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2020-09-10    
加入收藏

西方思维:从欧洲文明起源说起

欧洲文明起源于苏美尔文明?外星人?还是埃及文明?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大家可以一致认同的,只有可追溯史籍的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约等于中国周朝,其古典哲学,科技,艺术、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希腊灭后,古罗马选择性的继承古希腊文化,却严禁基督教,基督徒被迫害、追杀。

读者朋友可能很奇怪,为何罗马人容不下基督教?

道理很简单,因为基督教的本质是“一元教”——《圣经》里讲的很清楚,上帝是唯一的神,只能信仰上帝,其它都是邪门歪道,胆敢信仰邪教者,上帝一定会100%屠杀、降灾甚至灭国。

那么,什么叫邪门歪道教呢?当然是古罗马自然教、古希腊文明、科学、佛教、道教……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耶稣和十二门徒

早期的罗马皇帝,锲而不舍的打击“基督教”,直到君士坦丁大帝。

传说,大帝在一次战争前夕,忽然天空出现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征神物),大获全胜,神迹之下,君士坦丁承认了“基督教”,而且立法把它定为“国教”,甚至赋予教会各种特权,比如进入修道院的公民可以免除兵役和税收。

罗马灭亡以后,整个欧洲就再也没有统一过,唯一的共同纽带,自然落到了基督教的头上,基督教利用宗教思想,成功的跨越地域、人种、性别,成为皇权之上的“神权”——皇帝的任免,必须由教皇加冕,否则叫不合法。

至于普通民众,言行举止,自然在基督教的“教(xi)导(nao)”之下,教会的理论依据是《圣经》。

中世界后的各种宗教改革,包括今天的欧美的各种邪教,大部分还是打着上帝、耶稣的旗号,再次伪原创,本质还是《圣经》体系。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圣经

世界第二大宗教穆斯林,本质还是《圣经》的升级版本。

穆斯林的创始人穆罕迈德以《圣经.旧约》为原本,融入自己的想法,写出一本新书《古兰经》,成功的影响了世界1.2亿人口。

学术上,专家认为犹太、基督、伊斯兰三教其实是是姐妹宗教。

基督教、穆斯林教至今约2000年,2000年的耳濡目染,完全可以把任何一个物种同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

所以,研究西方文明的起源,从《圣经》入手,在逻辑上完全讲得通。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大部分是犹太人的家谱,祖先都怎么来的,干了一些啥?

当然,也包括祖先的律法、诗歌、语录、私人信件和讲章。《新约》记载耶稣和信徒的生平、言行、书信等。

《古兰经》除了《旧约》神话,加入了阿拉伯人的故事、传说和谚语等。

穆罕迈德理解的宗教生活、礼仪、家庭婚姻、遗产继承、债务纠纷、饮食禁忌、衣着服饰、财经...

三本都是信徒的行为规范,如《旧约.申命记》,上帝与人签订合同。

你们要承诺:‘我们不如去侍奉别的神。’你必要用刀杀不信奉我的居民,把城里所有的连牲畜,都用刀杀尽。

 

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将他们灭绝。凡恨他的人,必报应他们,决不迟延。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

 

不与异教徒结为亲家,因为他会侍奉别的神,以致上帝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将你灭绝。你要这样待他们: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烧毁他们的偶像。

 

水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凡无翅无鳞的,都不可吃,是与你们不洁净。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西方宗教典籍

东方思维:东方文明的起源

东方文明可以追溯到大迁徙时代。

大迁徙时代,先贤根据前后、上下、左右、远近,掺和天地变化之术,总结出先天八卦,并用来修德养性、安民理政、生产生活。

伏羲(距今至少5000年)进一步改良,发明了“伏羲八卦”,来探天理、悉人事,探究宇宙万物的生命规律。

传说,上古时期,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有感 “河图、洛书”,结合“伏羲八卦”发明《易经》。

史料记载,《易经》有三本,前两本已经失传,留下来的只有周文王在纣王的监狱里,百无聊奈之余,撰写的《周易》。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易经

《周易》讲的什么呢?

