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一场完备的中式婚礼,要走多少程序?

2020-08-27    
加入收藏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情。婚礼,则是不可缺少的仪式和承诺。由于喜庆热烈、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式婚礼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当然这是改良版。试想一下,如果真的身在古代,一场完备的婚礼,需要走多少程序才能真正的完成?

与现代不同,古代婚礼过程包括了从谈婚到订婚再到结婚的文书和礼仪。在古代,嫁娶仪节的是否完备,直接影响了婚姻的凶吉。因此结婚的夫妇如果要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义务,务必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否则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男方向女方求婚用的书信。

礼书:列明聘礼中所用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

迎书:接新娘过门之时,男方交给女方的书信。

民国十二年婚礼庚谱,贺单,肃贴依然保留了封建时期的样式

同时,婚礼要完成“六礼”的仪式。六礼至西周正式形成,一直延续到清末。据《仪礼. 士昏礼》记载,它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仪节。

(一) 纳采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昏士,下达纳采。用雁。”意思是男方先派人去女方家求亲,女方同意男方求亲后,男方就要送求亲的礼物,表示已选择这家姑娘做婚配对象,其他人如果也想要,就要用新的套路啦。

可是为什么要送大雁呢?在这里说法不一。

其中一种说法是,大雁是专一的候鸟,失去配偶后,终身不再另外寻找配偶,所以是忠贞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是,雁是随阳的候鸟,夫为阳,妇为阴, 雁随阳表示妻随夫。

大雁的不失时,不失节,不失义使它成了古代纳采礼的优选。到后代也有用羔羊、合欢、嘉禾、胶漆等物品代替的,都用来象征夫妻关系和睦牢固。

那么又有问题来了,家长包办婚姻中的男女婚前面都没有见过,会有双方都来电的情况吗?这个概率自然非常小,因为古人更重视的是夫妇二人婚后的感情和对家庭的持守。当然也有例外。古代年轻男女会在元宵节(这才是中国正统情人节)晚上相伴游玩,碰上双方钟意的,男子便会在这以后上女子家提亲。

(二)问名

问名就是男家请媒人询问女子的姓氏、名和生辰八字,然后找人算卦测吉凶,命中相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三)纳吉

问名之后,如果获得吉兆,男方要请媒人把合婚佳音通知给女家,并送礼物给女方,这就是“纳吉”。 当然这只是强调形式,而重头戏,则是在后面的“纳征”。

(四)纳征

《仪礼.士昏礼》中说:“纳征,玄纁(xūn)束帛,俪皮。如纳吉礼。”纳吉之后,男家派媒人到女家致送聘礼,也就是“过大礼”。“征”是“成”的意思,女方接受后,婚姻大事才算成。

玄纁束帛和俪皮是贵族阶层送的聘礼,“玄纁束帛”是指黑、红两色的帛共五匹,两端相对而卷成五匹十端。“俪皮”是指成双的鹿皮(鹿皮珍贵并且难获得)。所送的数量往往取双数,表示吉祥如意。束帛为黑、红二色象征着阴阳相生。

到农耕和织布进一步发展后,民间的聘礼就主要是棉帛布匹,金银器皿,到宋代,茶叶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七十年代的聘礼普遍流行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能送这些的在当时都算是土豪!)到现代的聘礼......说多了都是钱啊!

(五) 请期

婚事定成之后,就要挑好日子迎娶新娘了。虽由男家算卦选定黄道吉日,但为了表示对女家的尊重,还是要询问女家。而古人强调妇随夫,婚期应该由男家决定,所以女家会推辞。选择定好吉日成婚是婚礼程序中的大事。

请期之后,双方的婚事就算是定了。为了让这婚礼具有法律效应(古代悔婚是要遭受杖刑的),男女双方都立下婚书作为凭证——就相当于今天在民政局办的结婚证。婚书的写法依照男左女右格式,分别写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以及祖宗三代名号等。除此之外还有二人的婚姻证词。

在民国的婚书上有这样一段话: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é)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看到这样温情的话又怎么舍得离婚?而现代的结婚证简化成小红本,也没有了这样温馨的誓词。

不过,无论是古代婚书,还是现代的结婚证,都应该是新人们永结同心的证明,而不应该成为以后离婚的凭据。

民国三十七年的婚书

(六)亲迎

新郎在娶亲的日子的黄昏时刻与宾客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将新娘接回后,男家设宴。夫妻一起喝酒用餐,这被称为“同牢”。将葫芦一分为二做成喝酒的器皿,为“卺(jǐn)”,新婚夫妇各取一卺酒,称为“合卺”,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交杯酒”。

就寝时,新郎入室亲手解下新娘束发的丝绳,称为“结发”。女子若许配人家后,用丝绳束发表示已经有了对象,直到成婚时,才由新郎入室亲手解下。所以这丝绳是夫妻关系的信物。唐朝中期以后,婚仪中的结发仪式改为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绾在一起作为信物,称为“合髻”。

第二天清晨,新妇沐浴梳妆后拜见公婆,并伺候公婆用餐,表示孝顺。到这里,婚礼基本结束。

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纳征”决定着小伙子能不能娶到那家姑娘,而“亲迎”是众亲朋好友对二人确立夫妇关系的见证。如果没有亲迎丈夫就去世了,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礼节,丈夫去世死,按照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自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简化婚俗仪式后,随着岁月的推移,现如今人们的结婚程序没有那么复杂,更适应了当代的生活节奏的快速。但是像订婚,行礼,迎亲,设宴,新妇回门这些礼节一直延续到今日。这不仅仅是仪式的传承,这更是千年来,中国人对收获美好婚姻及家庭的永久期盼。

封建聘娶婚的婚礼程序基本上都遵循古代三书六礼。尽管经历朝的礼节有所变动,但其精髓却依然保留。“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份庄严与神圣,那份真诚与执着,无不让人感动。

虽然繁琐,却步步都体现出古人对礼仪礼节的讲究和对待婚姻的重视。也许新婚佳人在这繁杂的婚礼之后,更能感受到婚姻之路的崎岖难行,从而更加珍惜彼此。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