

 

在晚年的讲学中,孔子始终不忘老子的教诲,他曾多次告诫弟子们:

“要低调内敛、谦虚做人。”

 

常怀谦逊,才能总有新的收获;低调内敛,才能更好地专注自身。

 

立身以谦,就像耳畔有洪钟,在被鲜花包围、美誉吹捧之时,也时刻以一记响亮的钟声提醒自己:

 

不骄不傲,方能不断前行。

 

修心之道:返璞归真,修心以淡

 

《道德经》中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修心之道,在于求得本真之心,唯有心怀质朴,方可淡泊名利。

 

南宋词人赵师侠有诗云: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洗去欲念”的酒,也许世间不会有,但返璞归真的心,却是值得我们拥有的。

 

严子陵是东汉有名的隐士。

 

他年少时就很有才名,曾和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京师。

 

但等到刘秀继承大统、做了皇帝后,严子陵却选择了归隐。

 

后来,刘秀想请他出来做官,于是便举国寻找严子陵的下落。

 

当得知他的具体住处后,刘秀当即备下马车、厚礼,遣人去请严子陵。

 

经过多次苦劝,终于把严子陵给请了过来。

 

可即使严子陵已身处庙堂,却仍然不改隐士的作风,他全不把名利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对刘秀坦言道:

“我是一个读书人,你又何必强求我做官呢?”

 

最终在严子陵的坚决拒绝下,刘秀只好作罢,放他归隐富春山中,过自己想要的淡泊生活。

 

回归山林后的严子陵,整日里耕田打渔、饮酒读书,过着快意山间、潇洒自在的神仙日子。

 

严子陵这颗淡泊之心,让他在欲望繁杂的尘世中,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人活世间,最怕被名利所累。

 

我们一旦踏上追逐浮华的路,往往会蹉跎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到头来两手空空。

 

愿我们能手执淡泊之刃,破开名利欲望的浮云,找回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修心以淡,回归本真;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待人之道:持己仁心,待人以善

 

《道德经》有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要想做个好人,我们就要以最单纯的善意触碰世界,用最无私的善意回应他人。

 

一束善意的光,便能够驱散千万人心中的黑暗,这便是善的奇妙力量。

 

汉朝有一个叫缪彤的人,他年少时就成了孤儿,同另外三个兄弟一起居住。

 

他们四人逐渐长大,各自有了妻子。

 

但他们的妻子却总为了分家而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时常有争吵,闹得很不愉快。

 

这天,又听到争吵的缪彤长长叹了一口气,但他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关上了自家的门。

 

他一边打着自己,一边说道:

“缪彤呀缪彤,你修身养性,言行谨慎,学习圣人的法则;

 

希望能尽己所能,造福苍生,但为什么你连家里的不和睦都化解不了呢?”

 

他的兄弟们和争吵的妇人们听了,都十分羞愧,诚心地低下头来道歉认错。

 

至此之后,他们这个大家庭变得和睦有爱。

 

面对家庭的不和、无边的争吵,缪彤只从自己找原因,以善心待人,而非批评别人的得与失。

 

正是他心存仁心、满怀善意,才使得家庭中的所有人一心向善,最后大家和睦相处、平安喜乐。

 

待人以善,就如心怀明珠,总是散发着温和澄澈的光芒,照得亮自己心里的每一个角落,也驱得了他人心头的每一寸黑暗。

 

待人之道,在于善。

 

以善待人,于良心不亏,于德行不悔,自己有所慰,他人有所得。

 

处事之道:化繁为简,处事以易

 

《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处事之道,应深通技巧,讲究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罗斯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这里的“巧”字至关重要。

 

学会用巧,就能在面对困难时,拥有不一样的视角。

 

将难题简单化,把难事简单做,做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

 

在《为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蜀地,有两个和尚,一个穷和尚,一个富和尚。

 

有一天,穷和尚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对富和尚说:

“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问道:

“你打算怎么去呢?”

 

穷和尚想了想,说道:

“我只要一个瓶子,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听了,有些许不屑,说道:

“这么多年,我想要买下船只前往南海,都没有成功。你能凭借什么到南海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却已经从南海回来了,他成功实现了当初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把沿途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穷和尚的决定看似鲁莽,却蕴含着处事的智慧。

 

前往南海虽然是一件难事,但准备好水瓶和饭钵却是举手之劳。

 

而正是这举手之劳,却让穷和尚顺利完成了一件难事。

 

难事不难,关键要看怎么做。

 

化繁为简,方能事半功倍。

 

懂得这个道理,就如同眼前放着地图,让你拥有一个上帝视角。

 

通往终点的路虽有千万种,而你却能很快找到最简单、最快捷的那一条。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下可以治人。”

 

读懂了《道德经》,就窥破了天规:

 

修心以淡、回归本心,方能心态平和;

 

立身以谦、内敛谦逊,方能德才兼备;

 

待人以善、温良和善,方能广结善缘;

 

处事以智、从易到难,方能事半功倍;

 

窥破了这四大天规,就掌握了人生的先机。

 

一朝得道,一生践行,一世修行。

 

愿与诸君共勉!

 

喜欢《有书共读》,记得文末点亮“赞”哦~


读书是一次精神旅行,是一场心灵邂逅。

 

《有书杂志》就是这次旅行的航船,这次邂逅的灯塔~

 

本期杂志主题:“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有书吉祥物气自华带领大家发现那些藏在书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对#人生的天规#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呢?

 

欢迎书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文章,喜欢今天推荐的这本《道德经》,欢迎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跟更多的书友一起成长!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