命理学说是一本教人趋利避害的“占卜术”,道家说讲的是“天道”,儒家说讲的“人道”,兵家、法家说讲的天地之道,墨家说讲的是乾道……

《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因为任何人从任何角度,都能从中受益。

天地人生,到底是不是宿命?还是可以自己选择?《周易》说是宿命,也是自由选择。

说是宿命,《周易》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再配上文字说明,用于占卜;说是自由选择,因为整本书中的文字,都在传递一股“超级正能量”——《周易》认为天地之间,有一股乾的力量,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力量;有一股坤的力量,无私的奉献又无怨无悔。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伏羲八卦

比如,乾卦,天。

天的德行,首先是公平,就像天下雨、出太阳,对每一颗小草,都照顾到,他不会因为你是个坏人,就不把雨落在你的头上,也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给你阳光的温度高一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对万物一视同仁;其次是奋斗不止的精神,365天,他不会说因为我昨晚失眠了,早晨5点就不起床了;也不会因为昨天被乌云密布,下了三个月的雪,所以从此消沉、一蹶不振。

最后是仁德,他无私的贡献空气、 水和万物,从来没有索取,或者因为你骂“老天爷”,进而降罪与你。

比如坤卦,地

地的德行,核心是“仁”,就像果仁,生生不息。

他源源不断的给动物、人类提供食物,却从来没有要求万物的回报;你不高兴,跺跺脚,骂他几声,他也从不恼怒、抱怨甚至责备。

他无私又无处不在的爱我们,直到永远……

儒家从坤卦中领悟到“人道即仁道”,所以,西方永远无法理解“中国式的父母”,为什么会如有付出精神,为何如此爱自己的子女,因为传统文化里的父母,就是天和地,乾卦和坤卦。

道教从乾卦中领悟到“天道”,兵法家从《易经》中的巽卦、兑卦领悟到战争的变化,墨家从乾卦中领悟到“公平”“博爱”,阴阳五行家从乾坤卦衍生出阴阳、风水、奇门遁甲、六壬……

诸子百家之后,孔夫子亲自为《周易》做传,

这是为什么。当然,孔夫子也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孔夫子不仅亲自教授《易经》,而且为《易经》做批注,孔门之后,《易经》被儒家奉为六经之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了几千年。

东西文化之异同

  • 民风教化

《圣经》《古兰经》:西方人的《言行举止、行为指南》,教化民众如何思考问题、与人相处、吃喝玩乐。

《易经》的分支儒家,提倡“礼乐”文明,“礼乐”文明的分支“礼”,对标《圣经》《古兰经》。

礼包含《周礼》《礼记》《礼仪》,涵盖国家、诸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相处之道。

《古兰经》:爱人如爱己,才是真信士。

《圣经》:爱你的敌人,宽恕那些诅咒你的人。

《论语》: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墨子》:爱人若己、兼爱天下

《孟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西铭》:天地一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人心即万物一体,见孺子之入井会怵惕恻隐,见鸟兽之哀鸣觳觫会心生不忍,见草木之摧折会悯恤,见瓦石之毁坏会顾惜,与天地万物“感同身受”。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老子骑青牛

  • 利他

《古兰经》:虐待孤儿遭灾祸;善待孤儿获幸福。

《圣经.哥林多前书》: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礼记》: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真、善、美

《圣经》: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

《古兰经》:他(真主)曾以慈悯为自己的责任。

《古兰经》:一个人死后,活着的人打听的是他留下了多少财产,而俯视死者的天使要想知道却是死者生前曾经积过那些阴德。

《孟子》:人性四善,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论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骑士精神

  • 内求

《圣经》: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古兰经》:如果你们饶恕他们,原谅他们,赦宥他们,真主就赦宥你们,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易经》:亨,君子有终。谦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每爻吉的卦,也谦卑是最有益的处世为人之道。

《孔子》:言必信,行必果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墨子》: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公平

《圣经》: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古兰经》: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和父母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你们都应当秉公作证;真主是最宜于关切富翁和贫民的。你们不要顺从私欲,以致偏私。如果你们歪曲事实或拒绝作证,那末,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

《论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超越公平,以求别人得到更多。

《墨子》:人无长幼,皆天下之臣也。

《易经》&《圣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公平

  • 生死观

《圣经》: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天堂与地狱。

《古兰经》:天堂与地狱

《道德经》:死而不亡者寿,追求精神的永恒;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庄子》:生即死,顺其自然

《论语》:未知生,焉知死?朝问道,夕死可矣!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